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8447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5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一、预紧,预紧目的:增加联接的刚性、紧密性及放松能力。,拧紧过程:螺栓受拉,伸长。,预 紧,在螺纹连接过程中,预紧力大小要适当。 如气缸盖螺纹连接, F0小缸盖与缸体间出现间隙漏气; F0过大螺栓拉断,1、预紧力 F0,一般:碳钢:,螺栓最小剖面积mm2,屈服极限 MPa,合金钢:,2、拧紧力矩,F0如何加上去的,通过扳手给螺母加一个力矩产生的,这个力矩叫做拧紧力矩,T1螺旋副摩擦力矩,T2端面摩擦力矩,对于M10M68粗牙螺纹,则可简化为,由上式可得出预紧力与外加力矩的关系,d:螺纹公称直径,拧紧力矩,可通过控制拧紧力矩T的大小,来控制预紧力,通常扳手长,过小

2、螺栓易损坏,一般M5,3. 控制预紧力的措施,通常,联接不重要,用扳手长短可控制,关键部件,如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等必须要求可靠性,必须控制预紧力。,2007年8月20日中国台湾华航公司的一架737-800客机在冲绳机场降落后起火。,事故原因: 螺栓松脱,刺穿油箱,2005年1月美猎鹰1火箭发射一分钟后消失 军事卫星下落不明,事故原因 螺母脱落,3、 控制预紧力的措施:,一般通过控制拧紧力矩来控制预紧力,测力距扳手,定力矩扳手,最准确方法,测量预紧前后的螺栓变形量,精确,直观可直接测出螺栓预紧力的值,思考:,除了外加拧紧力矩,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控制预力?,用液压拉伸器先 将螺栓拉长,拧螺母,再放

3、松螺螺栓,轮船燃气轮机上螺栓,太大,无法用扳手(拿不动),怎样拧紧(加预紧力),由于拧紧过程中螺栓被拉长先 将螺栓拉长,液压拉伸预紧技术,二、螺纹联接的防松,螺纹联接,通常满足自锁条件,但是在冲击、振动和变载的作用下,预紧力和摩擦力可能瞬间消失,多次重复后就可能使联接松脱。因此,必须进行防松,否则会影响正常工作,造成事故。,永久防松 端铆 冲点(破坏螺纹) 点焊,液压防松螺母,10-6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螺纹连接常常用螺栓组 受力分析找出受力最大的螺栓理论计算 (螺栓组应大小相同,美观且便于安装),强度计算:用多大螺栓,强度够不够,一、松螺栓联接,工作前不拧紧,无F0,(如吊钩螺栓),只有工

4、作载荷F起拉伸作用,主要失效形式拉断。,强度条件为:,MPa,设计问题:,式中:d1螺杆危险截面直径(mm) 许用拉应力 N/mm2 (MPa),(mm) 定公称直径d,二、紧螺栓联接,工作前有预紧力F0 (仅研究普通螺栓连接形式),工作前拧紧,在拧紧力矩T作用下,螺栓仅承受预紧力,对于给出预紧力F0 多大螺栓合适,?,进而求出d1可否,预紧力F0产生拉伸应力 螺纹摩擦力矩T1产生剪应力,复合应力状态,拉应力,剪应力,按第四强度理论:,强度条件为:,式中:F0预紧力(N) 1.3考虑螺纹力矩对螺栓联接强度的影响,设计公式:,那么F0=?,2受横向工作载荷时,特点:杆孔间有间隙,靠拧紧后正压力由

5、(F0)产生摩擦力来传递外载荷,保证联接可靠(不产生相对滑移)的条件为:,所须的预紧力为F0,f 摩擦系数 m接合面数 C可靠性系数,带入上节强度(设计)公式可校核(求d1),螺栓所需的轴向力(即预紧力)应为,当,即,预紧力为横向工作载荷的8倍, 所以螺栓联接靠摩擦力来承担横向载荷时,其尺寸较大。,3、受轴向工作载荷时,工作特点:工作前拧紧,有F0;工作后加上工作载荷F, 工作前、工作中载荷变化。,解决问题:a) 保证安全可靠的工作,F0=? b) 工作时螺栓总载荷,FE=?,有密封性要求联接,2.一般联接工作载荷稳定,3.一般联接工作载荷变化,总拉力,相对刚度,联立上两式得(F0与FR的关系),设计公式,强度条件,注意: 用Fa而不是F0,三、铰制孔螺栓联接,失效形式发生变化 失效形式:压溃、剪断,剪切应力,d0:铰制孔螺栓直径,强度条件,挤压应力,许用挤压应力,取螺杆与被联接件中最小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