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周易参同契_作者新证_一_从史料鉴别看_参同契_为齐人所著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840596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7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周易参同契_作者新证_一_从史料鉴别看_参同契_为齐人所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_周易参同契_作者新证_一_从史料鉴别看_参同契_为齐人所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_周易参同契_作者新证_一_从史料鉴别看_参同契_为齐人所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_周易参同契_作者新证_一_从史料鉴别看_参同契_为齐人所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_周易参同契_作者新证_一_从史料鉴别看_参同契_为齐人所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周易参同契_作者新证_一_从史料鉴别看_参同契_为齐人所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周易参同契_作者新证_一_从史料鉴别看_参同契_为齐人所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易研究年第期总第八十一期 周易参同契 作者新证一 从史料鉴别看参同契 为齐人所著 汪 启明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括学院 , 四川成都 。 。 摘要本文根据有关周易参同契传世史料的性质和时代先后的不同 , 将其分为 “唐五代以前的原始材料”和“ 宋代以后 的考释材料 ”两部分, 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表明参同契成书于汉代 , 是多人合作而著 其作者的籍贯有会稽说 、鲁 国说 、邻 国 说 , 而世传委敬著参同契及 “三圣”“异人”等均无可枪考, 所谓 “奋国娜夫”是原文,“ 邻国娜夫 ”不可靠“ 会糟那夫 ”一语, 不 能确证就是吴越会糟我们发现所言各家 除魏氏外 均为齐人 , 而婉氏所在的会抽这个

2、地名 , 也是碑于齐所以 ,周易参 同契乃是齐人所著 。 关锐切参同契作者 ,史料考释,齐人 参证 中圈分类号文傲标识妈文号 一一一 三 卜而 , 助 , 比 夕 夕 , 一 滋 一, 附 山 一 山 。” 比 , “ ”, “ 眼 ” , “”“ “” , 。 助叱 , 闭 肠 一般认为周易参同契 以下简称参同契是东汉著名炼丹家魏伯阳所著 , 也有人提出了不同 的意见 。 对参同契的流传与作者情况 , 当代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 ,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但相 收藕日期 一一 作者简介汪启明 一 , 四川三台人原巴蜀书社社 长 、党组 书记 , 现为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括学院教授 、编审

3、代表作先秦 两汉齐语研究及汉小学文献语文研究丛稿曾为多篇学术论文引用 例如专著有陈国符道截稼流考 , 中华书局孟乃昌周易参同契 考辩 , 上海古括出版社 ,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 第一册 , 四川人 民出版社 肠 萧汉明 、郭东升 周易参同契研究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论文有王明参同契考证 ,史语所 集 刊第本 , 年 胡孚探周易参同契作于汉代考 , 载中国哲学史研究 , 玲年第期潘雨廷侧参同契 作者及成 书年代考 , 载中国道教年第期戈国龙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学 的形成 , 载宗教学研究 , 。 年第期 钦伟刚朱熹侧改参同契经文 考 , 载宗教学研究,年第期朱越利周易参同契的黄老养性术 , 载

4、宗教学研究。年第期等等 关结论还没有得到大家的公认 。 这里认为 , 如果不是详尽地占有 和鉴别材料 , 其推论便没有说服力 。 郭 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曾经说过无论作任何研究 , 材料的鉴别 , 是最必要 的基础阶段 。 材料不够 , 固然 大成间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 , 那比缺乏材料还更加危险 。 因为材料缺乏 , 顶多得不 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 , 便会得 出错误结论 。 这样的结论 , 比没有更要有害 。” 第页 因此 , 首先 要对参同契作者问题所涉的相关史料做全面董理 , 才能逐步接近于事实 。 一 、 参同契 作者史料爬梳 在使用参同契作者相关文献史料时 , 应该对其

5、进行时代与本身价值的鉴别 。 鉴别的目的 , 在于恢 复文献及其价值的本来面 目 , 这 当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 。 在搜集材料和进行学术研究之前知道材料有 真伪之辨 , 有先后之分 , 有价值大小之别 , 在使用时取审慎态度与此同时 , 还要了解其他学者使用 这些 文献史料的历史情况 、态 度 、途径 和方法等 , 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 正如列 宁所说如果 不是从全部中 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 , 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 的 , 那末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 , 或者甚至连儿 戏也不如 。” 第 , 页图就参同契而言 , 已经提出的文献史料主要 涉及 到作者籍贯 、成 书过程 、 授受关系三方

