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指南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40517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5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最新版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最新版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最新版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最新版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指南(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0年修订版 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 委 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 参考1陈鲁原陈伟伟初少莉高润霖顾东风黄 峻蒋雄京孔灵芝李 勇李南方李舜伟李小鹰李新立林金秀 刘力生刘梅林马淑平 米 杰潘长玉孙宁玲唐新华 王 文王海燕王继光王拥军 王增武 吴兆苏许樟荣严晓伟 姚崇华游 凯袁 洪 曾正陪张维忠张宇清赵 冬赵文华朱 俊朱鼎良朱曼路诸骏仁祝之明 张新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 陈春明陈兰英戴闺柱戴玉华方 圻冯建章盖铭英高平进龚兰生顾复生管

2、廷瑞郭静萱洪昭光胡大一华 琦黄振文霍 勇纪宝华姜一农金宏义雷正龙李广平李光伟李一石林善锬林曙光刘国树宁田海戚文航钱荣立沈璐华孙 明陶 军 汪道文王克安 王兴宇魏岗之吴海英吴可贵吴锡桂吴印生向红丁谢晋湘徐成斌杨天伦杨艳敏余国膺张 麟张 训张 运张廷杰赵连友 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近年来,党

3、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

4、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2010年修订版指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出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 、早诊早治和病人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2010年修订版指南保留了以往指南的合理部分,更新了部分观念,增加了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章节。指出应对高血压患者全面检查评估,根据患者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强调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强调长期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强调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指南不仅适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等专业

5、人员,对患者及关注健康的公众也有指导意义。希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团体及新闻媒体等积极宣传、推广和贯彻新指南,为全面推动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事业,遏制心脑血管病的增长态势而共同努力!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2010年3月11 日前 言 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年修订版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和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并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指南,广泛征求意见,由近百位专家集体讨论和编写,历时两年完成的。近20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治疗和控制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对比1991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和2002全国营养调查数据,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由26.3%提高到

6、了30.2%,治疗率由12.1%提高到24.7%,而控制率则由2.8%提高到6.1%。对于有上亿高血压患者的中国,这意味着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人数十年内增加了近3千万,血压控制达到目标水平的人数增加了6百万。在许多高血压防治研究社区的管理人群中,高血压控制率已达60%以上。同期高血压的最主要并发症-脑卒中的死亡率也在我国部分城市中老年人口中以每年3%的速度平稳下降。但是,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特别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远地区情况尤为严重。脑卒中死亡率在农村地区已超过城市。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自己

7、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也有约3千万没有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血压没有达到目标水平。高血压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及时修订并推广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指导医护人员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管理率及控制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制定相应的卫生服务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修订过程中,多位专家提供了对于指南如何实施,如何切合我国国情的真知灼见。其中包括:(1)对高血压防治的趋势与思考,高血压防治的整合,跨学科合作及战线前移。(2)组织长期临床观察性研究以总结出适应我国人群的危险分层。(3)针对我国人群60%为盐敏感型及饮食高钠低钾的特点建议开展限盐补钾活动,政府有关部门、学术团体和企业

8、联合启动了以限盐为主的健康行动。(4)我国有研究提示,高血压人群中75%伴有高同型半胱胺酸,而叶酸可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胺酸的浓度,预防卒中。高血压大型随机临床试验已充分说明降压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但在修订指南中仍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问题,如:降压目标及多种危险因素如何综合处理,临床试验不可能全部回答,有时试验结果互相矛盾,因此只能依靠医者的智慧从荟萃分析或其他证据中寻找答案,如2003年Wald曾提出叶酸可用于一级预防,被此后几个试验否定,最近经过再评价,叶酸终于被纳入卒中预防指南。对高血压伴糖尿病、脑血管病等高危患者的降压目标有较多争议。在相关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结果面世之前,唯有经过多学科

9、专家的认真讨论、激烈争辩及少数服从多数的妥协,达成共识。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除仍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还应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危险分层仍沿用2005年中国指南的方法,将高血压按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临床疾患综合评估,划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及很高危,并依此指导医生确定治疗时机、策略与估计预后。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

10、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更低水平。群体高血压防治首先是提高知晓率,并根据指南的要求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阻滞剂等几种药物的一种或二种以上药物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对特殊人群的防治中增加了儿童高血压章节,鼓励从儿童教育入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早发现易患儿童。此次修订还增加了鉴别继发

11、性高血压的篇幅,以适应开展防治工作的需要。2010指南最大的挑战是推广实施,指南制订之后需要通过继续教育、解读和各种便于临床医生日常应用指南的工具得到临床实践的接纳,从而进一步落实到社区和人群。需要有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协调,为此本次修订的推广计划含有更为具体的相关政策和策略的建议,以便在有条件的社区和省市率先实施,使指南切实发挥其指导防治的作用。指南不是教科书,而是重视指导和可操作性的文件,指南还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地将诊治方案分为标准、基本和优化(推荐)三个级别来推广应用。指南修订特别是其推广实施过程,是新的挑战,但也为我们组织研究新课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今后的研究如希望能切实影响临床

12、科学与实践则必须包含对于心血管事件链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解决几个困扰专家和医生的心血管干预策略的实际问题才能使指南与时俱进,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指南修订委员会 主席 刘力生 2011-3-28目录: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1.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1.2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1.3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4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2.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2.1 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2.2 各种血压参数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2.3 我国人群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关系的特点3. 诊断性评估3.1 病史3.2 体格检查3.3 实验室检查3.4 血压测

13、量:3.5 评估靶器官损害4.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5,据有4.1 按血压水平分类4.2 按心血管风险分层5. 高血压的治疗5.1治疗目标5.2 治疗策略5.3 非药物治疗5.4高血压的药物治疗5.5 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5.6 高血压治疗随诊及记录6. 特殊人群的高血压处理6.1老年高血压6.2 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6.3 妊娠高血压6.4高血压伴脑卒中6.5 高血压伴冠心病6.6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6.6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疾病6.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8代谢综合症6.9外周血管病的降压治疗6.10难治性高血压的处理6.11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6.12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处理7. 高血压防治的对策和策略8. 高血压的社区防治9. 继发性高血压9.1 肾实质性高血压9.2 内分泌性高血压9.3 肾动脉狭窄9.4 主动脉缩窄9.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9.6药物性高血压10. 指南的推广与实施11. 编后语12. 致谢附件 1. 分级推荐 参考81要点:1: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