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52.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18883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5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5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5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5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5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5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52.ppt(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一、全身麻醉药 二、镇静、催眠药与抗惊厥药 三、安定药 三、镇痛药 四、中枢兴奋药,一、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药简称全麻药,是一类能可逆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机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感觉(包括痛觉)及反射运动消失,骨骼肌松弛,但仍保持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机能。理想全麻药应为:,(一)概念与分类,镇痛 骨骼肌松驰 对呼吸和循环中枢机能无明显影响 体内药物浓度易调节 吸收快,排除迅速,非吸入性麻醉药,全麻药依据理化性质与使用方法不同分为:,吸入性麻醉药,挥发性液体: 麻醉乙醚、氟烷等,气体:氧化亚氨、环丙烷等,戊巴比妥、硫喷妥钠、 氯胺酮等,(二)麻醉机理,

2、有关全麻药物的作用机理,曾出现多种学说,如:脂质学说、网状结构学说、神经突触学说、蛋白学说等。 全麻药的麻醉效应与脂溶性有密切关系,效应强弱与脂溶性高低呈正相关。 全麻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膜的脂质层内,药物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疏水部分相结合,扰乱了双层脂质分子排列,受体或离子通道的活动与功能发生改变,影响神经细胞去极化,阻断了神经冲动的传递,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抑制,导致全身麻醉。,(三)麻醉分期,随着麻醉药在体内浓度的增加,麻醉作用亦发生相应的由浅入深的过程。按Guedel的倡仪,多年来麻醉的深浅以乙醚全麻的经过为参照分为四期。 主要分期指征:意识、感觉、呼吸次数与深浅、血压高低、脉搏次

3、数与性质、瞳孔大小、角膜反射的有无、骨骼肌张力变化等。,(三)麻醉分期,第一期:镇痛期 (随意运动期) 指从麻醉给药开始,至意识消失为止。此期主要是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和大脑皮层逐渐被抑制。 此期可见动物对疼痛刺激减弱,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等,各种反射(角膜、眼睑、吞咽)存在,肌张力正常,呈现有意识的活动。,第二期:兴奋期 (不随意运动期) 指大脑皮层逐渐被抑制,对皮层下中枢失去控制和调节,因而动物出现不随意的运动兴奋如挣扎、鸣叫。 此期动物对外来刺激表现过度或失常反应,出现无意识的不随意动作,兴奋、挣扎、呼吸不规则、血压升高,瞳孔扩大,肌肉紧张等。各种反射仍存在。此期动物已失去意识,

4、但仍未进入麻醉程度,不宜进行外科手术。 镇痛期与兴奋期又合称诱导期。,第三期:外科麻醉期 此期大脑、间脑、桥脑从上而下被抑制,脊髓由后向前逐渐被抑制,延髓机能依然保存。在外科手术中,该期又分为浅麻醉期和深麻醉期两个阶段。 浅麻醉期:动物由兴奋转为安静,角膜反射存在,眼睑反射存在或消失,其他反射(皮肤、吞咽、咳嗽)消失,舌肌、骨骼肌松弛、呼吸浅表均匀、痛觉反射完全消失。此期可进行一般手术,大手术配合局麻进行。 深麻醉期:麻醉深度已扩展至中脑,并向桥脑进行,脊髓胸段已被抑制。各种反射机能均消失,瞳孔缩小,骨骼肌完全松弛,肋间肌松弛,略带腹式呼吸。兽医临床极少在此阶段进行外科手术。,第四期:麻痹期

5、(中毒期) 从呼吸肌完全麻痹到循环完全衰竭为止为麻痹期。 动物出现脉搏微弱,瞳孔扩张,血压下降,一切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呼吸浅表而不规则,最后完全停止而死亡。外科麻醉禁止达到此期。 苏醒期:麻醉后的苏醒按以上顺序的相反方向逐渐进行。,上述麻醉分期,是乙醚吸入麻醉的典型情况。完全照搬到乙醚以外的吸入性麻醉药甚至非吸入性麻醉药显然不合适,当前采用的复合麻醉后,更难看到。为此需在实践中仔细观察,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麻醉深度。,(四)麻醉方式,目前使用的全麻药种类虽多,但各种全麻药单独应用都不理想。为了克服全麻药的不足,增强麻醉作用,减少毒副反应,增加麻醉安全性,扩大麻醉药应用范围,临床上常同时或

