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名家名作ppt大纲合集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1251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4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ppt大纲合集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ppt大纲合集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ppt大纲合集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ppt大纲合集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ppt大纲合集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ppt大纲合集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名家名作ppt大纲合集汇编(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文学的n种读法* 几个令人困扰的问题* 我们有没有必要阅读古典文学?为什么?* 我们如何阅读古典文学?* 何为“中国”,何为“文学”?* “中国”是一个政治概念,如何与文学范围匹配?* 如何归类少数民族文学?如何归类东亚文化圈中的汉字文学?如何看待古代汉文学创作中的域外书写?时至今日,如何看待具有相当规模的北美汉语文学?* 西方和东方对“文学”的理解不同,严重借鉴自西方的当代中国学术,如何去看中国古代人眼中的“文学”二字?* 如何区别“泛文学”(“杂文学”)和“纯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四分法,在中国文学研究中会遇到哪些困扰?* 提供三层思考:虚构即文学,集部即文学,文字即文学

2、。* 何为“名家”,何为“名作”?* 文学构成的四要素:作者、作品、读者、世界。* “名家名作”即“经典”,经典是一个历时流动、历时比较的概念。* 1、经典是世代层累的,不是在创作的那一刻就已成为了经典。* 2、经典也是后塑的,我们眼中的名家名作是当代文学思潮的产物。* 3、经典又是先成的,尽管不同时代不同命运,但其阐释的多元性正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一大魅力。* 中国文学名作“读法”的变化* 1、古代诗学批评中的感悟式读法。体现为诗话、词话、评点、点将录等多种著述形式。总的来说,中国缺少理性思考、系统建构的诗学传统(文心雕龙一类并非古代文学批评的主流)。* 2、近代诗学批评中的考证式读法。既来源于

3、中国古代的文学本事传统(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唐孟棨的本事诗、清常州词派的寄托说等),也吸纳了西方兰克实证主义历史学的诸多观念。一言概之,即强调作家生平事迹、文学思想及相关社会历史背景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中国文学名作“读法”的变化* 3、西方文学“新批评”中的文本细读法。强调对作品的解读,与作家及其时代毫无关系。文本从作家定笔的那一刻开始,就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单位而存在,对文本细部进行精密考掘的任何行为(包括误读和过度诠释),都是合理且有意义的。20世纪末的诸多文学鉴赏辞典,大多常用以2为核心,1、3为辅的写作方法。* 4、西方结构主义思潮下的文学文化读法。强调文学作品的面貌及意义是被历代读

4、者所建构出来的,对作家作品本身意义来说,这是对其唯一性的一种解构。也就是说,文学传播接受过程的重要性,远超过了文学学习创作过程的重要性。* 中国文学名作“焦点”的变化* 1、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强调温柔敦厚的文学格调。追求格律和风调的统一,杜甫成为首推的学习对象,因为他既有诗歌韵律上的突进革新,又有对诗经以来“风雅正变”传统的发扬。比如说杜甫的秋兴八首。* 2、“五四”以后,强调自由、人文的文学精神。白话的、民间的、反映人性自由的作品,得到了较充分的挖掘和好评。比如说汉乐府上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岱的陶庵梦忆、纳兰性德的饮水词。* 3、新中国以后,强调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取向。将西方文学中浪漫

5、主义、现实主义的概念引入中国文学教学之中,将现实主义与阶级斗争论的文学史观相结合。杜甫再次成为文学史的焦点。比如说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新乐府系列。* 4、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重视语言文字的美感。虽然在整体文学史中仍以作家的自由精神为主线,但一些偏向形式主义的文学作品被重新挖掘出来。比如说汉代司马相如、班固的辞赋,六朝初唐的骈文,南朝的宫体诗,明代的八股文等。* 中国文学史的范式转变* 现在常见的四部中国文学史(近五十年):* 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文学反映现实为书写主线;*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以文学审美论为书写主线;* 3、章培

6、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以文学人性论为书写主线;* 4、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三联书店,以文学文化史为书写主线。 元和二年,陇西李黄,盐铁使逊之犹子也。因调选次,乘暇于长安东市,瞥见一犊车,侍婢数人于车中货易。李潜目车中,因见白衣之姝,绰约有绝代之色。李子求问,侍者曰:“娘子孀居,袁氏之女,前事李家,今身依李之服。方除服,所以市此耳。”又询可能再从人乎,乃笑曰:“不知。”李子乃出与钱帛,货诸锦绣,婢辈遂传言云:“且贷钱买之,请随到庄严寺左侧宅中,相还不负。”李子悦。时已晚,遂逐犊车而行。碍夜方至所止,犊车入中门,白衣姝一人下车,侍者以帷拥之而入。李下马,俄见

