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7496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坛 庙,一、坛庙建筑的产生与作用 1、产生:源于祭祀 2、作用:助人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用礼制建筑 二、类型 1、祭祀自然神: 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 (大祀) 祭日(日坛)月(月坛) 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 祭国土政权(社稷坛),地方祭祀: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 (中祀) 五镇:祈山、吴山、霍山、会稽山、巫闾山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 四渎:江、河、淮、济 2、祭祀祖先:太庙-帝王祖庙 祠堂、家庙-臣下祖庙 3、祭祀圣贤: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等,三、实例分析: 天坛,组成:圜丘、皇穹宇、祈年殿,明初:天地合祭大祀殿(矩形平面) 迁

2、都北京后:天地合祭大祀殿(圆形平面,三重檐) 上檐青色天,中檐黄色地,下檐绿色万物 嘉靖:大祀殿祈谷坛,天地分祭圜丘为祭天之坛; 城北增设地坛 清乾隆:加大圜丘,大祀殿祈年殿(三重檐一律青色),祈年殿,祈年殿全景,祈年殿 前门,祈年门,祈年殿内部,祈年殿 梁架,祈年殿 天花藻井,皇穹宇,皇穹宇原是放置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结构与祈年殿 基本相同,是单檐蓝瓦,殿顶也有鎏金宝顶,殿下也 有台基和汉白玉的栏杆。在皇穹宇的外面,有一道圆 形磨砖对缝的围墙,门向南开,这就是回音壁。,皇穹宇 大门,皇穹宇 室内神位,皇穹宇 回音壁,圜丘 外遗墙及棂星门,圜丘 外遗墙及棂星门内望,圜丘 局部,圜丘 石阶,连接

3、圜丘与祈年殿的甬道,社稷坛,主体建筑:一座方形的坛,两座5间的殿,坛上铺五色土:东方青龙位用青土 西方白虎位用白土 南方朱雀位用赤土 北方玄武位用黑土 中心部分用黄土,北京社稷坛,社稷坛棂星门,社稷坛 南门,社稷坛 祭殿,孔庙,由南而北,分为八进。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牌 坊和棂星门,棂星门至大中门,为孔庙前奏;大中门起 始为孔庙本身,自此起有长方平面的院墙,四角置角楼, 近似宫禁制度。再进,为宏伟的奎文阁,奎文阁后即为 孔庙主体建筑:大成门和大成殿一组。 奎文阁至大成门间,隔一横街;其间有碑亭十三座, 重檐高阁,碑体硕大,为历代帝王所立。,门前石坊及棂星门,孔庙大中门,奎文阁,奎文阁,碑亭俯视,金代碑亭梁架及宋金石碑,大成门及大成殿,大成殿,大成殿 前檐石刻龙柱,大成殿内 孔子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