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5.3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7218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5.3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5.3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5.3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5.3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5.3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5.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5.3(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当和夏娃是哪国人? 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 娃的画。 英国人:“他们一定是英国人, 男士有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 享。” 法国人:“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裸体散步。” 苏联人:“他们一定是苏联人,没有衣服穿,吃得很少 ,还以为自己生活在天堂。”,苏联笑话,反映了苏联体制的什么弊端?,古罗斯风貌,俄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皇,克里米亚战争,解放农奴,十月革命,1922.12.30苏联建立国旗 国徽,斯大林体制下的个人崇拜,斯大林的塑像被推倒,苏联解体,历史在这里沉思,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21课,辉煌与危机 -追忆篇,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聂伯河水电站,辉煌与危

2、机,看图说史,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有关集体农庄的宣传画,“敬爱的斯大林人民的幸福!”,1932年,苏联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为世界第二核大国。 十年间,苏联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在20,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辉煌与危机,资料卡片,思考:斯大林模式下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如何?,1913年谷物产量人均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年为524公斤;在苏联工业化短短十年内,发生了数次饥荒,饿死了1000万人。,食品短缺,居民要排长队购买,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

3、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才有牛奶卖。”,1932,饥荒中的苏联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辉煌与危机,特别关注,改革成为必然要求,斯大林,历史在这里聚焦,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梦想与现实 -探究篇,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 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 刚脱,头上便戴上改革家 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 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 就己经挂出。,赫鲁晓夫 (1894-1971),梦想与现实,亲爱的国民们,农业问题一直是 我国战后初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我们必须改革!解决农业困境 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玉米 的奇迹效应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良 药,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 样飞腾起来。我们改

4、革的目标是20 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的玉米梦,农业: 收购制 开荒 种玉米 工业: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物质利益原则,1953年,全苏玉米播种总面积不过350万公顷,1962 年达到3700万公顷。1958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增长50, 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集体农庄庄员1958年平 均报酬比1953年增长了53。 -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梦想与现实,前苏联公民 加加林 1961年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大规模种植玉米现象,合作探究: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对比分析两幅图片背后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盲目 急于求成,梦想与现实,重 工 业,没有冲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不

5、少地方农民播种的是玉米,“收获的全是水(指结不出穗)” 。1954-1964年,苏联玉米产量在不停地增减之中。1963年,玉米播种面积中的62颗粒无收。 因为种植玉米,全国牧草场干草收获量从1953年的6400万吨锐减至1962年的4700万吨,以致造成饲料空前紧张局面。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古古鲁沙”,梦想与现实,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在政治上全盘否定斯大林,将个人崇拜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梦想与现实,乱 了,中央,地方,斯大林模式的修改,权力_,排斥市场 的指令性_经济,工业,集体农庄,工人,农民,压抑地方_,1、压抑企业_ 2、

6、片面发展_,农业轻 工业长期落后。 3、单一的_制,积极性,积极性,高度集中,计划,重工业,公有,压抑工人、农民的_,积极性,给企业部分权力,给地方部分管理权,物质利益原则;农民拥有一定数量自留地和牲畜,侧重改革农业、发展农业,在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赫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苏联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到:“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 而且也是其性格的牺牲者。”,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思维延伸:有人认为赫鲁晓夫是斯大林体制的“掘墓人”,有人认为是“守墓人”,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梦想与现实,掘墓: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我们的

7、改革,要把整个重工业 看作是国家军事实力的物质技 术基础,经济力量和防御力量 的加强将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 展开积极的攻势。我们改 革的目标是在短期内建立一个 经济上具有蓬勃活力、政治上 稳定和牢不可破的内部团结的 “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勃列日涅夫的工业梦,勃列日涅夫(19061982),梦想与现实,中央,地方,斯大林模式的修改,权力_,排斥市场 的指令性_经济,工业,集体农庄,工人,农民,压抑地方_,1、压抑企业_ 2、片面发展_,农业轻 工业长期落后。 3、单一的_制,积极性,积极性,高度集中,计划,重工业,公有,压抑工人、农民的_,积极性,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8、,农业轻工业落后,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1966年,1975年,1966年,1975年,工业总产值:亿卢布,农业总产值:亿卢布,2294,5112,883,1128,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梦想与现实,梦想与现实,数字卡片,军事工业成就显著,思考: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何要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材料一:1971年后不允许提“改革”两个字,整个社会形成了保持稳定、安于现状的“勃列日涅夫风气”。,保 守,材料二: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 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世界现代史,

9、军备竞赛,思维碰撞: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你如何理解?,梦想与现实,材料三:改革理论上仍坚持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观念,把市场调节当作“市场社会主义”加以否定。 俄罗斯史,没有冲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1962年美国比苏联多一倍核导弹。 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勃列日涅夫的工业梦想在囧途,梦想与现实,残 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什么?,思 想 错 误 体 制 束 缚 小 修 小 补 忽 视 国 情 ,

10、梦想与现实,合作探究,戈尔巴乔夫 (1931- ),“不能再这样继续生活下去了!”,戈尔巴乔夫的所有制梦想,戈尔巴乔夫对他的梦想做了怎样的规划?,所有制的根本改革,梦想与现实,思 考,承认市场调节作用,优先发展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何仍坚持重工业为中心?,中央,地方,斯大林模式被打破,权力_,排斥市场 的指令性_经济,工业,集体农庄,工人,农民,压抑地方_,1、压抑企业_ 2、片面发展_,农业轻 工业长期落后。 3、单一的_制,积极性,积极性,高度集中,计划,重工业,公有,压抑工人、农民的_,积极性,企业自治,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加速发展重工业,“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

11、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的所有制梦想陷入绝境,“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1991.12.25 苏联解体,梦想与现实,垮 了,观点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原本只是想对病人进行手术,结果发现是癌症晚期,病人死在了手术台上。” -中国苏联史专家沈志华,史家观点,梦想与现实,观点二: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

12、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 -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梦想与现实,时代法庭,梦想与现实,历史我来评说,历史根源: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直接导致苏联解体,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你对戈尔巴乔夫的功过是非如何评价?,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借鉴与展望 -反思篇,谁要是对苏联解体不感到惋惜,那他就是没有良心;谁要是想去恢复苏联,那他就是没有头脑。 -普京谈及苏联解体时如是说,借鉴与展望,美国大西洋杂志的文章称,西方经常希望出现“中国戈尔巴乔夫”,希望中国开始从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现在西方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身上。,借鉴与展望,开启改革开放的序幕,确立全面建小康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借鉴与展望,立足国情 改革开放 与时俱进 关注民生 ,借鉴与展望,我们的启示,历史的凝思,本处视频请到: 下载,以史为鉴 继往开来 传承创新 拥抱未来,钟世显,青岛三中,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