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大题答案(自动保存的)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1220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影史大题答案(自动保存的)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电影史大题答案(自动保存的)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电影史大题答案(自动保存的)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电影史大题答案(自动保存的)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电影史大题答案(自动保存的)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电影史大题答案(自动保存的)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影史大题答案(自动保存的)汇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它是在哪一年拍摄的?谈谈你对草创时期中国电影的印象。中国电影史上,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最早是在1905年秋天拍摄的定军山,是由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的。内容取自“三国”故事,讲的是智勇双全的蜀将黄忠老当益壮、屡建战功的动人故事,影片遴选了其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以动作见长的片段。主演谭鑫培。2、试述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国产电影运动”。首先是制片机构的勃兴,其次是影片产量的扶摇上升,再次是电影“国货”在一段时间内大受市场欢迎,与制片业的迅速发展同步,2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的相关产业也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1、影院投资到1926年底

2、,全国影院达156家,其中上海39家。2、电影教育到1926年底,全国先后开办过各类电影培训机构18所(其中3所由外国人开办)。这些培训机构一般附属于制片公司,但也专门性质的,如1924年成立的“中华电影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较正规的电影培训机构,曾培养出胡蝶等知名演员。3、电影出版物仅1925年出版的专业性电影杂志就有20多种,一些大报如申报、民国日报等还相继开办了专门的电影副刊。在各制片公司的竞争过程中,大家都希望创立自己的“精神品牌”,于是就出现了“海上各影片公司莫不各有其个性和特别之作风”的动人景观。“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影戏”、“大中华百合”、“天一”等几个创作群体创作

3、的影片,都带有明显的流派特点。3、孤儿救祖记对早期民族电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孤儿救祖记的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机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它的直接影响是促成了一个“国产电影运动”,中国电影人的主体创造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普遍意义上的觉醒。4、20世纪20年代的商业电影都有哪些类型?它们由盛到衰的原因是什么?从1926年下半年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中国影坛相继形成了“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三股商业电影创作热潮。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上述三种电影现象,对丰富民族电影的创作类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最终由于愈演愈烈的粗

4、制滥造之风,使得我国的民族电影业走向了危途。中国电影在告别20年代、进入30年代的时候,陷入了一种难堪的困顿境地。5、联华公司倡导的“国片复兴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成就?进入20世纪30年代,就在武侠神怪片充斥银幕的时候,电影界诞生了一支新军联华影业公司。在一片刀光剑影中,“联华”公司冲出武侠神怪片的迷雾,高举“复兴国片,改造国片”的旗帜,发起了中国电影业的一场革新运动。“联华”公司的异军突起,不仅在实力和规模上与老牌的明星公司和天一公司构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为弥漫着投机作风的影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公司成立伊始,便提出了“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的工作总纲

5、。从1930年底开始的一年间,“联华”公司基本上是每月一片,相继推出了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一煎梅、自由魂、桃花泣血记等11部影片。在这些影片中,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和桃花泣血记被认为是体现“国片复兴运动”创作成就的代表性作品。“联华”公司初期创作的影片,如果只从数量上来说,在当时整个影坛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大,但其注重艺术质量的制片实践,却为提高国产电影的文化地位、改变观众结构和重新赢得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国片复兴运动”为不久以后兴起的、标志着中国电影艺术整体跃进的“新兴电影运动”(“左翼电影运动”)做了某种准备。6、为什么说神女是中国默片时代的典范性作品?感想影片的风格在当

6、时被誉为“灵魂的写实主义”,因为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挣扎在一种痛苦的“两重生活”之中,她的挣扎不仅是一种生存的挣扎,更是一种灵魂的挣扎。在影片中,编导吴永刚表达了他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和对无私母爱的赞美。影片具有较为明显的批判现实的意味,正如吴永刚在神女完成之后一文中所说的:“在上海,尤其可以见到这种现象:她们被人蹂躏,被人唾弃,被当作榨取金钱的工具,过着非人的生活。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病态。”。神女这部影片不单止是在看别人的故事,也是在看自己的故事。虽然它历史悠久,画面有点不清晰,但是电影里面的思想、进步意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这样一部无法复制的影片,中国应该好好

7、地去修复保存,让神女的光芒永远明亮下去。7、阮玲玉之死说明的什么?阮玲玉因为婚姻不幸,加上黑社会势力对进步艺人的造谣和压迫,在1935年服毒自杀。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早期电影艺术家的两难处境。揭示了旧中国正直的知识女性被压迫、被侮辱的命运,控诉了旧社会的罪恶。8、桃李劫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以有声电影手法创作的影片,其在声画结合上有什么特点?作为一部有声片,桃李劫成功地运用了有声电影的技巧,音响、歌唱和画面得到较好的结合。它已不再像此前的国产有声片那样,仅仅把“音”与“影”简单地相“加”,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音”与“影”的“乘法”。它第一次把对话、音乐和音响这三个声音艺术要素纳入到整体银幕构思当

8、中,使声音产生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功能。9、“新兴电影运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代表性作品有哪些?新兴电影运动是在内忧外患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同时,政治的腐败和经济的凋敝,又使广大民众与统治者的矛盾趋于尖锐化。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动荡,必然会对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民族危机激发了全民性的爱国意识和救国愿望,观众对银幕上的刀光剑影、柔情蜜意,已经没有任何兴趣,甚至感到厌恶。其次,战事的发生给电影业带来重大的损失。要摆脱电影业自身的生存困境,就必须拍摄反映现

