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李冬梅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8859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李冬梅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李冬梅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李冬梅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李冬梅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李冬梅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李冬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语文25.《杜甫诗三首》李冬梅(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面的对联写谁?,“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诗圣,杜甫,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走近作者,杜甫:字子美,大部分收集于杜工部集。,代表作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读准字音:,岱宗夫如何( )( )石壕吏( ) 齐鲁青未了( ) 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老翁逾墙走( ) 三男邺城戍( )老妪力虽

2、衰( ) 如闻泣幽咽( ),di,f,l,lio,z,fng,d,so,zn,y,y,y,y,望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n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资料卡片:,五岳:,西岳 华山 东岳 泰山 中岳 嵩山 北岳 恒山 南岳 衡山,望岳 岱宗

3、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di) 了(lio) 曾(通“层”) 眦( z ),自学指导一: 读准字音,f,重点字词:,望岳: 岱宗夫如何: 岱宗夫如何: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会当凌绝顶:,泰山,即泰山,发语词,不译,怎样,指山色,不尽,指天地、大自然。,聚集。,山的北面,山的南面,心胸摇荡,通“层”,眼角,终当,终要。,登上,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自学指导二 自读全诗,整体感知,1

4、、速读全诗,谈谈你对全诗的理解;,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青翠 绵延不绝,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如云的雄伟气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生命力,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让它生得如此秀美。,钟神奇秀丽; 割高大雄伟;,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

5、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荡心潮激荡 决眼界开阔,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裂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意蕴丰富,富有哲理。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凌登顶誓愿 众俯望一切,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怎样的人生哲理?,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2、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远望岱宗夫如何,齐

6、鲁青未了。 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细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俯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自学指导三 :悟主旨,当堂训练,1、望岳中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望岳中_,_两句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3、望岳中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岱宗夫如何

7、 齐鲁青未了,春望,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搔(so) 簪(zn),自学指导一 听范读,注意节奏,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

8、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重点字词:,城春草木深: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浑欲不胜簪: 浑欲不胜簪:浑欲不胜簪:,指长安城。,茂盛。,感伤时局。,悔恨离别。,战火。,值。,简直。,一种束发的首饰。,能承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长安城的春天满目凄凉,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自学指导二: 整体感知,速读全诗,谈谈你对全诗的理解;,请从炼字角度赏析: “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

9、; “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痛苦心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时局,花也在流泪;怨恨离别,鸟叫也惊动人心。,(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自学指导二 整体感知,速读全诗,谈谈你对全诗的理解:,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持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思念家人 ),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在战火不断的情况下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从

10、而写出战火不断时家信的珍贵,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儿女的强烈的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愁白的头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头发早就白了,变得越来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白头”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表现了忧国、伤时、思家的思想感情。,2、找一找作者在这里写了哪几个形象?,首联:,国、城(长安城),山河,草木,颔联:,花、鸟,颈联:,尾联:,白头( )、簪,代指诗人,烽火、家书,3、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4、本诗表达了诗人

11、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思乡、悲己的思想感情。,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自学指导三 再读全诗,合作探究,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

12、种解释?理由是什么?,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复习检测,1、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诗句: , 。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是: , 。 3、春望 ,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中招真题再现,春望 1、统领诗的前四句的是哪个字? “望”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 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 凄惨景象,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不同点,写作背景,主题

13、思想,诗作风格,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远大抱负,忧国、伤时、思家,雄伟深远,深沉含蓄,3、说说望岳与春望两诗的不同点。,当堂检测,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背诵全诗,石壕吏,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

14、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石壕吏就是“三吏”中的一篇,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广为流传。,写作背景,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暮投石壕村,有吏l夜捉人。老翁逾y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城戍sh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q幽咽y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自学指导一: 读课文,正字音。,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15、老翁逾墙走: 老翁逾墙走: 吏呼一何怒: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独与老翁别: 如闻泣幽咽:,小官,这里指差役。,傍晚。,投宿。,在夜里。,越过。,跑。,多么。,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防守。,捎信回来。,最近。,苟且活着。,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再。,只,还在吃奶 的孙子。,离开。,这里指衣服。,老妇。,请让我。,跟从。,应征。,还能够。,消失。,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只。,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傍晚投宿在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里来抓人。老翁越过墙跑了,老妇出门察看。差役的喊叫多么凶狠!老妇的啼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