6、先后应用两种以上麻醉药或其他辅助药物,以达理想的外科手术麻醉效果,称复合麻醉。常用的复合麻醉有下列几种:,麻醉前给药 基础麻醉 诱导麻醉 混合麻醉 配合麻醉,麻醉前给药 在麻醉前先给予某些药物,以减少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或增强麻醉药的作用。根据不同情况可选用以下几类药物达到目的:,安定镇静药:如氯丙嗪、乙酰丙嗪等。抗心律不齐、抗组胺、抗呕吐效果。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赛拉嗪等,起镇静、镇痛和肌肉松驰效果 抗胆碱药:如阿托品等,抑制上呼吸道和唾液腺的分泌泌,防止迷走神经所致心跳减慢。,基础麻醉 先用一种作用较持久的全麻药使动物进入浅麻醉,作为基础,然后再改用吸入药以维持麻醉作用。具有缩短兴奋期

7、,加强麻醉强度的作用。 配合麻醉 以某种麻醉药为主,同时配合其他药物进行麻醉。如先用 水合氯醛以达到浅麻醉,再在术野施用局麻药普鲁卡因,这样 可减少水合氯醛的用量及毒性。 混合麻醉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进行麻醉,以达取长补短目的。如水合氯醛-硫酸镁注射液等。,(五)应用麻醉药的注意事项,麻醉前 对动物要有全面的了解,体质、呼吸、心脏等,确定是否施用麻醉。 麻醉过程中 时刻注意动物的呼吸、心搏、瞳孔等变化;如麻醉程度不足可适当追加麻醉,如麻醉过深,应及时解救。 准确选用全麻药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麻醉药物、药物剂量等,能用局部麻醉则不用全麻,能浅不深。,【理化性质】 无色

8、透明液体,有特臭,易挥发易燃烧,遇光和热易分解。 【体内过程】 乙醚蒸汽吸入随血液迅速进入脑组织产生麻醉作用,同时分布于脂肪组织,也可从脂肪组织释放再度进入脑组织维持麻醉状态;在体内少被代谢,以原形经肺排出体外。,(六)常用麻醉药物,麻醉乙醚(Anesthetic Ether),1、吸入性麻醉药,【药理作用】 安全可靠(对CAN抑制良好,对其他系统无明显不良影响,但对牛羊毒性较其他动物大)、麻醉力强(良好的镇痛和骨骼肌松弛作用)、麻醉诱导期与苏醒期长。 【不良反应】 呼吸道粘膜刺激性大,促进腺体大量分泌;刺激胃肠粘膜引起恶心和呕吐,导致胃肠蠕动减缓。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鼠、猫、犬及仔猪等中

9、小动物麻醉。,氟烷(Halothane),【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挥发液体,类似氯仿香味,难燃难爆,遇光热缓慢分解。 【体内过程】 进入体内后少量被转化,大部分以原形由呼气排出。余者在体内反复再分布。,【药理作用】 麻醉作用强,为乙醚的4倍;诱导期短、麻醉起效快,苏醒快;对粘膜刺激性弱,不会引起支气管粘液及唾液分泌增多;其肌肉松弛及镇痛作用较弱。 【不良反应】 麻醉加深时,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和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等。 【临床应用】 用于马、犬、猴等大小动物的全身麻醉或基础麻醉。应用时于麻醉前给予琥珀胆碱、地西泮做辅助麻醉,以增强肌松效果。氟烷可与乙醚混合

10、使用,以减轻两药的毒副作用,并有麻醉效力协同作用。,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挥发液体,有水果香味,不燃不爆,不受光、空气作用而分解。 【体内过程】 甲氧氟烷可从肺迅速吸收,但发挥药效较慢。它可穿过胎盘,并可迅速分布于CNS。大约35%经肾脏清除,50%于肝脏中代谢,形成有机氟化物从肾脏中泌出。,【药理作用】 麻醉作用较氟烷更强,对粘膜无刺激性,不引起气管平滑肌痉挛。具有良好镇痛效果,有良好的肌肉松弛作用。单独用作吸入麻醉诱导所需时间较长,一般先用非吸入麻醉药诱导,苏醒也较慢。 【不良反应】 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具有一定毒性,故吸入浓度不宜过高。高浓度吸入可引

11、起肝小叶中心坏死及肾血流量减少,造成肾中毒,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病畜禁用。 【临床应用】 多用于马属动物、猫、犬以及大小鼠、兔等实验动物维持麻醉。马应用本品时,先用硫喷妥钠或乙酰丙嗪诱导。猫、犬动物可在氯胺酮、赛拉嗪诱导下进行麻醉。不能与肾毒性药物协同用药。,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理化性质】 无色气休;无特臭,味微甜。化学性质稳定,不燃不爆。 【药理作用】 麻醉效力弱,仅乙醚的1/7,只能维持浅麻醉,骨骼肌松弛作用亦较差。一般常与氟烷、甲氧氟烷等合并使用以克服上述缺点。诱导迅速,镇痛作用较强。停药后苏醒快,对呼吸和循环无抑制作用,也不影响肝、肾功能。,【不良反应】 应用氧化