9、实生活和大众愿望的影片。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它是一个群众性组织,团结了电影界各方面的知名人士,如郑正秋、孙瑜、洪深、田汉、夏衍等。它以“认清过去的错误”、“探讨未来的光明”、“建设新的银色世界”为指导思想,为电影创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号召电影界人士共同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努力探寻中国电影的创新之路。它的成立,标志着“新兴电影运动”正式全面展开。第一阶段(1933年):左翼电影的迅速崛起:三个摩登女性、狂流第二阶段(19341935年):左翼电影在曲折中发展:渔光曲、新女性第三阶段(19361937年):新兴电影运动的重新高涨: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10、在中国电影史上,193

10、3年被称为“中国电影年”。为什么?新兴电影运动在1933年迅速崛起,并改变了中国电影的面貌。制片业得到恢复而且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影片公司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制片方针,从单纯追求商业利润转变为服从现实需要,注重维护民族利益、关心国家命运,表达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1933年,三个摩登女性、狂流等一大批表现新的思想、描写新的内容的影片陆续上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1933年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电影年”。11、什么是“国防电影”?其代表作是什么?一种是广义的,即通过宽泛的取材,反映帝国主义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下的各种现实生活问题。属于这类的影片有:洪深编剧、程步高导演的新旧上海,蔡楚生编导的迷

11、途的羔羊,欧阳予倩编剧、程步高导演的小玲子,夏衍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压岁钱,沈西苓编导的十字街头,袁牧之编导的马路天使,沈浮编导的天作之合等一批富于批判意义的作品。狭义的“国防电影”,则是专指直接反映抗敌斗争、号召大众团结御侮的影片。其中以狼山喋血记和壮志凌云为代表。12、左右翼电影人围绕“软性电影”展开的论争说明了什么?“软性电影”论者钻研电影特性,尊重艺术规律,强调运用电影特有的形式和手段,表现和传达感情与情绪,使观众产生共鸣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慰籍。他们抵制“意识一元论”,反对空洞的宣传,认为这样会把电影变成枯燥无味的思想教材。应该说,他们的这些主张在理论上是有可取之处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助

12、于国产影片艺术水平的提高的。另一方面,“软性电影”论者在强调电影的艺术特性的同时,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反对宣传和教育。特别是在论战中,把当时的新兴电影创作及其理论当作抨击的目标,实际上使自己置于进步的对立面。13、抗日战争的爆发给中国电影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变化是什么?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战争的爆发,结束了中国电影在30年代的艺术创新局面。此后,中国电影与中国社会一起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战争给电影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变化,是电影创作和生产格局的改变。在同一片国土上,形成了国统区、租界区、沦陷区和共产党根据地这四种区域的电影创作格局。14、试述国统区抗战电影的创作情况。

13、国统区的“大后方电影”主要存在于武汉、重庆和成都,它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官方、半官方(民营官助)的电影制作机构主要有三个: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和西北影业公司(后改名为西北制片厂)。“中制”从1938年1月到10月武汉沦陷的半年多时间里,拍摄了3部故事片,它们是: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还拍摄了50多部以抗战为题材的纪录片、卡通宣传片。抗战八年,国统区新闻纪录片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抗战故事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纪实性、新闻性。取材于抗战真实事件的故事片占到出品总数的将近一半。许多故事片中将有关的纪录片段落,剪辑穿插其中。第二,通俗性、简单化。内容比

14、较单一,情节安排上形成固定的模式:平静的生活被打破目睹日军暴行觉醒走向抗战取得胜利。影片过分强调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和政治理念。15、为什么把“孤岛”时期的电影现象称为“奇观”?从1937年11月底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开始,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为止,这一时期的上海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在上海市的中心地区有两个特殊的行政区域由英、美、日三国统治的公共租界和由法国管辖的法租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碍于外交原因,暂时没有进驻租界。租界地带就成了一座处在包围圈内又偏安一隅的“孤岛”。留在上海的一部分电影工作者利用租界的特殊地位,逐步恢复了制片工作,开始拍片

15、,这就是所谓的“孤岛电影”。16、战后民营电影业在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绩?1946年前后,被排斥在国民党官办电影机构之外的著名影人阳翰笙、蔡楚生、史东山等人,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上海,他们会同已经在上海的郑君里等人,于1946年6月组织了“联华影艺社”。1946年9月,“联华影艺社”开拍第一部影片,即在中国电影史上非常有名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接着又拍了同样有名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了巩固阵地,1947年5月,“联华影艺社”与“昆仑影业公司”合并。合并后保留“昆仑影业公司”的名称(简称“昆仑”)。这样,原来由“联华影艺社”出品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上集八年离乱,就由新成立的“昆仑”公司发行。一江春水向东流下集天亮前后,也由“昆仑”继续拍摄。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昆仑”还拍摄了万家灯火、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三毛流浪记和乌鸦与麻雀等有影响的影片。除“昆仑”外,抗战胜利后规模较大的影业公司还有:文华影业公司、清华影业公司和华艺影业公司。17、为什么说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具有史诗性的银幕巨作?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具有明显史诗性的银幕巨作。它们立足于把握人物命运与时代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