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20141105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8566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亭送别20141105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长亭送别20141105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长亭送别20141105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长亭送别20141105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长亭送别20141105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201411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20141105(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著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等剧作,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典雅,艺术风格人称“花间美人”。,西厢记:元杂剧“压卷”之作。,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结构: 通常是一本戏四折,有的前面还有一个短小的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楔子,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人物、情节和衔接剧情的作用。,元杂剧,元曲中的角色划分,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扮演年轻的女主角)、小旦、搽旦。正旦如窦娥、崔莺莺、杜丽娘。 净:俗称“花脸”“花面”,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如窦娥怨里的公人,张飞,李逵。 丑:又称“三

2、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 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末,旦,净,丑,外,杂,艺术形式的构成:曲、白、科。 曲: 即曲子,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是剧中人物的唱词;每一折限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属于它的若干支曲牌,曲牌的联套方式有规定。每一折的套曲,一般由一人主唱到底,根据主唱人是正旦还是正末,杂剧又分为“旦本”和“末本”。 白: 为剧中人物的说白,分韵白和散白两大类。 科: 也叫“介” ,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效果的舞台指示。如“旦做悲科”,就是旦这个角色做悲伤的表情。

3、除此之外,元杂剧在剧本的结尾用两句或四句诗 概括交待全剧情节,叫“题目正名”。,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 它的故事题材取材于公元9世纪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后来经过金代董解元的扩充、改编,写成西厢记诸宫调(后人习惯上称为董西厢),使故事有了全新的面貌,成为青年男女“自主婚姻”的赞歌。到了元代,王实甫又根据董西厢,把崔张的爱情故事改为杂剧,为 西厢记这部古典喜剧的创作做了最后的定型,使之成为古典戏剧园地中的奇葩。,内容简介,书生张珙gng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住在普救寺的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

4、抢莺莺。莺莺之母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贼兵,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珙挺身而出,请好友带兵杀退孙飞虎。事后老夫人却违约赖婚。张珙因失望而病倒。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下结为夫妻。老夫人知道后大怒,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但条件是张珙必须应试得官后才能成亲。于是,张珙要启程入京,西厢记故事简介,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5、。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

6、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 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于是,张生要启程入京,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张珙于普救寺佛殿偶逢已故相国的千金崔莺莺。,夫人赖婚: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 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月夜听琴: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衷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禁。,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

7、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达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逾墙相会,佳期如梦: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是夜,与张生私定终身。,长亭送别,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 【快活三】【朝天子】,长亭饯别,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 【三煞】【二煞】,惜别目送,【一煞】【收尾】,一、送别途中(包括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写的是赶赴长亭的路上的场景,集中表现莺莺 为离别而愁苦的心绪。,二、长亭饯别(脱布衫到朝天子后的一段宾白) :写的是在

8、长亭别宴上的场景,突出刻画了崔张 二人分别时痛苦无奈的心情。,三、临别叮嘱(四边静到二煞):这部分 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和。,情节层次,四、惜别目送:(一煞到收尾) 写分别后的场景,问题:,崔莺莺如何看张生的赶考?,崔莺莺: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老夫人:“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张 生:“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痛,恨,怕,念,别离,功名,被弃,羁旅,莺莺的心理起伏变化,但得一个并头莲,

9、煞强如状元及第,主题,课文节选部分描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情景交融的诗词中,景物

10、描写 往往是抒情或议论的铺垫,起到渲染 气氛、衬托(或反衬)人物感情、揭 示主题的作用。,情景交融的曲子:,端正好 脱布衫 一 煞 收尾,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支曲子描绘了什么景色? 渲染了什么气氛? 衬托了人物什么心情?,问题:,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渲染 烘托,衬托,景:,情:,气氛:,寥落 萧瑟 凄冷,痛苦 忧郁 压抑,蓝天 白云 满地黄花 南飞 的大雁 枫林,思考问题,语言的妙处首先在于情景中真实而细致的描摹,其次在于人物心理的细腻而深刻的体现。“晓来谁染霜林醉”这一句

11、中,你认为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这一点?,晓 来 谁 染 霜 林 醉,总 是 离 人 泪,染,醉,泪,萧瑟秋景,悲凄心境,枫林色彩,人的情态,端正好一曲仅25字,却在我们面 前刻画了一幅-,它以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与主人公 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情景交融, 堪称“绝唱”,斜晖霜林图,梁廷楠曲话中说: “世传实甫作西厢至碧云天, 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这支曲子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脱布衫 下西风黄叶纷飞, 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 蹙愁眉死临侵地。,渲染 烘托,衬托,景:,情:,气氛:,寥落 萧瑟 凄冷,痛苦 凄凉 忧郁,西风 黄叶 寒烟 衰草,你

12、还记得有哪些以西风黄叶、 寒烟衰草抒情的句子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 雨霖铃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王安石桂枝香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晏殊清平乐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柳永凤栖梧,请鉴赏一煞,一煞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 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 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景:,青山 疏林 淡烟 暮霭 夕阳 古道 禾黍 秋风,情:,别离的凄苦之情 无处可诉的孤独感,渲染、烘托,一幅苍凉悲苦的送别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比较

13、鉴赏,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愁,装上车子,江水,随水而流,装上船,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具体,烟草、风絮、梅雨,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便作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一、崔莺莺,执着爱情 鄙视功名,二、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叛逆性格,“端正好”,“一 煞”,“收 尾”,渲染悲凉凄冷的景色,衬托离别悲苦的情绪,情景交融,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扩展阅读,请鉴赏此词,景:,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 月 春风,情:,恨,主题:,(现实情),反衬,亡国之恨 思乡之愁,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梦中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