12、亚氮的主要危险是缺氧,故较少使用封闭式的吸入麻醉,一般在吸氧时才停用;可抑制骨髓细胞的分类和增殖,终致育不全,长时间反复使用高浓度可导致不等甚至致命的的粒细胞缺乏症。 【临床应用】 可用于各种手术的维持麻醉。一般可先用硫喷妥钠、氯胺酮等做诱导麻醉,必要时注射硫酸阿托品做麻醉前给药。,安氟醚(恩氟烷,Enflurane),【药理作用】 是新的卤族麻醉药。进入体内后大部分随呼气排出。麻醉诱导与苏醒皆迅速,为强效吸入性麻醉药。对神经肌肉的作用强于氟烷。 【不良反应】 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对肝、肾损害较轻微,对胃肠蠕动及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可用于马、犬等动物手术的全麻药。

13、可与多种静脉全麻药联用或合用,安全有效。 异氟醚(isoflurane)是安氟醚的同分异构体,全麻效能和安全性均优于安氟醚。,静脉麻醉药操作简便,麻醉迅速,诱导期短或不明显,对呼吸道不产生刺激作用或不引起异物性肺炎等危险,因而在兽医临床上应用最普遍。静脉麻醉药有巴比妥粗和非巴比妥类。,2、非吸入性麻醉药,1)巴比妥类,巴比妥类麻醉药是以巴比妥酸或硫巴比妥酸为基本结构的衍生物。有苯巴比妥、巴比妥、异戊巴比妥、戊巴比妥、硫喷妥等,X,C,C,NH,NH,CO,CO,R1,R2,X=O,为巴比妥酸 X=S, 为硫巴比妥酸 R1和R2不同,分别形成不同衍生物,【体内过程】 巴比妥类药物无论口服及注射都

14、易吸收,吸收速率随种类不同而异,长效型吸收缓慢,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短效型易吸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在机体内分布还与脂溶性有关,短效型硫喷妥脂溶性高,可在极短时间内分布于血流旺盛的脑、肾、肝、心等组织;长效型巴比妥脂溶性低,脑组织内药物浓度升高缓慢;在体内代谢长效型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短效型主要在肝内转化。 【药理作用】 巴比妥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抑制作用,其中短、中效型在治疗剂量下可得到镇静、催眠直至麻醉作用,长效型的苯巴比妥对皮层运动中枢选择性抑制作用,有良好抗痉挛和抗惊厥作用;巴比妥类药物易产生呼吸抑制,过量则麻痹延脑呼吸中枢而致死;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巴比妥类药物不致外周血管扩

15、张,血压显著下降。,【不良反应】 肌肉松弛不良,需与肌松药并用; 巴比妥类的钠盐有一定刺激性,应静注给药; 大剂量口服或静注速度过快或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 【临床应用】 巴比妥类药物根据各药物的不同性质和剂量,可用于镇静、催眠、抗痉挛、抗惊厥及全身麻醉作用。其中: 苯巴比妥:用于抗痉挛、抗惊厥。 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用于大小动物的全身麻醉和基础麻醉,小剂量还可用作镇静、催眠。 硫喷妥:良好全麻药。,苯巴比妥 (鲁米那,Phenobarbital),【理化性质】 白色片状或白色结晶颗粒或白色光泽粉末;无臭味苦;有引湿性;极微溶于水。 【体内过程】 内服、肌注均易吸收,广泛分布各组织及体液中,

16、其中以肝、脑浓度最高。血浆蛋白结合率4050%;透过血脑屏障速率极低,起效慢。内服后12h、肌内注射约2030分钟起效;在肝内主要通过氧化代谢,反刍动物体内代谢快;在肾小管处可部分重吸收,故消除慢,药效长。,【药理作用】 为长效巴比妥类药物,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尤其是大脑皮层的运动区。所以在低于催眠剂量时即可发挥抗惊厥作用;加大剂量,能使大脑、脑干与脊髓的抑制作用更深,骨骼肌明显松弛、意识及反射消失,再继续可抑制延髓生命中枢,引发中毒死亡。对丘脑新皮层通路无抑制作用,所以无镇痛作用。 【不良反应】 用量过大会出现延髓生命中枢抑制,引发中毒死亡,可用安钠咖、尼可刹米等中枢兴奋药解救;肾功能障碍慎用。,戊巴比妥(Pentobarbital),【理化性质】 药用其钠盐。为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久置易分解,加热分解更快。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迅速分布全身各组织与体液中,易通过胎盘屏障,较易通过血脑屏障;主要在肝脏代谢失活,并从肾脏排泄,蓄积作用较小。,【药理作用】 戊巴比妥是中效型巴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