6、面内容 。 作者有单人完成和多人在流传中合作完成之说成 书过 程有 一次成书和多次成 书之说作者有魏伯阳 、 淳于叔通 、徐真人、娄敬之说, 其中娄敬是西汉人 , 其他 的三人都是东 汉人 , 除魏 伯阳外 , 都是齐人 。 论魏氏籍贯 , 则有邻国说 、会稽上虞说、鲁 国说三种 。 一唐五代以前的文献材料 我们之所以选择以五代为界 , 是因为五代道士彭晓注本是目前比较好的本子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 卷一百四十六说参同契之注 , 仍以此本为冠 ”。 五代以前的可靠材料如次 参同契早期三家注材料 本证 彭 晓注本 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书首 , 彭晓引神仙传真人魏伯阳者 , 会稽上虞人也 , 世袭

7、替据 , 唯公不 仕 。 修真潜默 , 养志虚无 , 博赌文词 , 通诸纬候 , 恬淡守素 , 唯道是从 , 每视轩裳如糠批焉 。 不知师授谁 氏 , 得古文龙虎经 , 尽获妙旨 , 乃 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 。 又云未尽获纤微 , 复作补 塞遗脱一篇 。 密示青州徐从事 , 徐乃隐名而注之 。 至后汉桓帝时 , 公复传授与同郡淳于叔通 , 遂行于世 。” 第页图 幻阴长生注本 阴注本序 “ 盖 闻参同契者 , 昔是古文龙虎上经 , 本出徐真人 。 徐真人青州从事 , 北 海人也 。 后 因越上虞人魏伯阳造五相类以解前篇 , 遂改为参同契 。 更有淳于叔通补续其类 , 取象三才 , 乃为三 卷

8、。 叔通亲事徐君 习此经 , 夜寝不寐 , 仰观乾象而定阴阳 , 则以乾坤设其丈位 , 卦配日月 , 托易象焉 。” 第页 容字号无名氏注本 无名氏注本序曰 参同契 , 昔真人号龙虎上经 后魏君 改为参同契 , 托在周易 圣人 传授 , 故曰经也 。 凌阳子于峻桐山传与徐从事 , 徐从事传与淳于君 , 淳于君仰观卦象 , 所以便造篇名 五相类 , 类解前文 , 集后一卷并前三卷 , 淳于君撰重解上下二卷 , 疑于始传魏君 。” 第页 参同契文本以外的材料重要之旁证 玄光说 曾糙一 , 号至游子 , 他撰于年前后 的道枢卷二 十六云 “ 玄光先生曰徐从事拟龙 虎天文而作参同契上篇 , 以传魏君魏

9、君为作中篇 , 传于淳于叔通叔通为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 。” 第 页 玄光说又见刘知古日月玄枢论 , 名作 “ 元光 ”。 刘知古说 道枢卷二十六 刘子注 唐明皇时人刘知古 , 为绵州昌明县令 曰 抱朴子日魏伯阳作 参同契 、五相类 , 凡二篇 , 假大易之艾象 , 以论修丹之旨 。” 第页 葛洪说 葛洪 一, 字稚川 , 自号抱朴子 , 东晋丹阳句容 今属 江苏人其神仙传云魏伯阳者 , 吴 人也 , 伯阳作参同契 、五 行相类凡二卷 , 其说如似解释周易 , 其实假借丈象以论作丹之意 , 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 , 多作阴阳注之 , 殊失其奥 旨矣 。”“ 云牙子游于长白之山 , 而遇异人告以铅汞

10、之理 。 龙虎之机焉 , 遂 书十有八章 , 言大道也 。”夹 注称 “ 魏翱 , 字伯阳 , 汉人 , 自号云牙子 。” 卷一九 陶弘景说 陶弘景 一 所著真浩 稽神枢云定录府有典柄执法郎是淳于斟 , 字叔显 , 主试有道者 斟 会稽上虞人 , 汉植帝时作徐州县令 , 灵帝时大将军辟捺 , 少好道 , 明术数 。”注 易参同契云桓帝时 上虞淳于叔通受术于青州徐从事 。 仰观乾象 , 以处灾异 , 数有效验 。 以知术故郡举方正 , 迁洛阳市 。” 第 页 幻这段材料又见南宋曾储道枢 卷三十四参同契下篇 , 并有注伯阳既著参同契 , 元阳子 注释其义 ” 张玄德说 唐代张玄德丹论诀旨心照 金丹

11、论第三昔刘玄穆事魏先生 , 看火一年 , 忘情有疑 , 遂不遇 而早 夭 。 徐景休勤心积德 , 不 怠 昏旭 , 师授以药 , 长生而仙 , 今在太 白山 , 亦一千余岁 。 此二子 , 疑以不疑 , 咫 尺万里 得与不得 , 云泥有殊今喻而言之 , 足可信矣徐君 、魏先 生 、 淳于公 , 此三人各通 至术 , 并 神仙之流 ” 卷六十六 , 其他的材料 其一 , 道教典籍云岌七笺共卷 , 提及参同契一书有以下种葛洪神仙传张玄德丹论 诀旨心照彭晓还丹内象金钥匙陶植还金术三篇 ,阴真人古龙虎歌 大还心镜 。 其二 , 唐陆德 明经典释文易字下日 虞翻注参同契云 , 字从日下月 。 气第 页

