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20936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学校:襄阳五中 襄州一中 命题教师:徐德强 杨长荣审题学校:汉川一中 审题教师:蔡利萍考试时间:2016年10月27日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是当今艺术评论与批评中常用的词语,在各类艺术批评语境中,意境是一项评价标准和工具概念。一般来说,有意境为优,无意境则劣。 经过几代学者在美学、诗学方面的研究与阐发,意境备受瞩目,并成为当代使用频率高且深入人心的思想文化术语。“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核心范畴”,这种论断

2、作为很多论文、论著的理论起点,生发出更多层面的理论阐释,在当代美学及艺术理论研究中,意境理论俨然已经体系化了。 中国古代,意境的地位并不突出,自近现代以来,却成为如此重要的审美术语。对此亦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所谓“意境”理论不过是一种“学说神话”。对于“意境论”这种先入为主的理论范式提出质疑:“相较于言志缘情比兴,境意境境界等观念在中国诗学史上并不具有今天人们赋予它的那种重要的思想地位和历史影响,更不是中国美学和诗学的中心范畴。” “意境”产生于唐代,佛经翻译事业发达助推了这个术语在唐代出现。唐代各类艺术的繁荣兴盛又为理解“意境”提供了天然的材料,艺术成就辉煌的诗歌,更是可靠的文学阐释基础和语

3、24料。“意境”首先就是一个诗学术语,而且是以唐诗为论述对象的。后代人对于意境所做的种种R理解,以唐诗的艺术特点为意境的基本内涵,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可以说,“意境”令后人信服,b正是因为它产生在一个创作与理论两相适宜的年代,为后人的阐释提供了坚实的作品基础和想c象升华的空间。1 “意境”一词,在目前所见的诗学文献中,是唐代王昌龄诗格的首次运用:J 诗有三境。一日物境。二日情境。三曰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w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J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

4、心,则得其w真矣。 其中的关键字,一是“境”,二是“思”,三是“意”。o “境”字大约出现于汉末,是“竟”字的引申,表示“界”。南北朝至唐代的佛经翻译过程中,以2境对应佛学观念,如玄奘译:“言五境者,即是眼等五根境界。”即色、声、香、味、触为五境,境为识C造,即境是由人的意识观想营造出来的,虽然没有实质形体,却可感可知。唐代诗论采纳佛学概f念的意蕴,也多用“境”字形容诗意空间。诗歌是思维创造的产物,从感觉、意识、体验中产生,唐7人以“境”来比拟诗歌的审美天地,还是很恰当的。g 再说“思”字,思即构思,是有意而为的想象。刘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思接千载。”王昌龄m话中作诗需经过“用思”“驰思

5、”“思之于心”,最后成篇,正说明了构思是作诗为文的关键步骤。W “意”字同样继承了前代用法,远有易传“立象以尽意”,近有陆机“恒患文不逮意,意不称2物”,刘勰“意翻空而易奇,语征实而难巧”。在这些语境中,意相当于意识、意念、想法。王昌龄8诗格中频繁使用“意”字,皆不出此范围。e 以上三个关键字的含义大体已明,再来看王昌龄的三境说。物境指描写具体的物,比如山水A诗创作,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基础,作山水诗是在心中重新描画山水,以思绪提炼山水的美丽,从/而在诗中绘出山水之形。情境,则是抒发欢乐悲愁的感情或情绪,先有所认知,再设身处地去想A象,感同身受,就能深刻地传达出这些情。意境与物境、情境并列,也说

6、明意与物、情是并列关系。=只不过,物、情的所指非常明确,意的涵指范围却有些模糊,此处约等于物、情之外的意识活动。= 仅从这一段话来看,物境是对实有的山水进行艺术化描写,侧重于景。情境是对情感或情绪的描写,侧重于情。意境传达的是思索,侧重在事理,要求真实不虚。它们是根据诗歌抒写的内容来命名的,此处的意境确实不能统摄物境和情境,与后二者相比,意境并无明显的优越性。 “意境”从唐代发展至今,一直被建构,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塑造这个术语,最终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如果以王昌龄三境说中的“意境”为核心语境,那么,构成意境系统的语词单元,以及被意境整合了的同类词汇,都属于外延语境,是“意”与“境”的合理延伸

7、与充分发挥,而被后人归入了一体化的“意境”。 当代学者们在建构意境理论史的时候,多数是六经注我的态度,按照自己对于意境的理解进4447834行材料的取舍与归纳,经常把意境的源头上溯至先秦,并串联起魏晋六朝文论。本文的关注重点则放在“意境”产生时的唐代,考察唐代诗人及文论家如何应用相关的语词和表达方式,进而判断后人采纳并推崇“意境”的合理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为评价标准和工具概念的“意境”,在当今的艺术评论和批评中,是一个常见的词语。 B在当代美学及艺术理论的研究中,“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核心范畴”,这一论断经 常被作为很多论文、论著的理论起点。 C有

