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知识讲座5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5563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知识讲座5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桥梁知识讲座5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桥梁知识讲座5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桥梁知识讲座5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桥梁知识讲座5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知识讲座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知识讲座5(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梁设计概念知识讲座,第5讲 混凝土技术及钢筋构造,周口鑫通公路设计院 2011年3月,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 钢筋是一种抗拉性能很好的材料,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很低。,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点:在混凝土材料中占较大比例的是砂、石材料,便于就地取材。混凝土可模性好,可根据需要浇筑成各种形状的构件。同时,合理的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受力性能,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较好。施工简单。 缺点:自重大、抗裂性较差,修补困难。,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材料,并采用相应张拉钢筋的施工工艺在结构构件中建立预加力的结构。 优点:采用了

2、高强度材料和预应力工艺,节省了材料,减小了构件截面尺寸,进而减轻了构件自重。 缺点:高强度材料单价高,施工要求精度高和工艺复杂,要求有经验的专业队伍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根据预应力大小的程度(严格定义为预应力度)将预应力划分为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又分为A类构件和B类构件两种情况。 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下,控制截面受拉边缘不允许出现拉应力。 优点:抗裂性能好,刚度大。 缺点:反拱过大,易产生平行于预应力的纵向裂缝,不易恢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下,控制截面受拉边缘允许出现拉应力,但应控制拉应力

3、不得超过某个允许值。 B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下,允许出现裂缝,但对最大裂缝宽度加以限制。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一般采用混合配筋方案,配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钢筋和适量的普通钢筋(又称非预应力钢筋)。 优点:兼顾了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二者的优点。有效的控制使用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挠度与反拱破坏前又具有较好的延性。 优先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已成为配筋混凝土的重要发展趋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的实施按照施工工艺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实施方法,先张法:先张拉钢筋后浇筑构件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工序和预应力形成原理:施工工序:首先将预应力钢筋按设计规定的张拉力用千斤顶

4、进行张拉,并临时锚固在张拉台座上,然后浇筑构件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硬化,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后,解除预应力钢筋与加力台座之间的联系,利用钢筋回缩和混凝土的握裹力对混凝土形成一定的预压应力,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先张法,关键技术: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的可靠粘结。 优点:生产工艺简单、生产率高、质量容易保证。中小型构件的主要施工方法。 缺点:需要大型的预制场地,预应力钢筋不能合理利用,造成浪费。因此先张法构件的跨径一般较小。,先张法,后张法:先浇筑构件混凝土后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施工方法。 工序和预应力形成原理:预应力钢筋可以先放在待浇筑混凝土构件的套管内,也可以是后来穿进先做好的混凝土管道中。等混凝土浇

5、筑完成并到达设计张拉强度后,用千斤顶按照设计张拉力张拉预应力钢筋,使其伸长,然后用特制的锚具将钢筋两端锚固在梁端混凝土上,使混凝土受到预压应力,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在锚固预应力钢筋之后,预应力钢筋和梁身混凝土尚无接触,需要向管道内压注水泥浆,使预应力钢筋和梁身混凝土粘结为一个整体。,后张法,关键技术:预应力锚固的可靠性 优点:不需要大型的场地和张拉台座,便于现场施工,能合理的根据构件特性利用预应力钢筋,预应力得到有效发挥。 缺点:需要压浆,增加大量锚具,管道容易堵塞,施工精度高,工艺复杂。,后张法,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缘或管道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

6、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应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且应符合下表规定。,钢筋构造的一般规定,当受拉区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 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不应大于36mm,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根数,当其直径不大于28mm时不应多于三根,当其直径大于28mm时应为两根。束筋成束后的等代直径de= n d,其中n为组成束筋的钢筋根数,d为单根钢筋直径。,钢筋构造的一般规定,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受拉钢筋的端部弯钩,箍筋末端应做成弯钩。弯钩角度可取135。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被箍受力主筋的直径,且R235钢筋不应

7、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HRB335钢筋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4倍。弯钩平直段长度,一般结构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抗震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弯钩,绑扎接头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受压构件的受压钢筋可不大于32mm。受拉构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钢筋接头,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的0.7倍。,空心板桥的顶板和底板厚度均不小于80mm。空心板的端部应予以填封。 装配式板采用铰接时,铰的上口宽度应满足施工时使用插入式振捣器的的需要。铰槽的深度宜为预制板高的2/3。预制板内应预埋钢筋伸入铰内。铰接板顶面应铺设现浇混凝土层,其厚度不宜小于80mm。 预制T形截

8、面梁或箱形截面梁翼缘悬臂端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腹板宽度不应小于140mm。,梁板,受弯构件的钢筋净距应考虑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器可以顺利插入。 各主钢筋间横向净距和层与层之间的竖向净距,当钢筋为三层及以下时,不应小于30mm,并不小于钢筋直径;当钢筋为三层以上时,不应小于40mm,并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25倍。对于束筋,此处直径采用等代直径。,梁板,T形、I形截面梁或箱形截面梁的腹板两侧应设置68mm的纵向钢筋。在受拉区不应大于200mm,在受压区不应大于300mm。在支点附近或预应力混凝土梁锚固区段,纵向钢筋间距宜为100150mm。,梁板,钢筋混凝土梁的支点处,应至少有两根且不小于总数

