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毛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0817478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毛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茶毛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茶毛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茶毛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茶毛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毛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毛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44广东省地方标准DB 44/ TXXXX2019茶毛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ea caterpillar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2019 - XX - XX发布2019 - XX - XX实施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4/ TXXXX20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新兴县龙圣茶业食品有限公司。本标

2、准主要起草人:唐颢、黎健龙、唐劲驰、周波、曾兰亭、伍锦坤、陈义勇、刘嘉裕、黄耀洪、林忠卫。14茶毛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操作规程规定了茶毛虫综合防控的基本要求,包括术语和定义、茶毛虫的虫情测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本标准适用于广东茶区茶毛虫的综合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288 绿

3、色食品 茶叶DB44/T 1441 茶假眼小绿叶蝉无公害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茶毛虫 Tea caterpillar(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又名茶毒蛾、毒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是茶树食叶类的害虫。幼虫群集咬食茶树嫩叶和成叶,为害严重时茶树叶片和树皮均被取食殆尽,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茶毛虫幼虫、成虫体上均具毒毛、鳞片,触及人体皮肤后红肿痛痒,影响农事操作。3.2 综合防控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是指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

4、理、安全使用化学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4 茶毛虫发生特点4.1 生活习性幼虫咀食成熟叶、老叶及部分嫩叶,喜欢群集取食。1龄2龄幼虫群集在茶树中下部叶背,取食下表皮及叶肉,被害叶呈现半透明网膜斑;3龄4龄幼虫从叶缘开始取食,使叶片形成缺刻。5龄6龄食量大增,进入暴食期,咬食叶片、芽叶、树皮、花果,能将叶片咬食殆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成虫具有趋光性,雄蛾趋光性比雌蛾强。黄昏后开始活动,19:0023:00 时活动最盛。蛹大多在下午羽化,羽化后的当日或次日交尾并且产卵。以卵块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越

5、冬,当春季气温回升至 14 左右时虫卵开始孵化。4.2 发生规律茶毛虫在广东一般每年发生4代,无世代重叠现象。各代幼虫发生期为:第一代3月下旬4月上旬,第二代6月下旬7月上旬,第三代7月下旬8月上旬,第四代9月下旬10月上旬。茶毛虫一年中的种群消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及季节,差异较大,常表现出间歇性大发生或局部成灾。不同虫期生活史见表1。表1 茶毛虫不同虫期生活史代别卵幼虫蛹成虫第1代11月/中3月上3月/下/4月/上4月/下/5月/上5月/中6月/上第2代5月/中6月/上6月/下7月/上7月/上7月/中7月/中7月/下第3代7月/中7月/下7月/下8月/上8月/上9月/中8月/下9月/下第4

6、代8月/下9月/下9月/下10月/上10月/中11月/下11月/上12月/上5 茶毛虫测报5.1 总则监测茶毛虫发生期间虫口密度变化动态,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5.2 卵块基数调查5.2.1 调查时间越冬卵块调查于上一年11月和当年3月各一次,其它发生代的调查次数为3天一次。5.2.2 调查方法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地块作为调查茶园,每种类型调查茶园面积为667 m2 左右,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种类型茶园中取样点不少于30个,每样点取1 m2 茶丛。查样点茶丛中下部叶背面卵块数和寄生卵块数,同时随机标定茶毛虫卵块不少于50块,查其中的孵化卵块数,记录数据。按公式(1)计算卵

7、块密度,按公式(2)计算卵块寄生率,按公式(3)计算卵块孵化率。B=b/nlsl (1)式中:B 卵块密度,单位为块每平方米;b 各样点茶丛卵块数;n1 调查样点数;s1 每样点茶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G = 100g/b (2)式中:G 卵块寄生率,单位为%;g 各样点被寄生卵块数;b 各样点卵块数。F = 100f/m1 (3)式中:F 卵块孵化率,单位为%;f 孵化卵块数;m1 标定卵块数。5.3 幼虫发育进度及虫口密度调查生产茶园5.3.1 调查时间于各代幼虫发生期调查,调查次数为3天一次。5.3.2 调查方法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茶园,每种类型选取调查茶园面积

8、667 m2 左右。5.3.2.1 有发虫中心区害虫发生中心明显的调查茶园,先普查茶园的发虫中心数,作上标记,然后随机抽查10%20%的发虫中心区的虫口数、感病虫口数和天敌数,记录数据,按公式(4)计算幼虫虫口密度。D1 =d1m2/m3s2k (4)式中:D1 幼虫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每平方米;d1 被抽查发虫中心区总虫口数;m2 调查茶园发虫中心区总数;m3 被抽查发虫中心数;s2 调查茶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k 调查茶园茶树覆盖度。5.3.2.2 无发虫中心区害虫发生中心不明显的调查茶园,在茶园内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不少于30个样点,每样点1 m2 茶丛。查样点茶丛上幼虫数、感病虫口数

