理性选择、民主制度与「操控游说」:william h.riker 新政治经济学的回顾与评述5. 陈敦源、吴秀光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41287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63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性选择、民主制度与「操控游说」:william h.riker 新政治经济学的回顾与评述5. 陈敦源、吴秀光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理性选择、民主制度与「操控游说」:william h.riker 新政治经济学的回顾与评述5. 陈敦源、吴秀光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理性选择、民主制度与「操控游说」:william h.riker 新政治经济学的回顾与评述5. 陈敦源、吴秀光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理性选择、民主制度与「操控游说」:william h.riker 新政治经济学的回顾与评述5. 陈敦源、吴秀光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理性选择、民主制度与「操控游说」:william h.riker 新政治经济学的回顾与评述5. 陈敦源、吴秀光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性选择、民主制度与「操控游说」:william h.riker 新政治经济学的回顾与评述5. 陈敦源、吴秀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性选择、民主制度与「操控游说」:william h.riker 新政治经济学的回顾与评述5. 陈敦源、吴秀光(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科學叢第二十期民國9412月頁175222 ? ? ? William H. Riker ?* ?* ? 威瑞克(William Harrison Riker, 1920-1993)是二十世紀美國最 重要的政治學者之一。他創造的實證政治學 (positive political theory) 給學界帶典範革命,他建的徹斯特學派 (Rochester School) 徹底改變二十世紀政治學研究的風貌;然而,性選擇(rational choice theory; RCT)日漸茁壯的霸權態勢,也讓美國政治學會在二 產生改革(Perestroika)的呼聲,學界內的學術戰與 資源爭奪正式檯面化,

2、爭議至今未歇,而這爭議的風眼就是Riker終 其一生所建構的新政治經濟學(modern political economy),值得 台灣學界重視。 本文將以文獻回顧的方式,完成下三項內容。其一,從原始著作、 學者評、與訪談資當中,回顧並重構Riker學術生涯的主要貢獻, 提供台灣學界對其完整的解。本文將Riker的學術生涯作時間與內容 的劃分,重點式地探他主要的述與思想的轉折,其中特別著重在 * ? ? ? ? ? ? ?2003?9?27-28? ? ? ?Riker ?2003? ? *?e-mail: doncnccu.edu.tw? ? ?94?7?15?94?11?9? 性選擇、民主

3、制與操控遊陳敦源、吳秀光176 性選擇、民主制、與操控遊(Heresthetics)等概的緣起與發 展。其二,對Riker新政治經濟學的與應用,提出討與評述。本 文將以競爭 、 忽與接觸等三個學派發展策為討核心 。 其三 , 從Riker 新政治經濟學的角,對台灣民主發展的研究,提出一些可能的方向。 無Riker的思想在政治學界引起多少爭議,RCT已成政治學研究 重要的選項(alternative)是爭的事實,為因應該研究途徑未 在台灣的發展,本文藉由回顧Riker的新政治經濟學,協助台灣學界掌 握當代政治學中RCT的應用基礎,並對實證政治學、新制與政治的 經濟分析等當代政治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4、提供從Riker教授思想源頭的 整,因此,本文將有助於台灣政治學界解並應用RCT的作為,開 過去進口的假對話態,對本土政治學研究產生實質影響。 ? ? 政治科學叢第二十期民國9412月177 ? Riker? ?Riker? ? ? ?normal science? - Gregory Kasza1 ?Riker?Riker? ? - Kenneth A. Shepsle 2 公元二一美國政治學會第九十七屆的會在舊山舉,一群 自稱推動改革(Perestroika)的政治學者齊聚一堂,對美國政治學的發 展環境提出嚴厲的批判。這個運動在二十月間由一位自稱改 革先生(Mr. Perestroika)