9、1/5的下层受拉主钢筋通过。钢筋混凝土梁当设置弯起钢筋时,其弯起角度宜取45。弯起钢筋不得采用浮筋。,梁板,钢筋混凝土梁采用多层焊接时,可采用侧面焊缝使之形成骨架,侧面焊缝设在弯起钢筋的弯折处,并在中间直线部分适当设置短焊缝。 焊接钢筋骨架的弯起钢筋,除采用纵向钢筋弯起外,亦可用专设的弯起钢筋焊接。,梁板,斜钢筋与纵向钢筋之间的焊接宜采用双面焊,其长度为5倍钢筋直径,纵向钢筋之间的短焊缝应为2.5倍钢筋直接;当采用单面焊缝时,其长度应加倍。 焊接骨架的层数不应多于六层,单根钢筋直径不应大于32mm。,梁板,钢筋混凝土梁中应设置直径不小于8mm且不小于1/4主钢筋直径的箍筋,其配筋率,R235钢

10、筋不应小于0.18%,HRB335钢筋不应小于0.12%。当梁中配有按受力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或在连续梁、悬臂梁近中支点位于负弯矩区的梁段,应采用闭合式箍筋,同时,同排内任一纵向受压钢筋,离箍筋折角处的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或15倍箍筋直径两者中较大者。否则应设置复合箍筋。相邻箍筋的弯钩接头沿纵向位置应交替布置。,梁板,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梁高的1/2且不大于400mm,当所箍钢筋为按受力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不应大于所箍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应大于400mm。在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当绑扎钢筋为受拉钢筋时不应大于主钢筋的5倍,且不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受压时不应大于主

11、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大于200mm。在支座中心向跨径方向长度相当于不小于一倍梁高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 近梁端的第一根箍筋应设置在距端面一个混凝土保护层距离处。梁与梁或梁与柱的交接范围内可不设箍筋;靠近交接面的一根箍筋,其与交接面的距离不宜大于50mm。,梁板,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T形、I形截面梁和箱形截面梁腹板内应分别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和12mm的箍筋,且应采用带肋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自支座中心起长度不小于一倍梁高范围内,应采用闭合式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在T形、I形截面梁下部的马蹄内,应另设直径不小于8mm的闭合式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

12、0mm。此外,马蹄内应设直径不小于12mm的定位钢筋。,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钢绞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其直径的1.5倍,且对二股、三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0mm,对七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5mm。预应力钢丝间净距不应小于15mm。 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对于单根预应力钢筋,其端部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50mm的螺旋筋;对于多根预应力钢筋,在构件端部10倍预应力钢筋直径范围内应设置35片钢筋网。,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净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应大于350mm。构件的全部纵向配筋率不宜超过5%。 纵向受力钢筋应伸入基础和盖梁内,伸入长度不应小于最小锚固

13、长度。 箍筋应做成闭合式,其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且不小于8mm。 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积,不应小于箍筋圈内核心截面面积的0.5%,核心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构件整个截面面积的2/3。,盖梁,跨高比不大于5的盖梁宜采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并不应低于C25。盖梁截面内应设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盖梁两侧面应设纵向水平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横系梁,横系梁四角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6mm的纵向钢筋,纵向钢筋不应少于横系梁截面面积的0.15%;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横系梁短边尺寸或400mm。 横系梁的主筋应伸入桩内,其长

14、度不小于35倍主筋直径。,桩,钻(挖)孔桩应按桩身内力大小分段配筋。 桩内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6mm,每桩的主筋数量不应少于8根,其净距不应小于80mm,且不应大于350mm。 如配筋较多,可采用束筋。 闭合式箍筋或螺旋筋直径不应小于主钢筋直径的1/4,且不小于8mm,其中距不应大于主筋直径的15倍,且不应大于300mm。,桩,钢筋笼骨架上每隔2.02.5m设置直径1632的加劲箍一道。 钢筋笼四周应设置突出的定位钢筋、定位混凝土块或采用其他定位措施。 当桩顶主筋伸入承台连接时,桩身嵌入承台内的深度可采用100mm,伸入承台内的桩顶主筋可做成喇叭形(与竖直线夹角15),伸入承台内的主筋长度,带肋

15、钢筋不应小于35倍钢筋直径(不设弯钩)。,当桩中距不大于3倍桩直径时,承台受力钢筋应均匀布置于全宽内,当中距大于3倍直径时,受力钢筋均匀布置于距桩中心1.5倍桩直径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应布置配筋率不小于0.1%的构造钢筋。 如承台仅有一个方向的受力钢筋时在垂直于各层受力钢筋方向,应设直径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250mm的构造钢筋。 承台的顶面和侧面应设置表层钢筋网,每个面在两个方向的截面积均不小于每米400mm2,钢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承台,当桩顶主筋伸入承台连接时,承台在桩身混凝土顶面须设一层钢筋网,在每米内(每一方向)设钢筋网12001500mm2,钢筋直径采用1216,钢筋网应通过桩顶且不截断。 承台竖向联系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16mm。 承台的桩中距等于或大于桩直径的三倍时,宜在两桩之间,距桩中心各一倍桩直径的中间区段设置吊筋,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承台,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R235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5倍吊环直径,端部应做成180弯钩,且应于构件内钢筋焊接或绑扎。吊环内直径不应小于三倍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60mm。 当一个构件设有四个吊环时,设计时仅考虑三个吊环同时发挥作用,在构件自重标准值作用下,吊环的拉应力不应大于50MPa。,吊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