7、一使者将榻而出,云:“且坐。”坐毕,侍者云:“今夜郎君岂暇领钱乎?不然,此有主人否?且归主人,明晨不晚也。”李子曰:“乃今无交钱之志,然此亦无主人,何见隔之甚也?”侍者入,复出曰:“若无主人,此岂不可,但勿以疏漏为诮也。”俄而侍者云:“屈郎君。”李子整衣而入,见青服老女郎立于庭,相见曰:“白衣之姨也。”中庭坐,少顷,白衣方出,素裙粲然,凝质皎若,辞气闲雅,神仙不殊。略序款曲,翻然却入。姨坐谢曰:“垂情与货诸彩色,比日来市者,皆不如之。然所假如何?深忧愧。”李子曰:“彩帛粗缪,不足以奉佳人服饰,何敢指价乎?”答曰:“渠浅陋,不足侍君子巾栉。然贫居有三十千债负,郎君倘不弃,则愿侍左右矣。”李子悦。

8、拜于侍侧,俯而图之。李子有货易所,先在近,遂命所使取钱三十千。须臾而至,堂西间门,剨然而开。饭食毕备,皆在西间。姨遂延李子入坐,转盼炫焕。女郎旋至,命坐,拜姨而坐,六七人具饭。食毕,命酒欢饮。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第四日,姨云:“李郎君且归,恐尚书怪迟,后往来亦何难也?”李亦有归志,承命拜辞而出。上马,仆人觉李子有腥臊气异常。遂归宅,问何处许日不见,以他语对。遂觉身重头旋,命被而寝。先是婚郑氏女,在侧云:“足下调官已成,昨日过官,觅公不得,某二兄替过官,已了。”李答以愧佩之辞。俄而郑兄至,责以所往行。李已渐觉恍惚,祗对失次,谓妻曰:“吾不起矣。”口虽语,但觉被底身渐消尽,揭被而视,空注水而已

9、,唯有头存。家大惊慑,呼从出之仆考之,具言其事。及去寻旧宅所,乃空园。有一皂荚树,树上有十五千,树下有十五千,余了无所见。问彼处人云:“往往有巨白蛇在树下,便无别物,姓袁者,盖以空园为姓耳。”宋太平广记引博异志李黄几个故事主题要素:1、李黄;2、白衣女郎(寡妇);3、交易绸缎;4、跟随至宅;5、青衣老妇(白衣之姨);6、饮酒作乐;7、归家病死。 奚宣赞得了妈妈言语,独自一个拿了弩儿,离家一直出钱塘门,过昭庆寺,往水磨头来。行过断桥四圣观前,只见一伙人围着,闹烘烘。宣赞分开人,看见一个女儿。如何打扮?头绾三角儿,三条红罗头须,三只短金钗,浑身上下,尽穿缟素衣服。这女孩儿迷踪失路。宣赞见了,向前问

10、这女孩儿道:“你是谁家女子,何处居住?”女孩儿道:“奴姓白,在湖上住。找和婆婆出来闲走,不见了婆婆,迷了路。”就来扯住了奚宣赞道:“我认得官人,在我左近住。”只是哭,不肯放。宣赞只得领了女孩儿,搭船直到涌金门上岸,到家见娘。娘道:“我儿,你去闲耍,却如何带这女儿归来?”宣赞一一说与妈妈知道:“本这是好事,倘人来寻时,还他。”女儿小名叫做卯奴。自此之后,留在家间不觉十余日 那妇人见了卯奴,使问婆婆:“那里寻见我女?”婆婆使把宣赞救卯奴事,一一说与妇人。妇人便与宣赞叙寒温,分宾主而坐。两个青衣女童安排酒来,少顷水陆毕陈。当时一杯两盏,酒至三杯,奚宣赞目视妇人,生得如花似玉,心神荡漾,却问妇人姓氏。

