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7781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钱塘江河口基本情况1 水系概况1.1 概况钱塘江,古称浙江。三国时,始见“钱唐江”之名,当时仅指流经钱唐县境内的河段。民国时期方作为全江的统称。各段又有各自的名称。梅城以上北面一支为新安江;南面一支称兰江,两江汇合后称为富春江;闻家堰以下通称钱塘江。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干流从西到东,贯穿皖南、浙北,在杭州湾的湾口上海芦潮港与我省镇海外游山的连线汇入东海,流域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五省市。流域面积55558,86.5%在我省境内,占我省总面积47.2%。发源地:历史习惯是唯长为源,但是,也有径流量大者为源之说。新安江比兰江长,但是流域面积远小于兰江。因此,现在采用“两源说”:北源:

2、新安江;南源:兰江。两源在建德市梅城汇合。从北源的源头起计量,一直到杭州湾的湾口,钱塘江河长668.1河长()流域面积()源头北源:新安江358.911 674.3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西南安徽、江西交界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的东坡南源:兰江302.519 467.5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南部的青芝棣尖的北坡新安江/兰江1.090.60梅城下游309.224 416.2钱塘江 668.155 558钱塘江水系图1.2 干流分区按照河床特性划分,钱塘江分成山地区河床、河口平原区河床两类。换言之,钱塘江没有平原冲积性河道。钱塘江干流两类河床河床类型地貌特点山地区河床峡谷与宽谷相间。峡谷山高坡陡谷深,纵比降大,

3、河床多由基岩、砂砾石构成,多急流浅滩,断面呈V字形。宽谷多形成山间盆地,纵比降小,深潭与浅滩相间,河床多由砂、细砾与砾石混合构成,高漫滩和边滩发育,常有串沟、牛轭湖出现。河口平原区河床受潮汐影响。在流域径流、潮流作用下,泥沙上下往复搬运。河床由细粉沙组成。河道冲淤多变,主槽摆动频繁剧烈,属游荡型河口。2 钱塘江河口2.1 河口分区东海潮汐的影响一直波及到富春江电站,大潮期,电站下游不远的溜江滩水位还有变动,潮汐学中称为“潮区界”,一般,将富春江电站以下称为钱塘江河口区,长281。河口区分成近口段、河口段、河口湾3个区段,河口区之外为口外海滨。钱塘江河口分区分区分界区段名河段长()特点河口区富春

4、江电站闻家堰近口段89河槽受径流控制,宽窄相间,多江心洲河型;闻家堰澉浦河口段104河道受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自然条件下,河宽水浅,冲淤频繁剧烈,主槽游荡严重澉浦芦潮港与外游山一线河口湾87杭州湾是典型的漏斗状河口湾。湾口水面辽阔,宽100,湾顶澉浦处河宽仅20。口外海滨东海口外海滨南部是舟山群岛。涌潮。大潮期,涌潮在尖山下游形成,溯源推进中,逐渐壮大、衰减、湮灭,一直推进到闻家堰以上,全程90余,涌潮的各个发展阶段均处河口段内。2.2 概况东海潮波传入海湾后,潮差迅速增大,潮流速不断增加,澉浦实测最大潮差达9,是我国潮差最大的海域之一。每潮经过澉浦进入河口段的潮量在3550间,平均涨潮流量1

5、95,000。流域的径流经富春江电站下泄,进入河口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0,多年平均流量952。流域径流仅为涨潮流量的1/200。通常,将反映水流输运泥沙的能力的流量称为“造床流量”,以富春江电站下游为代表的钱塘江上游的造床流量为1980。上游河流造床流量与下游涨潮平均流量的比值成为径流潮流比,这个参量反映了河口河床的特性。钱塘江河口径流潮流比为0.01左右,因此造成澉浦以上河道系统的淤积。钱塘江上游少沙,年输沙量仅68。河口泥沙主要是通过杭州湾进入的海域来沙。每潮进出澉浦的泥沙在10上下,已大于上游一年的来沙量。钱塘江河口三个特点下游河口湾,杭州湾平面呈漏斗状潮汐强径流弱泥沙来自海域潮波在

6、杭州湾溯源传播的过程中,涨潮流速不断增强,湾顶附近河床经受冲刷,泥沙被潮流输运到上游河段。上游流量较小,泥沙无法被落潮流尽数冲刷,因此,总体看来,河口段下冲上淤。这局面形成了钱塘江两种特殊的地貌。从近代过程看,钱塘江沙坎已经处于平衡状态,但是,一天两次潮涨潮落,泥沙不断上下来回搬运。潮强流弱时,沙坎淤积,潮弱流时冲刷。随着潮汐、径流强弱变化,河口段成为演变剧烈频繁的地段,上游近口段、下游河口湾的河床相对比较稳定。钱塘江河口两种地貌单元地貌单元成因范围形态涨潮冲刷槽涨潮流冲刷形成从杭州湾傍北海域,进入尖山河段,强时可延伸到盐官以上冲刷槽闭合线的尖端指向上游。因潮流强劲,钱塘江河口的涨潮冲刷槽规模

7、巨大,槽形宽阔,宽深比最大可达60,平面上迅速收缩钱塘江沙坎河口段以内的大规模淤积形成自闻家堰一直到乍浦,长130顶部在七堡、仓前一带游移,此处河床比闻家堰至乍浦的河床连线高出10。河床由分选良好的细粉沙组成,中径绝大多数在0.020.04间2.3 流域径流经富春江电站流入河口的流域年径流多年平均流量952,最大洪峰流量29000(1955年6月),最小15(1934年8月),最大最小流量之比约1930:1。钱塘江流域年平均流量逐年变化(19472005年)流域径流年际变化幅度较大。19472005年的59年间,平均流量982,均方差274,为平均值的27.9%。径流的变化存在约22年的周期。

8、1947年至今,经历了3个丰水期,2个枯水期。丰水期持续时间较枯水期略短。受季风气候影响,流域降水多集中于每年春季,尤其梅雨期间,因此径流在年内有明显的洪、枯之分。每年36月或47月为春汛期,这4个月之间,梅城上游的径流量占全年6065%,下游占5055%。钱塘江一次暴雨产生的洪水总量可达全年径流量的3040%。从6、7月到次年2、3月为枯季。每年710月间,下游各支流易受台风暴雨影响。建国以来,流域兴建大中型水库55座,小型水库2000余座,总库容283。多年调节的新安江水库建成于1960年,总库容178.6,水库建成后,梅汛期径流减少20.6%,枯水期增加22.3%。钱塘江各月平均流量1.

