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9739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靖市“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曲靖市“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曲靖市“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曲靖市“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曲靖市“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曲靖市“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靖市“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曲靖市“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财政中长期规划,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先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对于指导全市财政工作,推动财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和思路,制定曲靖市财政“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财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2、观,致力于深化财政改革,努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巩固和提升财源基础,增强财政实力,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一)“十一五”财政收支目标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905.79亿元,为规划数645亿元的140.43%,五年平均增长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73.3亿元,为规划数203亿元的134.63%,五年平均增长19.2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10年完成139.8亿元,提前四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2008年突破100亿元大关;五年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56.13亿元,为规划数343亿元的162.14%,五年平均增长21

3、.3%。(二)“十一五”财政规划执行的主要特点1.财政收入方面(1)财政收入总量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十一五”期间,随着“珠江源大强市”和“现代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和推进,确保了财政收入总量在“十一五”期间连上两个台阶。即从“十五”期末的94.35亿元到2006年突破100亿元大关后,2009年又突破了200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241亿元,到2006年所有县级财政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2)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提前2年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到2008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93.4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亿元,提前2年完成“十一五”规划财政总收入15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亿元

4、的目标。(3)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高于GDP增幅,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GDP年平均增长16.54%,而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长21%和19.25%,分别高出4.46和2.7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1%提高到2010年的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6.7%提高到2010年的7.5%。(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2005年的31.2%下降到2010年的29.58%,地方财政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低于中央、省分享所得,表明曲靖经济产业结构是以消费税和增值税为主的收入

5、结构,税源结构不合理。(5)流转税收入构成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十一五”期间,以营业税和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收入为129.22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47%,接近一半。(6)市级收入增长快于县(市)区增长幅度,但所占收入有所下降。“十一五”期间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略快于县(市)区增幅,市级平均增幅为19.71%;县(市)区级为19.12%。市(不含开发区,下同)县两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是21:79,“十五”期间为2575,市本级所占比例下降4个百分点。(7)县(市)区级发展不平衡,高低差继续拉大。2005年县级人均地方财政收入380元,最高的县581元,最低的县266元,相差315元,到2

6、009年县级人均收入712元,最高的达1128元,最低的503元,相差625元。(8)烟草、能源、化工、矿冶、机械与交通、建筑建材等重点产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重点产业提供的地方税收收入占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70%,其中,烟草30.8%、能源的12.4%、建筑建材14.1%、机械与交通4.8%、冶金4.2%、化工1.3%。传统地方收入烟草税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逐步降低,从“十五”期间的47%降到30.8%,过分依赖烟的收入结构有所改变。2财政支出方面(1)财政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平均增幅大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2.05个百分点。2008年突破了100亿元大关,“

7、十一五”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总计达556.13亿元,是“十五”期间210.74亿元的2.64倍。(2)人均支出水平较小。从总量上看,曲靖市在全省州(市)上一直处于第二位,但前四年人均支出一直处于全省州(市)倒数第四位。(3)市级加大对县(市)区级财力扶持和转移支付力度。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增幅低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十一五”期间,市级支出平均增幅为14.06%,低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5.65个百分点,而县级支出增幅却高于收入增幅3.41个百分点;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基本在20-21%之间,而支出却只有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10%。(4)县(市)区支出均等化差距拉大。2005年人均支出最高的为1

8、176元,最低的为661元,相差515元,而2009年人均支出最高的为2852元,最低的为1685元,相差1167元。(5)基本支出比重较大,“吃饭财政”特征突出。一是由于全市人口较多,财政供养人员基数大,财政支出用于保人员工资、运转、稳定等基本支出比重较大,特别是随着规范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等改革支出的实施,人员运转经费等基本支出需求进一步加大,基本支出增长加快。部分县可用财力全部用于保工资运转存在困难。“十一五”期间前四年,县级基本支出占可用财力的比重分别达92%、100%、105%、109%。二是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快,“十一五”期间,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财政供养人员年均增

