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材料复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1035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饰材料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装饰材料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装饰材料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装饰材料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装饰材料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饰材料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饰材料复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装饰材料绪论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面貌、工作空间和生活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建筑装饰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并已形成独立的学科。建筑装饰是对已形成的建筑注入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一般是指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后,对室内外的墙面、地面、顶棚和门窗等进行美饰过程。 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物的总体效果和功能的实现,无不通过建筑装饰材料的合理运用得以实现。材料的装饰效果通过材料自身的色彩、质感、形体、图案和功能来表现。 建筑物的装饰以及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与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发展密切相关,从不同时期的建筑装饰状况,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经济和文化背景。随着

2、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建筑装修工程在整个工程中占的比例愈来愈大。一些发达国家装饰工程的造价已占到建筑总造价的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二分之一。 一、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 建筑装饰材料种类繁多。其分类的方式有两种:按组成材料分类按使用功能分类。 天然材料(木、竹) 按 有机高分子材料 组 人工合成(塑料、涂料) 成 材 金属材料(铝合金、有色金属) 料 无 机 材 料 天然(花岗石、大理石) 非金属材料 人造(瓷砖、玻璃) 墙面(水泥、涂料、瓷砖、玻璃和金属幕墙) 按 外装修 使 地面(花岗石、水磨石、地砖) 用 地面(地毯、木地板、花岗石、大理石、地砖) 功 墙面(涂料、墙纸、墙板) 能 内装修 顶棚(

3、石膏板、岩棉板、塑料板、金属板、 ) 门窗 卫生洁具 小五金二、装饰材料应具备的功能与选择 1)对于外装修材料 对于外装修材料要求其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装饰效果和兼顾对建筑物的保护作用。 装饰功能 装饰材料的装饰功能,通过材料的质感、形态、色彩和图案表现。质感是指材料的质地感觉,通过组成材料的粗细状况、凹凸状况、对光线的吸收、反射、散射等产生的感观效果。装饰效果最重要的是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体现自己的独特性。 外部大型装修宜采用深色块和灰暗色,体现出庄重、深远;小型建筑宜采用浅淡色,体现一种活泼和欢快。 保护功能 外装修材料除要求其自身有较好的耐腐性能和耐久性能外,还要求有一定的建筑物的保护作用

4、。 其他功能 保温隔热、防火隔音。 2)对于内装修材料 内装修材料要求其对不同功能环境给人产生相适应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学校教室宜采用白色和浅色,给人以宁静、明快的感觉;幼儿园活动室宜采用黄、橙、红,体现活泼、热烈、欢快。医院宜采用浅淡色,使病人有安静和安全感。 隔声、吸音功能。 隔热保温功能。三、建筑装饰材料大发展 1)从天然到人造 2)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3)从现场制作向工厂专业化生产发展四、 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的性能是评定、选择和使用材料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由于材料使用范围和种类的不同,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就有不同。对结构材料,我们重点考察强度和刚度指标,以及使用条件下的耐久性。 一、

5、材料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这一性能要求材料具有相对稳定的形状和最小的尺寸偏差。这是多数建筑装饰材料划分等级的重要指标。这一性能对于建筑装饰材料的装饰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外观质量(表面状态) 指材料表面平整度、色差、瑕疵(气泡、微裂纹)等 三、材料与光有关的性能 1)材料的颜色 材料的颜色决定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材料对光谱的吸收、反射、透射的作用。 观看时照射在材料上光线的光谱组成。 观看者眼睛对光谱的敏感性。 这涉及到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为了科学地、客观地测定颜色,在判断材料颜色时,常以物理的方式测定,即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其中建筑装饰材料最常测定的颜色是白度。2)

6、材料的光泽 光泽是材料表面的一种特征。 光照射在材料上有三种反应: 产生反射 产生透射 被吸收 光泽主要体现了材料反射性情况: 镜面反射(按照几何光学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形式反射) 扩散反射(亚光材料) 不反射3)材料的透光性材料根据透过光量的大小分为 透明材料(玻璃) 半透明材料 不透明材料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一、材料的组成 1、化学组成:指组成材料的基本化学元素和含量(化学组成决定材料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2、矿物组成:指组成材料的特定晶体结构和特定物理力学性能的组织结构的矿物种类和数量。(在自然界中能独立存在) 3、相组成:指组成材料中结构相近、性质相同的均匀部分的组成结构

7、。(固相、液相、气相)二、材料的结构 1,微观结构:原子、分子层的构成 晶体 A玻璃体 胶体 2,细观结构:晶粒大小和形态;微细裂 纹等 3,宏观结构: 密实结构 多孔结构 纤维结构 层状结构 粒状结构 纹理结构1、 材料的物理性质(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和空隙率)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亲水性和憎水性 吸水性和吸湿性 耐水性 抗渗性 抗冻性3、材料的热工性能导热性(导热系数)热容性(比热)热阻温度变形性4、材料与声有关的性能吸声性隔热性5, 材料的耐久性6、材料的力学性能 强度 比强度 弹性与塑性 韧性与脆性 硬度与耐磨性石材石材是应用得最早的建筑材料之一,人类使用石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