9、2 干流分区2.4 河口潮汐特性2.4.1 潮波杭州湾的潮波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经琉球群岛,进入东海前进波系的分潮,另外还受到黄海旋转潮波的、分潮影响。 东海M2分潮传播图杭州湾口外,南部岛屿星罗棋布,北部岛屿稀少。以分潮为主的东海前进波首先抵达舟山群岛的朱家尖。受岛屿阻碍,潮波传播速度减缓;潮波在北部传播较快,到达湾口时,分潮同潮时线接近南北向。经湾口继续在湾内传播,同潮时线与北岸的岸线基本垂直,抵金山嘴附近,已接近直线。黄海潮波的、分潮从东北方向进入口外海滨,其同潮时线呈西北-东南向,振幅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口外海滨绿华山最大涨、落潮流速出现在高、低潮时前后,最小流速出现在中潮时刻,呈前进波形

10、态。进入杭州湾后,高潮位升高,低潮位下降,潮差渐大,澉浦潮差已增大近一倍。最大涨、落潮流速出现中潮位前后,最小流速出现在高、低潮时附近。湾顶的乍浦、澉浦两站潮位几乎同步涨落,潮波逐渐趋近驻波。过澉浦以后,潮波以整个波形移动的形式向上游行进,同时,因潮差大,水深渐小,潮波涨潮历时迅速缩短,并在尖山下游形成涌潮,自此,潮波即以涌潮为前锋线溯源推进。大潮时,潮波的影响可达富春江电站。潮波从湾口行进到富春江电站约10。涌潮行经某处,该处潮位骤然上涨,落潮流随即转为涨潮流,并在520内出现最大流速,在落潮过程中,涨潮流转为落潮流。2.4.2 潮汐类型口外海滨及杭州湾之中,以镇海为中心,包括舟山群岛在内的

11、局部海域比较特殊。此海域全日、半日两分潮振幅比值()大于小于,属不规则半日潮,全日、半日分潮的相位差()接近,因此高、低潮均不等。除以镇海附近的海域之外,整个口外海滨及杭州湾海域,值均小于,属规则半日潮,接近,高潮不等现象显著。分布图杭州湾及口外海滨各处主要半日潮、全日潮(、)及浅海分潮海振幅的分布见图。图3-5 杭州湾M4、K1+O1、M4分潮柱状分布口外海滨潮汐特征统计 (单位:潮位:;历时:h:min)站 点绿华山大戟山平均潮差2.532.80最大潮差4.894.89平均涨潮历时6:035:50平均落潮历时6:246:35涨落潮历时比0.990.84杭州湾沿岸潮汐特征统计 (单位:潮位:

12、;日期:年.月.日;历时:h:min)海 域傍 北傍 南站 点澉浦乍浦金山嘴芦潮港海黄山镇海平均高潮位3.052.522.161.891.451.11最高潮位6.565.544.984.093.723.38发生日期1997.8.19.1997.8.19.1997.8.19.1997.8.19.1997.8.19.1997.8.18.平均低潮位-2.56-2.12-1.80-1.38-1.08-0.66最低潮位-4.36-4.01-3.37-2.84-2.39-2.04发生日期1951.8.22.1930.9.24.1958.4.5.1980.10.251980.1025.1952.1.26.平

13、均潮差5.614.653.933.192.531.76最大潮差9.00/8.937.576.345.104.263.67发生日期2002.9.8./1951.8.20.1962.8.2.1989.10.161987.8.11.1974.8.20.1981.10.16平均涨潮历时5:285:275:275:295:566:18平均落潮历时6:576:597:016:576:296:07涨落潮历时比0.7870.7800.7770.7890.9150.812在杭州湾海域,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傍北岸海域的涨落潮历时比值普遍比傍南岸海域小。2.4.3 潮位和潮差的平面分布杭州湾潮差分布钱塘江河口各处

14、潮差的差异显著。从湾口到湾顶,南、北两岸的高潮位逐渐增高,低潮位逐渐降低,潮差迅速增大;湾口附近,从北到南,潮差急剧减小。南岸以镇海为中心的海域,是整个东海沿线唯一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的区域,同时,此处也是浙江省沿海潮差最小的海域。随潮波上溯,南北的差异逐渐减小。澉浦断面,南北海域的潮位特征值已十分接近。2.4.4 潮差年内的变化杭州湾潮汐,一个朔望月内有朔、望大潮和两弦小潮。大潮出现在每个月朔、望后的13天,即农历初二到初四和十七到十九这6天。小潮出现在上、下弦后的13天,即初九到十一和二十四到二十六这6天。大潮期,高潮位高,低潮位低,潮差大(见表3-3)。一年内有春、秋大潮和夏至、冬至小潮。每年春分、秋分附近的大潮比通常大潮的潮差大;夏至、冬至前后的朔、望潮则比较小(见图3-7)。乍浦年内潮位过程(1989年)有两个形象的说法:“潮既怕冷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