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812931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80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号:2009050016 姓名:杨冠楠 电话:18660127661 Email:yangguannan 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单 位 代 码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学 号号 2009050016 分类号分类号 C939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 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名称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 申申 请人姓请人姓 名名 杨冠楠杨冠楠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马永庆马永庆 教授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年 11 月月 20 日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

2、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3、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2011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2011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导 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现状 2 第 1 章 青少年科学素质概述 5 1.1 科学素质的基本内涵 . 5 1.2 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目标 . 5 第 2 章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依据及意义 7 2.1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依据 . 7 2.1.1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

4、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理论依据 . 7 2.1.2.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主要政策依据 8 2.2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 9 2.2.1 青少年科学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 9 2.2.2 青少年科学素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三步走战略目标具 有重要意义 . 10 2.2.3 青少年科学素质对于国家未来竞争力具有决定性影响 10 第 3 章 山东省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 . 12 3.1.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基本情况 . 12 3.1.1 青少年科学素质基本情况和问题 12 3.1.2 青少年科学素质问题产生的教育因素 14 3.2 科协

5、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5 3.2.1 体制与政策保障问题 15 3.2.2 人力资源问题 16 3.2.3 工作长效机制和缺乏激励机制问题 17 3.2.4 工作对象和范围过窄和工作手段单一 18 3.2.5 工作理念不够先进 19 第 4 章 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对策 . 2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 转变工作理念, 由向青少年进行科普宣传转变为向青少年开展科技传播 . 20 4.2.发挥科协组织优势,转变工作模式 . 21 4.2.1发挥科协组织建言献策的作用,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社会化 . 21 4.2.2发挥科协组织智力密集优势,推动科协与

6、施教联手的培养模式 . 22 4.2.3 利用科协学术团体的优势,将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融入到学 术交流工作中 . 23 4.2.4 发挥科协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 教育一体化的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体系 . 25 4.3 拓宽工作渠道,丰富工作内容,提升科协组织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素质培 养工作的社会认知度 26 4.4 加强针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 27 4.5 建立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监测评估体系 28 结 语 . 29 注 释 . 30 参考文献 . 31 致 谢 . 3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文摘要 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事关我国建

7、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创新型国 家、科教兴国等一系列重要国家决策的实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到 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努力实现我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取决于我国全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党的十六大 提出的创新型国家战略要求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 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由现实 中的各种实际情况和各类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公民科学素质的培养首要落实到 少年儿童的科学教育上来是得到多数国家认同的理念。同时,可以看出青少年 科学素质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到国家政策、教育体制、社 会责

8、任等一系列的问题,校内科学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共同筑成了青少年科学 素质培养工作的平台,学校是正规科技教育的主战场,而科学或科技团体校外 非正规科学教育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毫无疑问,今天的青少年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将成为我国实现 以上目标的主力人群,因此他们的科学素质将对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无可 替代的作用。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国家、社会、家庭及社会成员共同关注 的问题,在现有的国家教育方针和体制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 作, 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也是近年来科协组织青少年科普工作中的焦点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和讨论科协组织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工 作

9、,对于科协组织更有效地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供一些切实 可行的工作思路,更希望对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工 作提供一些借鉴。 本文论述了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状况。共分为三章。第 一章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意义,详细论述了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 学素质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目标,科协组织对青 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定位和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价值等几个 问题。第二章山东省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包括青少年 科学素质的基本情况,青少年科学素质不足之处,青少年素质培养工作的不足 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等方面。第

10、三章科协组织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策,包括转变工作理念,由向青少年进行科普宣传转变为向青少年开展科技传 播;发挥科协组织优势,转变工作模式,发挥科协组织建言献策的作用,推动 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社会化;发挥科协组织智力密集优势,推动科协与施教联 手的培养模式;利用科协学术团体的优势,将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工作融入到 学术交流工作中;拓宽工作渠道,丰富工作内容,提升科协组织对青少年进行 科学素质培养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加强针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科普资源的 开发与共享等内容。 关键字:关键字:科协 青少年科学素质 科学教育 分类号:分类号:C93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

11、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Cultivation of young science of matter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ized country,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etc. to implement a series of important national decision-making. Proposed to build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by mid-century, China sho

12、uld strive to achieve the third strategic goal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which depends largely on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scientific qualities of the whole people. National Congress Partys national strategy calls for innovative training hundreds of million

13、s of high-quality workers, tens of millions of specialized personnel and a large number of top creative talents, from a large population shift to the power of human resources. Different from the realit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various types of literature can be seen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s

14、cientific literacy in the primar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to the children is getting up the majority of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identity.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se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young scientific work is a systematic social project, which involves national policy, educ

15、ation system,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e school building became a popular youth joint scientific activities Quality of the work platform training, the school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formal education, and science or technology organizations out

16、side the work of no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 have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odays young people in the next ten years to twenty years times, will become the main groups to achieve these objectives, the scientific quality of their national strategic objectives will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Cultivation of young people is a national scientific, social, family and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of common concern, in 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