8、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就开始用白色和彩色大理石作建筑装修材料。古埃及的金字塔和我国的故宫,建筑装饰石材都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近代建筑装饰上,也大量运用天然石材,特别是一些纪念性的建筑、高档的宾馆和饭店 。1-1、 天然石材天然石材:指从天然岩体中开采出来,经加工后成一定形状的材料总称。建筑上常用的装饰石材主要有两大类:大理石类属变质岩,由石灰岩、白云岩变质而成。主要有大理岩、大理石化灰岩、火山凝灰岩、致密灰岩、石灰岩、砂岩、白云岩等,以碳酸钙CaCO3为主要成分。 花岗岩类属典型的火成岩(深成岩)。主要有花岗岩、拉长岩、辉长岩等。主要矿物成分为SiO2 结晶体和长石。一、 天然石材的开采及

9、加工(一)、石材的开采 石材的开采首先必须熟悉矿床的特性,特别是矿体的解理、层理和裂隙,以便开采的矿石荒料率高。 开采的方法主要有:爆破法古老的传统做法劈裂法钢丝绳锯法(石材开采的一次革命)(可采用金刚石绳)火焰喷射法高压水射法(出水孔0.2-1mm),水流速度达800m/s,最大水压可达360Pa。(二)、石材加工 石材加工主要工序有:切割 打磨 抛光 表面整形修补二、 常用的建筑装饰石材( 一)、常用石材的特点 天然大理石:天然大理石的质地比较密实,表观密度一般在2500-2700Kg/m3 ;抗压强度一般为70-150MPa;主要以含碳酸钙为主,易受大气腐蚀,产生溶蚀、风化。因此除少数品

10、种外(汉白玉、艾青等),一般不宜用于室外。 天然花岗岩:天然花岗岩,质地坚硬密实,表观密度为2600-2800 Kg/m3 ,抗压强度一般为120-250MPa:主要以结晶的二氧化硅为主。耐腐蚀性能好。三、 常用装饰石材的等级标准外观检查 A)棱角缺陷 B)裂纹 C)划痕 D)粘结与修补 E)色调与花纹 规格公差:长、宽、高 平度偏差 角度偏差 光泽度四、 常用装饰石材的规格 国际上大理石板材的通用厚度是2cm,近年来厚度小于1cm的薄板发展很快,这种薄板一面抛光、四边倒角,厚度公差为0.5mm。这种薄板可用粘结剂直接粘贴,施工简便迅速。薄板反面一般等距离开三条深度为2-3mm的槽,以便安装时

11、增加与粘结剂的粘结力。 当前国际上较为畅销的规格有:10200.7cm、15300.7 cm、30301.0 cm、40201.0 cm以及40200.8 cm、30.530.51 cm、50251.0 cm、60301.0 cm等产品。石材有哪些放射性天然石材中的花岗岩和大理石由于质地坚硬、美观自然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中,但是,由于天然石材是地壳中的基本构成物质,其放射性是客观存在的。各种石材由于产地、地质结构和生成年代不同,其放射性也不同。经检测,石材中的放射性主要是镭、钍、铀三种放射性元素在衰变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如可衰变物质的含量过大,即放射性物质的比活度过高,则对人体是有害的。国家

12、质量技术监督局曾对市场上的天然石材进行了监督抽查,从检测结果看,其中花岗岩超标较多,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 体外辐射主要是指天然石材中的辐射体直接照射人体后产生一种生物效果,会对人体内的造血器官、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损伤。北京学院路的这家住户就是由体外辐射造成的伤害。2-2人造饰面石材人造饰面石材主要是指经人工用粘结剂复合,仿天然大理石或花岗岩的人造饰面板。一、人造饰面石材的分类:无机非烧结型(水泥、石膏作粘剂)无机烧结型树脂型复合型二、树脂型的人造饰面石材(1) 组成材料及生产简介1、 组成材料:不饱和聚脂树脂(粘结剂)填料(石粉、矿渣)外掺剂(固化剂、增塑剂、 颜 料 、老化剂)2、生产工艺: 配料 成型 固化 表面处理 成品(二)合成机理与技术性能 人造饰面石材的合成过程是聚脂的固化过程。 凝胶形成。树脂由流动性到失去流动性,形成具有一定塑性的凝胶。 定形阶段:由具有一定塑性的凝胶,到基本无塑性,有一定硬度的固态。但此时承受外界的作用力差。 固化阶段,形成具有较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