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_小说阅读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18984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_小说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_小说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_小说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_小说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_小说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_小说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_小说阅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课 小说意蕴探究 复习目标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 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重点、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想 探究题无疑是小说阅读训练的重头戏。目前,虽然各省市所出的探究题林林总总,但认真思考一下是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的,这“规律”“特点”表现在三方面:题目让你探究什么,该如何探究,答案如何表述。一轮复习,就应该围绕这三方面,加深对探究题规律特点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 教学资源 小说意

2、蕴探究教学PPT 教学设计 考点解读一、主题意蕴类探究主题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是直接概括主题,而是挖掘主题的丰富性或深刻性。(一)思想意蕴、情感意蕴探究所谓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所谓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说白了,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它与“思想意蕴”不是一回事,虽说有时在具体题目中有相通之处,但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小说的思想、情感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中的,探究时特别要善于抓住小说中

3、不同的人、事、物,再分析探究所附着的意蕴即可。(二)标题意蕴探究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爱。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对于标题作用探究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置悬念;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对主

4、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三)启示(思考)类探究启示(思考)类探究题是近年新增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有启发性,更容易让考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类试题,要求在准确把握人物精神实质、关键语句内涵及丰富主题的前提下,结合社会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启示等,侧重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类题型是一种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拓展延伸的题型,多由小说所写的内容、人物、主题而感,向“现实”或“人生”延伸,有时也可借鉴“写法”作审美探究。无论哪类探究,紧扣文本内容,结合现实(人生)等角度读出“自我感悟”是其基本要求。二、情节类探究情节类探究题主要是基于小说情节方面的探究,

5、主要是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虽说是探究情节结构题,但实乃一种综合性探究:看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看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看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看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三、人物形象类探究人物是小说阅读的中心,自然也是探究的重点。人物形象类探究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人性弱点)、命运成因,二是探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三是探究人物性格、命运给人的启示。人物形象类探究题要注意以下角度:情节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应与情节密不可分;人物自身角度,如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主题角

6、度,主题主要是从人物中体现出来的,要看人物对主题所起的作用;环境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真实角度,即人物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问题。四、艺术技巧类探究艺术技巧类探究题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意图或表达效果。如可探究情节或艺术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可探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甚至探究叙事风格对小说内容的表达作用,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邮差先生的探究题。其实,这是一种基于艺术特色赏析的鉴赏评价题,只是上升到“探究”层面而着眼于全局,探究深广而已。因此,对于这类题,要以“鉴赏表达技巧”题为基础,在包括小说情节、人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风格、

7、背景、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或深或广的探究,探究时应把“特色”与“效果”紧密联系起来。探究题林林总总,各式各样。如果想要更好地应对这纷繁复杂的探究题,就必须善于发现,把握其本质特征,规律特点。那么,这些“规律”“特点”是什么?1探究方向(点)是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环境及艺术特点。虽然它披上了“探究”的外衣,其实并不神秘,都指向小说这些常规的东西。既然都指向小说最核心的东西,则可转变常见的思考模式。如要探究意蕴,则说明意蕴具有多义性、深刻性,那么它有哪些“多义”和“深刻”呢?顺着这个方向就可展开探究。又如指向情节的探究题,则可以这样思考:为什么探究情节说明情节安排巧妙,对表现

8、人物、主题有很大作用?那么它“巧妙”在哪里,有什么作用,可就此展开探究。2探究要多角度、深层次展开。这个“多角度”“深层次”是什么呢?说白了,无非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及艺术表现。无论探究点指向哪个方向(或:情节、人物等),都可以在这几个角度、层面内展开。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那道指向情节安排的探究题,所谓“角度”“层面”不外乎情节自身、人物形象、主题表现(情感表现)这些内容。其实,在情节、人物等诸要素内,任何一个角度又可展现为一个个更小的角度。如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高潮是主要的,结局是关键。人物中又有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重要人物、线索人物等。这便是“多角度”“深层