9、和天敌数,记录数据,按公式(5)计算幼虫虫口密度。D2 =d2/n2s3 (5)式中:D2 幼虫虫口密度,单位为头每平方米;d2 各样点茶丛幼虫头数;n2 调查样点数;s3 每样点茶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5.3.2.3 幼虫发育进度调查结合幼虫虫口密度调查同时进行。随机抽查样点茶丛上幼虫,总数不少于50头,逐头分龄,各龄级幼虫划分依据参见附录B,记录数据。按公式(6)计算各龄级幼虫占幼虫总数的百分率。C= 100ci/m4 (6)式中:C 某龄级幼虫百分率,单位为%;ci 某龄级幼虫数;m4 调查幼虫总数。5.4 田间成虫消长调查幼苗种植5.4.1 调查时间于6月上旬至11月中旬成虫始盛期进行

10、调查。5.4.2 调查方法5.4.2.1 性诱剂诱蛾利用茶毛虫性诱剂和诱捕器,选择代表性茶园23个地块,茶园面积在3800 m2以上,长度70 m以上,宽度54 m以上。按三角形放置3个诱捕器,诱捕器间距50 m左右,每个诱捕器与田边距离不少于5 m。将竹竿斜插茶行土中,倾斜角度约为3040,船型黏胶诱捕器悬挂在茶蓬上方约20 cm,将诱芯嵌入诱芯架内或吊在细铁丝上,与底座胶面相距1 cm左右。诱捕器安置后,每25天更换1次诱芯。每日上午10:00前检查诱蛾数,并记录。5.4.2.2 灯光诱蛾各代幼虫进入盛蛹期后,20:0023:00时,采用黑光灯诱蛾4 h。每天清晨取回检查雌雄蛾数,记录数据

11、。5.5 为害程度调查5.5.1 调查时间在茶毛虫发生期间,每7天调查1次。5.5.2 调查方法根据各代卵块和初孵幼虫虫群密度调查,若每米茶行或每立方米茶丛中平均有卵块及初龄幼虫虫群1个以上,预示发生量大,为害严重;平均有0.1个左右,预示局部发生量大,受害较重;平均有0.01个左右,预示零星发生,为害较轻。在调查虫口密度、为害程度的同时,记录当天的温湿度、降水情况,为预测翌年虫害发生规律提供参考。5.6 测报发布根据调查取得的全年不同月份的虫口密度数据,手工绘制或运用Excel软件,作全年发生动态图,并与同期气候因子(温度、湿度、降水量)进行相关分析,判断翌年茶毛虫发生趋势,发布预测报告。6

12、 茶毛虫综合防控6.1 农业防治6.1.1 人工耕作除虫摘除茶毛虫卵块(特别是越冬卵),在1龄3龄幼虫期人工摘除带虫群枝叶;蛹期结合锄草,清除枯枝落叶,进行中耕培土,耕杀虫蛹。6.1.2 茶园间作与种植防护林茶园间作包括幼龄茶园间作绿肥或豆科作物、成龄茶园间种遮阴树、行道树。茶园四周、陡坡地、山地等部位可种植防护林。茶园间作及种植防护林技术要点参见 DB44/T 1441、NY/T 391。6.1.3 茶园土壤覆盖采用割青绿肥或作物秸秆(甘蔗叶、豆秆、稻草等)对茶园行间土壤进行覆盖,每年或隔年覆盖一次,幼龄茶园在种植茶苗后即进行土壤覆盖,以保湿保温,覆盖物厚度15 cm20 cm。6.1.4

13、加强肥水管理冬季茶行开沟增施有机肥,一般施用商品有机肥500 kg750 kg/667 m2以上,施农家肥1000 kg2000 kg/667 m2以上。干旱季节加强土壤灌水保湿。茶园可使用肥料参照附录A。6.1.5 轻修剪在茶毛虫为害高峰期,采用轻修剪方式将树冠面剪低5 cm左右。注意在进行轻修剪之前,采尽受害程度较轻的新梢,减少虫害损失。具体操作方法为:在4月底至5月初,对已采摘完的茶园进行一次轻修剪,将树冠剪平,为夏茶萌发整体打下基础,同时破坏茶毛虫繁殖条件,控制虫口。6.1.6 除草幼龄茶园应勤除杂草,破坏茶毛虫的栖息、越冬环境,可有效减少虫口发生数量。6.2 物理防治6.2.1 灯光

14、诱杀在茶园中安装LED窄波杀虫灯,在成虫发生始峰期开灯诱杀。6.2.2 性诱剂诱杀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降低下代虫口数量。6.3 生物防治6.3.1 喷施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农药和微生物制剂。推荐药剂及具体使用方法参见表2。其他生物农药可参照附录C。表2 适用生物农药品种及安全标准药剂名称使用剂量g(mL)/ 667 m2稀释倍数施药方法、每季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天)鱼藤酮2.5%乳油150250300500喷雾7苦参碱0.6%水剂50751000喷雾7a茶毛虫病毒制剂501000喷雾1次5苏云金杆菌1600IU/uL悬浮剂751000喷雾1次3a注: a表示暂时执行的标准。6.3.2 利用天敌防治寄生性天敌,如:绒茧蜂、赤眼蜂、寄生蝇等;捕食性天敌,如:蜘蛛、瓢虫、草蛉、捕食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