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经济形势分析-生物农业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3852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产业经济形势分析-生物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产业经济形势分析-生物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物产业经济形势分析-生物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物产业经济形势分析-生物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物产业经济形势分析-生物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产业经济形势分析-生物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产业经济形势分析-生物农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生物产业经济形势分析-生物农业生物农业是生物种业、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疫苗、生物兽药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业的产业集群,是生物产业的基础和主体之一,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生长点。伴随着农业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现代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生物农业显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农业不仅支撑着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而且直接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产品贸易、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与挑战。紧紧把握我国生物农业产业加速

2、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培育生物农业产业,加快研究、建立、培育和完善有利于生物农业发展的技术、产品、平台、金融、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科学规划和布局产业发展的战略路线、优先领域、重点方向、重大产品、产业市场,研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必将迅速提升我国生物农业的综合发展能力,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迅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抢占现代科技前沿和产业阵地,提升经济实力,实现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2010年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在生物农业领域内,各具体产业的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呈现不均衡的特点。简要分析如下:1、生物种业我国充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细胞工程育种

3、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包括超级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突破性农、林、水优良品种,并得以推广应用,带动了整个生物种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及转基因育种取得重大突破,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截止目前,我国7种转基因植物通过了商品化生产许可(耐贮藏番茄、变色矮牵牛、抗病毒甜椒和辣椒、抗病毒番茄、抗虫棉花、抗虫欧洲黑杨)。我国现已获审定的抗虫棉品种共有160个,累计种植面积已达4.2亿亩,直接为棉农带来收益近500亿元;2010年,国产抗虫棉年推广面积超过5000万亩,已占国内抗虫棉市场份额的95%以上,而孟山都公司的抗虫棉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18%

4、下降至2010年的5%以下。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基因高效植酸酶玉米,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并于2009年获得中国政府发放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成为全球首例推出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并进行产业化应用的国家。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持证种子企业多达8700家左右,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0多家,实现繁育推一体化、经营范围覆盖全国的企业仅100余家。种业前10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有约13%。种子产业产品以大田作物种子为主,约占市场总额的60%,其次为园艺作物种子。杂交种(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杂交棉花、杂交蔬菜等)是种子产业的亮点,约占种业销售额

5、40%。国内大田作物种子市场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高于90%,但跨国公司市场份额在快速增加。园艺作物种子市场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约为70%,但仅享有利润额的40%,高端市场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2、生物肥料业我国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较快,为节约化肥资源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的生物肥料主要产品有十一类,已经登记注册的产品有500多个,包括溶磷菌、解钾菌、联合固氮菌复合生物肥料等,每年产量为500万吨左右。根瘤菌使用面积每年500万亩,近5年累积接种面积2500万亩,节约氮肥15万吨,大豆增产8.5%左右,共计增产大豆4.25亿公斤。溶磷生物肥料使用面积累积约一亿亩,节约磷肥3060万吨。秸秆腐解菌剂

6、发展较快,2009年纳入政府采购计划,每个省份政府采购4000万元左右,全国达到了120亿元规模,促进了生物肥料产业发展。现阶段的发展方向则是高效化、功能化,处理的废物资源种类大大拓宽,年生产规模也在万吨以上。目前的生物肥料产品在防治土传病害(如番茄青枯病、香蕉枯萎病等),活化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不仅减少因养分流失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而且从源头上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风险。而生物肥料的高效化、功能化开发,也大大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3、生物饲料业生物饲料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了发酵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物饲料产品在饲料中占饲料价值

7、20%, 却决定了80%的饲料质量。目前生物饲料的全球市场价值大约达到每年30亿美元, 并在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发展潜力巨大。国外目前80%以上的饲料酶制剂是利用基因工程菌株高效生产的。目前,商品化的饲用生物活性肽已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国仔猪日粮中使用10余年。基因工程、生物信息、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相互结合将成为饲用生物活性多肽生产和改进的主要途径。我国生物饲料工业发展很快,品种越来越多,应用技术也越来越精,但是品种还比较单调,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国外产品的进入,酶制剂的品种逐渐丰富了,应用领域扩大了,带动了中国生物饲料工业剂向“高档次、高活力、多品种”方向进展,使中国生

8、物饲料如酶制剂形成了一个独立行业,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饲用酶制剂,目前全球市场约为2.5亿美元。我国目前酶制剂生产企业近百家,2010年中国酶制剂总产量约60万吨,510用于饲料,目前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酶制剂品种已有10多种,包括植酸酶、-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脂肪酶、溶菌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等。饲用氨基酸,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生产商有10余家跨国公司。饲用氨基酸主要有7种: 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据统计,目前我国微生物添加剂生产厂家有50家左右,产量约1万吨左右,与需求相差约10倍,远远跟不上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我国寡糖总产量约2万吨,产值约

