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7231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剖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映照,就是用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文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诗歌自然也如此。 由“陪衬或对照”来看,映衬有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反衬例子: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正因为听上去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又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酒肉臭”反衬“冻死骨”,更显人民的痛苦、悲惨。 毛宗岗所说“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即是。,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映衬(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的目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

2、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映衬(衬托、烘托)有色彩相衬: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亮”得格外夺目惊心。有景物衬情:衬法有两种,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是正衬,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枫叶荻花秋瑟瑟”;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如杜甫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有人物相衬: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言罗敷之美;有动静相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此外还有大小、多少、冷暖、远近、高低、明暗等等方面的映衬,在阅读赏析时也应注意。,衬托是

3、: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和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烘托是在写作时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就是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映衬和衬托可以称为近意词。 烘托和映衬的区别 “映衬”,又称“衬托”,是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放在一起比照。 “烘托”是“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也称“烘云托月”。一般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显示或暗示所写的对象。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例如: 1、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

4、气。(鲁迅故乡) 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这里是以景衬情。 2、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孙犁荷花淀),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 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 3、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碧野天山景物记) 该例用骑马穿行林间能听到蹄溅起的水声,来衬托天山。,注意: 反衬和对比不尽相同,前者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后者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