11、只见一人向前道:“娘娘,今日新人到此,可换旧人?”妇人道:“也是,快安排来与宣赞作按酒。”只见两个力士捉一个后生,去了巾带,解开头发,缚在将军柱上,面前一个银盆,一把尖刀。霎时间把刀破开肚皮,取出心肝,呈上娘娘。惊得宣赞魂不附体。娘娘斟热酒,把心肝请宣赞吃。宣赞只推不饮。娘娘、婆婆都吃了。娘娘道:“难得宣赞救小女一俞,我今丈夫又无,情愿将身嫁与宣赞。”与夜,二人携手,共入兰房。当夜已过,宣赞被娘娘留住半月有余。奚宣赞面黄肌瘦,思归,道:“姐姐,乞归家数日却来!”说犹未了,只见一人来禀覆:“娘娘,今有新人到了,可换旧人?”娘娘道:“请来!”有数个力士拥一人至面前,那人如何打扮?眉疏目秀,气爽神清

12、,如三国内马超,似淮甸内关索,似西川活观音,岳殿上炳灵公。娘娘请那人共座饮酒,交取宣赞心肝。宣赞当时三魂荡散,只得去告卯奴道:“娘子,我救你命,你可救我!”卯奴去娘娘面前,道:“娘娘,他曾救了卯奴,可饶他!”娘娘道:“且将那件东西与我罩了。”只见一个力士取出个铁笼来,把宣赞罩了,却似一座山压住。娘娘自和那后生去做夫妻。卯奴去笼边道:“我救你。”揭起铁笼道:“哥哥闭了眼,如开眼,死于非命。”说罢,宣赞闭了眼,卯奴背了。宣赞耳畔只闻风雨之声,用手摸卯奴脖项上有毛衣。宣赞肚中道:“作怪!”霎时听得卯奴叫声:“落地!”开眼看时,不见了卯奴,却在钱塘门城上。天色犹未明 神将喝喏:“告我师父,有何法旨?”

13、真人道:“与吾湖中捉那三个怪物来!”神将唱喏。去不多时,则见婆子、卯奴、白衣妇人,都捉拿到真人面前。真人道:“汝为怪物,焉敢缠害命官之子?”三个道:“他不合冲塞了我水门。告我师,可饶恕,不曾损他性命。”真人道:“与吾现形!”卯奴道:“告哥哥,我不曾奈何哥哥,可莫现形!”真人叫天将打。不打万事皆休,那里打了几下,只见卯奴变成了乌鸡,婆子是个獭,白衣娘子是条白蛇。奚真人道:“取铁罐来,捉此三个怪物,盛在里面。”封了,把符压住,安在湖中心。奚真人化缘,造成三个石塔,镇住三怪于湖内。至今古迹遗踪尚在。明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几个故事主题要素:1、奚宣赞游湖;2、相救卯奴(缟素);3、皂衣婆婆来寻;4、

14、白衣美妇;5、妇人剖食旧人心肝;6、卯奴救命;7、奚真人收妖。* 文学是一株生机盎然的大树。* 她可以自我生长、自我修整、自我完善。* 白蛇故事的前世今生:勾栏风月怪谈女妖害人传奇人妖相恋悲剧同性感情物语。* 文学是人类世界的一个缩影。* 白蛇故事的构成元素:* 爱情的欲望;身份的障碍;秩序与权威;善恶的界限* 我们读懂了文学,也就读懂了世界。* 本课程的十六个专题第一讲:一花一世界:中国文学的n种读法第二讲:诗经与楚辞上古时代的神话、礼仪与民俗第三讲:生命为何如此相似?古诗十九首中的口头程式第四讲 :古老的说故事人当曹植遇上神乌赋第五讲 :李陵答苏武书文学史上的那些完美赝品第六讲:屈原和陶渊

15、明中国文学中的两个文化符号第七讲:我们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前世和今生第八讲:此恨绵绵无绝期从长恨歌到圆圆曲的比较* 第九讲:后人是否自作多情?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隐喻* 第十讲 :道学家也是人欧阳修的艳词和艳事* 第十一讲:文学经典的趣味改写苏轼的檃栝词* 第十二讲:那个寂寞清高的女子李清照词的重生* 第十三讲:哪里有什么施耐庵?水浒故事的世代层累* 第十四讲:在另一个世界看自己张岱自为墓志铭中的忏悔* 第十五讲:看不懂的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草蛇灰线* 第十六讲:闺房事的私语呢喃从影梅庵忆语到浮生六记* 结束语* 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 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将来,他生活在从现在到广阔无垠的未来。* 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时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王小波对待知识的态度* 诗经与楚辞上古时代的神话、礼仪与民俗* 对传统观念的几个思考* 一、诗经是现实主义传统吗?楚辞是浪漫主义传统吗?* 二、诗经来源于民间采风的比重到底有多少?* 三、诗经对两千多年中国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