5、的政治學者,發出的網名信所引爆的,信 中認為美國政治學發展,出現危機,是學會還是學刊,都被一小 群教授(a coterie of faculty)所把持;這封信在網傳一多以後, 二一會上百餘位政治學者署一封公開信,呼籲美國政治學會 應該進即的改革,這封以被壓迫者口吻撰寫的名信,對學界中少 霸權集團提出毫情的攻擊:當人們被推到牆角,導者要 下台,政權要垮台,國家要改變! 1 ?Kasza (2001)? 2 ?Cohn (1999)? “Rochester is the mother ship.” Shepsle says. “Its founderwas William Riker, Comm

6、ander Riker, as we like to refer to him. And Starship Rochester.”?Riker?1990?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William Riker? 性選擇、民主制與操控遊陳敦源、吳秀光178 至此,美國政治學會的學派爭鬥正式浮上檯面,親改革場的史結 構者Theda Skocpol當選會長 , 但在PS: Political Science APSA? ?Finifter (1983), Finifter (1992), Katznelson and Milner (2002) ? ? RC

7、T?Many who throw stones at formals models reside in glass house.?Fiorina, 1975: 139? ?can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RCT? ? 6 ? 政治科學叢第二十期民國9412月179 從台灣的角看,學界對於RCT的批評從沒有間斷過,主要可以 分為三個重點:其一,學者針對經濟學門在社會科學界科學化導地位的 質疑,本土學者通常藉由與改革運動相同的語言為之,攻擊經濟學 帝國主義(economic imperialism)(Radnitzky and Bernholz, 1986)在其

8、他學科的肆虐,如黃世鑫(2002);以公共政學界為,學界內 以公共性(publicness)排拒經濟性的研究方法就是一,如吳瓊恩 (1999)、許世雨(2001);其二,上述這種反經濟學帝國主義的呼聲, 也常常與台灣社會科學本土化的呼聲遙相呼應,本土研究注重史系絡、 個案特殊性的思考,常常被放在與國際化、通則尋找的對面思考,如 蕭全政(2000)、吳予、蕭全政(2002);7 其三,就純方法的討 ?rational choice school?rational choice theorists? ?self-interest?utility maximization? “RCT” ? ?pos

9、itive political theory?Fiorina, 1975; Riker and Ordeshook, 1973; Austen-Smith and Banks, 1999, 2005?Milton Friedman? ?positive economics?Friedman, 1966? ?what it is? ? ?formal model? ? ?formal modelers?Rebecca B. Morton (1999: 61) ? ? ?a set of precise abstract assumptions or axioms about the real w

10、orld presented in symbolic terms that are solved to derive predictions about the real world.? ? ? ?Rochester School? ?Dryzek, 1992; Schiemann, 2000; Amadae and Bueno de Mesquita, 1999?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ublic choice?Riker, 1988?Riker?Public Choice Society? ? ? ?positive political economy?A

11、lt and Shepsle, 1990? ? ? ? ?modern political economy? ?Banks and Hanushek, 1995? ?RCT?RCT? ? ?Michigan School? ? RCT?RCT? ? 7 ? ?1998?1998? 性選擇、民主制與操控遊陳敦源、吳秀光180 上看,也有政治學者以文本分析的方法,質疑政治學過份計經濟化的 問題,如徐振國(2002),可以是從傳統化與質化分野,討政治學 研究方法的一個入點。當然,台灣學界也有對RTC持觀審慎態的學 者,包括繼文(2001)、吳秀光(1998、2000)、盛治仁(2002)、陳 敦源(2000a、2002)、謝生(2000)等,對RCT在政治學門的推廣, 遺餘。有趣的是,上述方法的戰,如果以台灣公共政學門為, 學者孫同文(1998)的研究指出,學界在口頭上非常排拒實證主義 (positivism);但是,從一九九以前的學術期刊發表當中統計,真正 所謂實證的文是少之又少,繼文(2005)對台灣政治學門一個回顧性 的研究中,也得出似的結,從這個事實看,對於實證主義的攻擊, 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