9、6.5亿元。4、生物农药业中国生物农药的研究起始于50年代初,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保藏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多达60000多株,制备生产苏云金芽孢杆菌产品达100多种,占微生物农药产品的90,年产量3.5万吨左右,使用面积达5000万亩(次)以上,在20多个省市用于防治棉、菜、果等150多种鳞翅目及其它多种害虫的防治,在重大农作物害虫防治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生物农药的发展还体现在活体微生物农药的快速发展。至2009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各类微生物农药活体有效成分17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木霉菌、淡紫拟青霉、球形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及10种昆虫病毒,登记微生物农药

10、产品251个品种,每年新研制成功和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品种递增。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有2200多家,其中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260家,生物农药类型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等登记品种近100种,主要生产品种为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生物农药近几年以年销售额增长10%-20%的速度得到迅速发展。5、动物用生物制品业我国现有动物用生物制品410余种,其中疫苗155种(禽用疫苗88种,其它动物用疫苗67种),生产文号1164个;现有70多家兽药GMP生物制品企业,年产量1277亿头(羽)份,其中禽用疫苗1150亿羽份(新城疫疫苗467亿羽份,IBD和新支二联疫苗均超过180 亿羽份,禽流感

11、疫苗147亿羽份),年产值50亿元以上。全国涉及动物用的企业共有72家(原有老企业28家,新建生产车间40家,在建4家),其中有产品批准文号的兽用生物制品企业68家,估计年生产能力超过3000亿头份。在这68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下的有l0家,5002000万元的有21家,20005000万元的有13家,5000万元l亿元的有11家,1亿元以上的有13家。二、2010年生物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生物农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总体经济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生物种业。我国生物种业整体研究设施和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规模

12、小、分散经营、技术含量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种业集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生物种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研究开发投入与跨国企业相比有巨大差距,缺少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和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创新主体缺位,创新人才匮乏,产权专利少,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配套能力较弱,缺乏下游产业,产业链条未形成。支撑技术、生产装备比较落后,缺少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支撑产业和服务业,基础设施较差。农科教脱节、市场体系缺位、中介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和国家战略、宏观组织乏力。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其投资主体尚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和个人所占比例较小,金融支持缺位,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初始投资规模较小,尽管经过

13、配股增资,但还远远小于国际生物育种产业,对资本市场的利用还不充分。生物育种产业投资周期长,短期内见不到效率,其投资利用效率低。2、生物肥料。我国生物肥料整体上继承了上个世纪的研究开发模式,大学、科研单位仍然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形成的技术与产品研发还不能够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产品。企业还没有成为生物肥料的创新主体,产品创新力不足。现阶段我国生物肥料的研发战略仍然处于跟踪国际前沿技术。高效化、功能性不高,未全面打开市场化,生产企业经营不善,生物肥料的保活技术落后,国家在生物肥料方面的政策有待完善。3、生物饲料。我国生物饲料的研发与产业化起步较晚,整体研究与产业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发展很不

14、平衡,在某些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生物饲料添加剂产业还处于产品和技术引进为主、并向自主开发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研发力量分散,未能有效整合。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上游核心技术、如优质微生物菌株、高效单酶制剂开发和生产技术较落后的状况。生物饲料研发的共性关键技术及其配套应用技术缺乏,生物饲料研发偏重于基础研究,缺乏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及平台,科研和产业不能很好衔接。4.生物农药。国家支持力度不够,生物农药产业在我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规划的不足,职能管理存在不足,投入不足。 企业规模及创新实力亟待加强,企业实力不够强大,受限于产业发展阶段,创新主体失位,研发与产业化脱

15、节。生物农药产品本身存在一定缺陷。生物农药产品宣传推广不够,使得基层用户接收能力差,推广体系亟待完善,产品价格无优势,利益提高不明显。5.生物兽药与疫苗。原创性差、技术含量不高,研发能力不足。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落后,技术集成整合不够,自动化程度低。药物残留、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依然严峻。生产原料质量不符标准,产品质量检验手段低。生产企业设施落后,规模小,无核心竞争力。诊断制剂配套性,标准化程度低,兽药安全性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科技成果的转化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成果转化速度缓慢,推广范围极其有限,很难把产业作大作强。生物制品研发和生产企业良莠不齐,人才结构和配置不合理。投资和融资力度小、渠道单一,重

16、复建设,远未实现统筹规划和全国一盘棋。兽医药理和毒理学研究发展缓慢。中草药防治动物疫病研究和开发力度不够。三、2011年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趋势1、生物种业。规模化、集团化和全球化是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端抢占基因专利与知识产权是生物育种产业竞争的焦点;现代生物技术将成为驱动和支撑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核心;“产学研”的实质结合是生物育种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完善市场环境与市场服务是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2、生物肥料。大型企业依靠资金、技术购买和生产标准化的优势,成为生物肥料的主体,小型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小型企业倒闭、或者被大型企业吞并的速度以后会逐渐加快。 生物肥料投入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私营业者、跨国公司、国家财政的投入多极促进。企业、科研单位、大学的密切联合,有助于推动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企业将成为创新的主体。提高自己投入的贡献率,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扩大生物肥料产品的应用面积。3、生物饲料。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