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0838532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一、 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沿溯阻绝 溯:_ _(2)属引凄异 属:_ 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2、月。 翻译:_ 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_ _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略无阙处 阙: 虽乘奔御风 奔: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B第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

3、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3分)三、【福州市】(一)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8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

4、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至于夏水襄陵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或王命急宣( ) 虽乘奔御风 ( )既而渐近 ( )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 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1填空。(6分)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 、 的特点,描写春冬之

5、水则紧扣其 的特点,以“素湍”、“回清”、“ ”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 、色、 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四、阅读三峡,完成1014题。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沿溯阻绝 溯迎而上 B则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C绝巘多生怪柏 群响毕绝 D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B第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C第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D第段按春夏秋

6、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13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_ 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_ 五、阅读三峡,完成9-12题。(12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沿溯阻绝( ) 素湍绿潭( )10、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4分) 六、阅读三峡,完成10-14题10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虽乘奔御风( ) 属引凄异( )12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

7、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2分) 14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 多。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七、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题。(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虽乘奔御风( )其间千二百里( )是日更定( ) 湖中人鸟声俱绝( )2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2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

9、分)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第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B、甲文第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2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10、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虽乘奔御风(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