9、长在2%以上,达2.42%,远远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二)圆满完成“十一五”财政规划的经验1.高度重视财源培植工作。“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将财源培植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扶持、引导产业建设和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直接借款、担保、贴息、项目工作经费、基地建设补助等形式累计投入财源建设资金117.79 亿元,拉动和吸引社会投资462.8亿元,对充分开发与利用各县(市)区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2.周密筹划,稳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一是全面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市级所有部门实行了部门预算。二是实施

10、了所有财政性资金统一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三是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深化,基本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的综合管理与使用。四是在全面推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覆盖面和采购范围及规模,实现了“管采分离”的制约机制。五是全面推行了乡镇“零户统管”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3.扎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农民负担监督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也是逐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提高县乡财政自我保障能力的根本途径。4.注重财政支出的使用

11、和监管,不断提高理财质量。一是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采取日常全面监察与重点项目专项督查检查相配合的方式,对各种财政性资金实行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二是配合审计、监察和相关部门对重点工程项目资金进行专题审计和评估。三是不断强化专项资金的追踪问效和管理。对专项资金从立项、使用、效益分析评价和审计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有效提高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强化会计监管,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5.注重培训,提高财政干部素质。围绕着财政改革和发展,努力抓好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大兴普及法律知识之风,健全财政规章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积极推行依法行政。二是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开

12、展科学发展观讨论,警示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整顿机关作风,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自觉做到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转变,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三是强化务实意识。大兴调研之风,摸实情,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表面文章,切切实实抓好财政工作。四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选派干部到清华大学、云南财大培训,财政干部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二、“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努力做大财政蛋糕,有效解决

13、历史遗留债务,化解财政风险,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促发展”的要求,构建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力争财政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基础管理和基础建设,努力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绩效化、规范化,使财政工作再次实现快速发展,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十二五”财政规划编制的原则1财政增收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的原则。财政收入的增长源于经济的长足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税、依法理财的力度,严格收入征管,致力把经济增长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尤其要努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使财政增收与经

14、济增长保持协调一致。2预算收入与非税收入协调统筹的原则。从“十一五”情况看,非税收入已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五年内,要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征管力度,完善管理办法,确保非税收入实现稳定增长,使非税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3保基本支出与保重点需要相互结合的原则。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立足财力,着眼长远,有促有控,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在确保工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需要的同时,注重向农业、教育、科技、卫生、扶贫、社保等社会事业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和困难基层倾斜,向改革创新倾斜,努力保障重、热、难点项目支出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4

15、.市级财政与县乡财政统筹协调的原则。树立市级财政与县乡财政统筹协调的思想,改革和完善市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县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确保县乡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5.财力与事权协调统一的原则。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必须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财政)与市场的职责关系,结合省“直管县”改革,明确各级政府(财政)间的事权和财权事项,凡是市场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和行业,加快财政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同时,鼓励私营企业参与投资公共产品行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事项,财政要力保必要支出;凡是由上级政府承担的支出事项,不能把支出责任转嫁给下级政

16、府;凡是由下级政府承担的支出事项,上级政府原则上不作支出安排,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予适当补助。6.规模与合理负债协调统筹的原则。随着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和偿债高峰期的到来,政府债务风险已无法回避。未来五年,必须建立合理负债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偿债机制,从严控制政府债务的过度扩张,把政府性债务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根据财力情况每年安排一定支出偿还到期债务。(三)财政收支目标规划1.财政收入目标规划。根据曲靖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曲靖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 %,力争2015年达到1526.88 亿元。据此测算,我市财政总收入的年均增长比例为10%,力争 2013年突破300亿元大关,2015达到386亿元(力争达到400亿元),累计完成1611.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4年突破100亿元大关,2015年达到114亿元(力争达到120亿元),累计完成477亿元(详见附表一)。2财政支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