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新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7903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习目标】 目 标内 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出现及代表人物;智学派的观点及主张 了解古代社会神是怎样主宰着人的精神世界,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和道德的阐述。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认识它对人类精神觉醒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希腊为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认识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希腊为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政治思想及伦理思想【学习重

2、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思想主张,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学习难点】分析智者学派的观点及其作用【学习方法】本课的内容理论性很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课前应预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增强对对教材背景知识的了解,以及人文主义、智者学派、知德合一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感悟思考】先看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然后回答:“看了这幅名画,你有什么突出感受?”指出:这幅名画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智者是如何看

3、待人的哪? 【知识梳理】一、 智者学派1、 背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忽略了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民地位的提高2、代表:普罗泰戈拉、安提丰3、概况:、研究领域: (关系、组织、伦理)、宣传方式:通过 来感染民众基本思想:、有些人尊重习俗和法律,主张城邦公民应当遵守;、有的要求废弃约束和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教育、财产、种族方面)4、意义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 二、苏格拉底及其弟子的思想1、苏格拉底(1) 探究课题:人类及其环境(2) 政治主张: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倡教化人民,改

4、善人的灵魂(3) 道德主张:提倡善良的道德,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优秀的个人应具备 思想意义: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柏拉图:关注人类社会并划分人的等级(理想国)3、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人类是最高级的【学思探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1、相同点:都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2、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知德合一;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

5、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的加以攻击。【巩固总结】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著名的“知德合一”论。有人认为:知德合一是一种道德建立模式。仅强调德,不努力知的拓展,则会根基不稳,蹈入虚无假面。也有人认为:知德合一提出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有人认为:知而行,知行合一。德需要知来规范和设计,这样的德才是规正,才符合德的概念。你同意哪种观点?试说说你的理由。思路:第一种,仅强调德,不努力知的拓展,则会根基不稳,蹈入虚无假面。知的建立需要从教育着手,从孩子的心灵抓起,给人以启迪,开发智能,培养整体知识域面,作为一个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文道德模式来设置培养规划才是我们的燃眉之急。第二种,知是真理的认识过程,德是真理追求的实践。没有“知”,就无法去认识真理的本貌原体,往往会有迷误状况出现,认识了真理才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知于贻误人生方向。在德行上,要求自身在“知”的基础上,勇于“知”的实践而演化成德的行为,知德合一了,社会的发展必将循着这种真理所指的方向为人类展开更美丽璨灿的未来前景。第三种,知是基础,德是实践,仅有知而无德行,就沦为空谈。有人提出知而行,知行合一。德需要知来规范和设计,这样的德才是规正,才符合德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