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icu常见引流管护理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835537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icu常见引流管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综合icu常见引流管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综合icu常见引流管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综合icu常见引流管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综合icu常见引流管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icu常见引流管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icu常见引流管护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ICU常见引流管护理,陈群,综合ICU常见管道分类,1:输入管道: 鼻饲管、空肠造瘘、经皮内窥镜下胃空肠造瘘管、输液管 2:输出管道: 胸腔闭式引流管,脑室引流,T型管,腹腔各引流管。 3:排泄系统:膀胱冲洗,直肠造口,各管道护理共性 1.保持通畅 必须保证进出通畅,经常检查各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不通畅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易误导观察结果。经常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如无物流出应检查可能管道被堵塞。 2 标志分明 各种管道应标志分清,分别记录,不可混淆。 3. 准确留置 有的管子要做到准确留置,,各管道护理共性 4. 固定牢靠 维持其良好的固定,妥善安全放置。严防脱

2、出或误拔,病人翻身、排便、下床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防止污染。病人搬移,因卧位改变,应注意保护各管道,防止滑脱、折断或受污染。 5.保持清洁 经常观察管道有无松离,有无液体外渗,有无被血液污染。特别是侵入性的管道的护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皮管置时过久或被污染、腐蚀应调换皮管,保持清洁。,护理 注意要点 1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侵入性管道处的敷料应每日更换1次。 2有效地防治各种留置导管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并积极预防与处理。 3严格统计并记录出入液量,输液输血滴数要控制,从而保持输入量和引出量平衡。 4如需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注意保持负压状态。,胸腔闭式

3、引流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一)保持管道密闭 1) 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引流管有无脱落。 2)保持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直立。 3)用细纱布严密包盖胸腔引流管周围。 4)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防空气进入。 5)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用双重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 6)若引流管从胸腔脱落,应立即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进一步处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二)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1)保持引流装置无菌 2)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3)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

4、60-100cm,防止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4)按常规定时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三)保持引流瓶通畅 1)体位:病人取半卧位和经常改变体位,依靠重力引流。 2)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止其阻塞、扭曲和受压。 3)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和液体派出,促进肺扩张。,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四)观察和记录 1)密切观察长玻璃管中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情况,有无波动是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的重要标志。水柱波动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和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的范围大约为4-6cm。若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

5、肺已经完全扩张;若病人表现为气促、胸闷、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则提示血块阻塞引流管,应积极采取措施,捏挤或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中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五)拔管 1)指征:置管48-72小时后,临床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量少于50ml,浓液小于10ml、3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即可终止引流,考虑拔管。 2)协助医师拔管: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屏住,在其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并包扎固定。 3)拔管后观察:拔管后24小时内

6、密切观察病人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气肿,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腹腔引流护理,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置一引流物(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液体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 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或瓶),防止病人变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并减少牵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 (2) 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渣等,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量和质的逐日变化,以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 (3) 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观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4) 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

7、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脱落。 (5) 更换引流袋(或瓶)及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或瓶内保持无菌,每日更换1次无菌袋(或瓶),引流管远端接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6) 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T”管引流的护理,(1)保持引流通畅,定期从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通畅,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感染。 (2)妥善固定,防打折、弯曲、受压、脱出。 (3)保持有效体位:即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T”管引流的护理,(4)观察引流情况:

8、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出胆汁量、色、性质。 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的量约为800-1200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粘性。 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天胆汁的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或脱出,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处理。若引出胆汁量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T”管引流的护理:,(5)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或隔天更换引流袋。 (6)可强皮肤处理,每日清洁、消毒引流口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

9、,保持局部干燥,也可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皮肤破溃和感染。,“T”管引流的护理:,(7)拔管:若T管引流出胆汁,且引流量逐渐减少,可在术后10日左右试行夹管1-2天,夹管期间应注意观察病情,病人若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可经T管作胆道造影,如造影无异常发现,持续开放T管24小时充分引流造影剂后,再次夹管2-3天,病人仍无不适可拔管。拔管后残留窦道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日内可自行闭合。若胆道造影发现有结石残留,则需保留T管6周以上,再作结石或其他处理。试夹管及拔管后要观察局部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腹胀等情况。,脑室引流的护理,脑室引流的护理,经颅骨

10、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及脊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常规或细菌培养。 (2)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3)搬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脑室引流的护理,(4)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引起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可通过抬高引流袋的位置,以减慢流速。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但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同时注

11、意补液,防止水电失衡。,脑室引流的护理,(5)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的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防受压、扭曲、成角、折叠、脱出。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和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6)妥善固定引流管,脑室引流的护理,引流管内无引流液流出原因: 1)颅内压低于1.18-1.47KPa(120-150 mmH2O),证实的方法是将引流瓶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2)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盘曲成角,请医师对照X片。 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留管轻轻旋转。 4)若怀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挫碎的脑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

12、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系统狭窄处,引起日后脑脊液循环受阻。 5)必要时更换引流管。,脑室引流的护理,(6)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日,此时脑水肿期已过,颅内压开始逐渐降低。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流瓶或开放夹闭引流管,并告知医生。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引起感染。拔管后切口处若有脑脊液漏出,也应告知医生妥善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鼻饲管护理,(1)每次鼻饲前应证实鼻饲管在胃内且通畅,并用少量温水冲管后再

13、进行喂食,鼻饲完毕后再次注入少量温开水,防止鼻饲液凝结,阻塞胃管。 (2)鼻饲前还要注意检查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ml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暂停鼻饲。,鼻饲管护理,(3)鼻饲液温度应保持在38-40避免过冷或过热,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注入,防止产生凝块。药片应研碎溶解后注入。 (4)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并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复尔凯)40天更换一次。 (5)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的患者禁忌鼻饲法,胃肠减压的护理,1、妥善固定胃管及负压引流器,防止滑脱。 2、保持胃管的通畅及有效的负压吸引。 3、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并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做好口腔护理。 5、积极配合静脉补液,使用胃肠减压者,一般静脉补液2000ml2500ml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6、定期更换胃管。,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