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3382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人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思维激活】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议事时,皇帝让他们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但到宋朝,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得到赐茶更是奢望。据说是宋太祖(右图)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从这件事不难看出,君主把自己的地位抬得越来越高。同时,君主对地方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 请思考:我国中央集权的发展和君主专制的演进经历了怎样的历程?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情况是什么?【课标点击】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2、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梳理】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1)内容:汉初,郡县、封国并存。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2)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 (1)内容:唐中期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享有较大自主权。 (2)影晌: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1)内容:军事: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中央掌控大部分赋税。(2)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1)内容: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央

3、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2)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阅读思考】刘邦建立西汉后,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1)材料所述是什么政治制度? (2)后来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答案:(1)郡县、封国并存制。(2)颁布“推恩令”。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 (1)内容: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 (2)影响:相权削

4、弱,君权加强。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 (1)内容: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劝,保证了皇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箭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北宋 (1)内容: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 (2)影响:削弱了相权,皇帝总揽大权。 5元朝 (1)内容: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影响:元朝后期,相权加强,有时甚

5、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思考讨论】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那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答案:(1)相同之处:都实行分权;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都有积极作用。(2)不同。原因: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察举制 (1)时间:汉朝。 (2)建立: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3)影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 (1)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 (2)影响: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

6、高官。 3科举制 (1)时间隋朝至清朝。 (2)形成过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影响: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阅读思考】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你对科举制有何看法?(1)积极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

7、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2)消极: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核心突破】1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影响。 (2)不同点 实施的时代:分封制产生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后两者都处在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和中央政府的关系:

8、分封制下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制是中央政权隶属下的地方行政体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其行政长官直属中书省。作用和影响:分封制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后期其割据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得到巩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经过后世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行省制使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且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

9、划奠定了初步的基础。(3)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2)影响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矫正了许多流弊,消除了分裂之祸,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社

10、会经济和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显然有其进步作用。由于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根本弱点,“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的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转化成它的对立面,出现了明显的弊端:“冗兵”“冗官”“冗费”与日俱增,使北宋陷入“积贫”“积弱”的局势之中。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的依据。 (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思想长期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4)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中国古代政治的始终。 (5)在高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典例剖

11、析】考向一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和影响【例1】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解析: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此种最高命令,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叫做“敕”)。凡属重要政事之最高命令,一定要皇帝下敕行天下。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并不干拟“敕”的活儿,“敕”由中书省拟定,就是所谓“定旨出命”。但是材料三所述与以上

12、描述相反,可以看出应选B项。答案:B考向二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制【例2】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宋代极为流行的俗语,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宋代的哪一种社会现象?A中央集权 B强干弱枝 C外患频仍 D文人政治解析:A、B、C情况其他外朝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说服力不强。宋朝时由于统治者害怕武将夺得兵权所以对领兵的将领实行文官牵制的做法,所以形成“文人政治”。答案:D考向三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例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世官制 ,指夏

13、,商,周时期,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故A项错误;察举制指汉代,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评议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故C项错误;科举制,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根据材料可知D项正确。答案:D【纠错笔记】易错点一 对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和特点认识不清楚典例1 按唐制,中男不服兵役,成男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的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唐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

14、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解析: 学生做错的原因在于对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掌握不到位。尚书省下设六部,只有执行权,可排除A;中书省负责决策,由此可以排除B;兵部是尚书省下设的六部之一,掌管军务,可以排除C。答案:A【名师点拨】从前面本题来看,学生做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特点认识不清楚,下面梳理一下相关知识点。(1)三省的分工和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审议和执行。运行程序:中书省一门下省,尚书省。(不考虑皇帝的作用)(2)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

15、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使封建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决策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易错点二 对古代削弱相权措施的把握错误典例2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解析: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B项正确。秦朝的御史大夫和太尉不是宰相。北宋分割宰相权力的是参知政事和三司;元朝以中书省代替原来的三省,权力增大。答案:B【名师点拨】 此题易错点一是错误认为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的宰相,在秦朝是三公制,即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二是误认为北宋的通判是中央官吏,实际上通判是在州郡之下设置的,更不可能削弱相权。【优化考题演练】【夯实基础】1.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忘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