12、其三 ,颜 氏家训 书证篇 参同契以人负告为造 。”王 利器集解引卢文粥 参同契下篇魏 伯 阳 自叙 , 寓其姓名 , 末云 柯 叶萎黄 , 失其华荣 , 吉人乘负 , 安稳长生 四句 当云二句 合成造字 。 今颜 氏云 人负告, 岂 人负吉 之讹钦 郑珍曰 汉碑造作道 ” 第页 。 其四 , 阴长生本注 “ 委时去害 , 依托丘 山 , 循游廖廓 , 与鬼为邻 ”句时云 皮翻以为委边著鬼是魏字 。” 第页 二代以后的考释材料要之旁证 宋代以后 ,参同契 有两个大的版本系列 , 一个是彭晓 、 阴长生 、无名 氏注系列 , 另一个是所谓的 “ 石 函古本 ”。 关于石函古本 这个本子是由明代蒋

13、一彪传于世 , 名字改为古文参同契 , 书前有杨升庵序 , 批评彭晓注本 其 书散乱 , 衡决后之读者 , 不知孰为经 , 孰为注 , 亦 不知孰为魏 , 孰为徐与浮于 , 自彭始夹 。 朱子 作考异及解 , 亦据 彭本 , 元俞玉吾所注 , 又据朱本玉吾欲分三言 、 四言 、五 言各为一类而未果 , 盖 亦知其序之错乱 , 而非魏公之初丈 , 然均之 未有定据尔 。 并道及这个本子的来历 余 尝观张平叔悟真篇云叔通受学魏伯阳 , 留为万 古丹经王 。 余意平叔万及见古文 。 访求 多 年 , 未之有获 。 近晤 洪稚杨平味宪别 云南方有拙地得石 函 , 中有古丈参间契 。 魏伯阳所著上中 下

14、三篇 , 叙一篇 , 徐景休笺注亦三篇 , 后叙一篇 , 浮于叔通补遗三相类上下二篇 、后 叙一篇 , 合为十 一篇 , 盖未经后人妄紊也 。 巫借 录之 。 未己有人 自吴中来余既喜古文之复出 , 而得见朱子之所 未见为千古之一 快 , 乃序而藏之 。”蒋一 彪序曰 “ 始往年所阅者乃以魏君叙及景休叔通二 家之注 、 叙窜入魏君经文中 , 大相混乱 , 后人注者不知所自讹以因讹 , 经 注英拼 , 皆缘饰以成文 。 , ,不无牵强 附会之误 。 第 一 页 川 五代以后其他学者的考释 五代以后 , 不少 的学者都提到参同契一书作者 , 兹将有代表性的护列如下 朱熹说 宋代朱熹 一 有参同契考

15、异 , 他据诸本将文中的的作者 自述籍贯更相雌校定为 “ 邻国鄙 夫 ”。 朱熹说魏君实上虞人 , 当作会稽 , 或是魏隐语作邻 。” 第页 周不 用上虞而 “ 隐作邻 ”, 因邻 乃魏氏宗族祖籍 。 朱熹著参同契考异署名 “ 空同道士邹诉 ”, 亦属隐名 。 邹 , 本春秋邪子之国 “ 诉当作 喜 , , 。 第页 , 黄震说 宋代黄震 一 认为参 同契由汉世魏伯阳所造其证据 是不充分的 。 “ 黄氏震日抄 日 参 同契者 , 本汉世上虞人魏伯阳所造 , 其说出于神仙传 , 不足凭 。 为之注 释者, 五代末彭晓 。 则此 书必出于五代之前也 。” 第页 习 俞谈说 元全阳子俞淡 一 参同契发挥自序云 故东汉魏伯阳假之论作丹之意 , 而号其书为参 同契 。” 第页 叼“坎男为月 , 离女为日 ”下注“ 如此直指天机 , 显陈道要 , 足见魏公昭 昭乎不我欺 也 。”“ 互为纲纪 ”下注“魏公设此 象以示人 其理尽自明 白 , 殊 不知魏公所谓龙西虎东 , 子南吾 北 , 即吾身之天地反覆也 。”直接道 明作者是魏伯阳 。 又在 “ 委 时去害 , 依托 丘山 。 循游寥廓 , 与鬼为邻 。 化形为仙 , 沦寂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