8、学者对意境理论的地位提出过质疑,认为“境”“意境”“境界”等观念在中国诗学史上并不 具有今天人们赋予它的那种重要的思想地位和历史影响。 D“境”字,在南北朝至唐代的佛经翻译过程中,以境对应佛学观念,如玄奘译:“言五境者,即 是眼等五根境界”,当时并没有进入诗学评价的领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意境”一词是唐代王吕龄诗格中首次运用的,经过历代的阐释、多方面的因素,最终共同 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B佛学认为,境是由人的意识观想营造出来的,虽然没有实质形体,却可感可知。这与诗歌是 思维创造的产物是一致的,所以被唐人用来比拟诗歌的审美天地还是很恰当的。 C“境”“

9、思”“意”三个方面,各有所指,其含义差别明显;同时王吕龄诗格中的“三境”,也各有侧重。 D王吕龄认为山水诗的创作,先是自然山水“神之于心”,然后,再以思绪提炼,最后再在诗中 描绘。诗中的自然山水,并不等同于原先的自然山永。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意境”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并不突出,一些学者提出的“意境”理论不过是“学说神 话”的质疑,作者从“意境”产生的时代人手,力求分析出“意境”在今天被人们推崇的合 理性。 B“意境”在当今的艺术批评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衡量作品优劣的主要标尺之一,一般来 说“有意境则优,无意境则劣”。 C“意境”产生于唐代是有其特

10、殊的背景,佛教翻译事业的发达、各类艺术的繁荣兴盛、诗歌艺 术成就的辉煌,为“意境”的出现、理解及阐释提供了保障。 D在构建“意境”理论时,应该把意境的源头上溯至先秦,并串联起魏晋六朝文论,全面准确的 对“意境”加以理解,对相关材料进行材料的取舍与归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柬之传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1)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而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召,时年七十余矣。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时突厥默啜有女请和亲,武后欲令武延秀娶之。柬之奏:“古无天子

11、取夷狄女者。”忤旨,出为合、蜀二州刺史。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地险瘴,到屯辄死。柬之力陈其弊,疏奏不纳。俄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武后谓狄仁杰曰:“安得一奇士用之?”仁杰曰:“陛下求文章资历,今宰相李峤、苏味道足矣。岂文士龌龊,不足与成天下务哉?”后日:“然。”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即召,为洛州司马。它日又求人,仁杰曰:“臣尝荐张柬之,未用也。”后曰:“迁之矣。”曰:“臣荐宰相而为司马,非用也。”乃授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后姚崇为灵武军使,将行,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崇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即日召见,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

12、阁侍郎。诛二张也,柬之首设其谋。以功擢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公,实封五百户。不半岁,以汉阳郡王加特进,罢政事。柬乏既失权,愿还襄州养疾,乃授襄州刺史。(2)临行,中宗为之赋诗祖道,又诏群臣饯于定鼎门外。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阖境赖之。又恳辞王爵,不许。俄及贬,又流泷州,忧愤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曰文贞,授一子官。柬之性刚直,然邃于学,论次书数十篇。4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阖境赖之 B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

13、以遏湍怒阖境赖之 C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阖境赖之 D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阖境赖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补、授、擢均为古代官员的任命方式,补:补充空缺官职。授:授给、给予官职。擢:在原官上 提拔。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中进士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 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C谥号、古人死后,朝廷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 及其它有名望的人,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恶谥之分。 D经史:“经”是

14、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四书五 经;史,即正史,是由皇帝钦定的,以纪传体为体例的二十四部史书,如资治通鉴等编 年体。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张柬之,唐代进士,在朝廷征试贤良时,他以年过七旬的高龄参试,并在千人的应试大军中, 脱颖而出,高中榜首。 B武则天求才,狄仁杰、姚崇举荐张柬之,使之最终得到赏识,并受到重用。 C诛杀二张,张柬之功高至伟,中宗得以继位。因此提拔张柬之为天官尚书,加封汉阳郡公, 实封五百户,又授予襄州刺史之职。 D张柬之回襄州后,执法严明,又兴修大堤,造福百姓。但不久,却被贬泷州,忧愤而死。死后 却又得到了朝廷的封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而以王佐期之。(5分) (2)临行,中宗为之赋诗祖道,又诏群臣饯于定鼎门外。(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中吕山坡羊】叹世元陈草庵 渊明图醉,陈抟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齁齁(hou)睡。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 【注】陈抟;即自号扶摇子的后唐失意举子,先后隐居五当山、华山学道,一睡常百余日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