9、次”展开。哲学、审美、民族文化背景和心理,以及人文精神关怀。探究题不仅要懂得“技”(如何探究),更要有“识”。这个“识”就是文本背后存在的深刻的“理”,哲学、审美等方面的理。做探究题要懂得这样的“理”,要有这方面的“识”。3答案组织有要求。对于那些多角度探究题,答案至少有三点,这三点分别是三个角度、层面、各角度间不要交叉,角度不要太大或太小,每个要点(角度、层面)都由“依据(对文本分析)结论”组成。对于那些“深点”探究题(即可以就一点或一个方面探究),答案一般由“观点理由”组成,重点在阐述“理由”上,“理由”可以在文本内多角度展开,也可以“内引外联”;“理由”部分要有理有据,层次分明。实战演练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在柏林(美)奥莱尔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

11、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1 作者在小说中避开了战火纷飞的血腥的战场情节内容,但我们还是可以体味到战争的血腥与残酷。请你赏析小说是怎样来表现这一悲剧内容的。答:_答案作者是通过场景截取、人物塑造、对话描写三个方面来表现的,如: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老妇人神志不清不停地数着“一,二,三”;老兵述说三个儿子战死,轮到自己上前线,得把妻子送进疯人院,以此凸现战争对人的残酷摧残的悲剧,令人震撼。解析一要阐述艺术特征,二要结合小说举例说明。2

12、本文只有短短的三百多个字,可以说作者在情节设置及文字的选取上真正做到了惜墨如金。请你探究小说的这一高超的艺术特征。答:_答案(1)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创造性地运用空白叙述,战争及老兵家的悲惨遭遇都被其推到故事背面,语言有张力。(2)情节处理匠心独运。整篇小说没有具体的情节,只一个横截面,悲剧都在车厢里呈现;结尾出乎意料又震撼人心。(3)人物刻画极具功力。勾画寥寥却将人物的性格凸显出来。隐忍的老兵,疯了的老妇人,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善良的老头,每个人物都跃然纸上。解析注意题干提示的探究角度。题型总结1审题(1)审出探究点,即要你探究的是什么如江苏卷2010年探究的“点”是“深刻意蕴”和“情感取向”,

13、2012年探究的“点”是小说的叙事风格。(2)审出探究方向有的省市探究方向是任选的,比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江苏卷的探究方向一般是给定的,如2011年的探究点是“自然景物的叙写”,方向是“深刻寓意”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012年的探究方向是“舒缓的叙事风格”对“表现小说的内容”的作用。(3)审出探究提示或暗示如江苏卷2010年探究题的提示语为“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2012年探究题的提示语为“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审出这些提示语或暗示语,就找到了探究的依据。2答题(1)探究题答案组织的两种思路表明观点结合文本;阐述理由(个别题还需要联系现实等)总结点题。依据结论,即从内容(形式

14、),表明了观点(有时也可采用“结论依据”的思路)。这是江苏卷探究题的组织形式。(2)探究题答案要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思考探究,答案也要分成不同的层次(角度)表述,层次之间不应有交叉、重合。(3)切忌脱离文本,天马行空,使所谓的探究成为空中楼阁;切忌表述不严密,观点、材料两脱节,不能自圆其说。另外,记住常见探究题的探究角度和层面。(1)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角度(层面)有:作品的内容层次,人物,情节,环境,背景。(2)标题类意蕴或作用角度(层面)有:标题本身,标题与文本的关联(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就某一角度可以再深入探究,如人物形象角度可分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两个角

15、度。(具体参见本题型“知识构建”部分)(3)情节类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或作用角度(层面)有:情节本身作用,表现人物,表达主题,表现环境,读者效果。(4)环境类探究环境描写作用或人与环境间的关系角度(层面)有:环境自身,人物,主题,人与环境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人对环境有主观能动性)。(5)人物形象类探究人物性格的精神成因和典型意义角度(层面)有:环境氛围,人物自身性格心理,情节情境,时代与现实。(6)艺术构思类探究艺术处理的原因或效果角度(层面)有:主题,人物,情节,艺术手法。 课堂反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孤城非鱼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