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线路架线施工方案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2824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5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电线路架线施工方案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集电线路架线施工方案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集电线路架线施工方案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集电线路架线施工方案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集电线路架线施工方案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电线路架线施工方案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电线路架线施工方案概要(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定边冯地坑风电场二期35kV线路工程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2第1节 概述2第2节 架线施工方法3第3节 架线施工统一要求及规定3第4节 编制依据8第二章 架线施工前的施工准备9第1节 技术准备9第2节 人员准备9第3节 机具准备10第4节 材料准备11第5节 现场布置准备11第三章 交叉跨越12第1节 跨越公路12第2节 跨越10KV及以上线路12第3节 跨越通信线、低压线、一般土路14第四章 导地线展放方案15第1节 放线前的准备工作15第2节 人力放线16第3节 非张力机械牵引放线17第四节 导地线连接18第五章 紧线方案19第1节 紧线前的准备工作19第2节 紧线21第3节 弧垂观测

2、22第4节 挂线22第5节 附件安装23第六章 架线施工安全保证措施26第1节 概述26第2节 架线施工工序的安全责任制26第3节 架线施工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27第七章 架线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1第1节 质量管理措施31第八章 架线施工工期保证措施32第1节 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32第2节 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32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1节 概述陕西定边冯地坑风电场二期35kV线路工程,将冯地坑风电场共计24台风机接入风电场110kV升压站,本期共架设2回线路,每回线路均起始于风电场110kV升压站35kV配电室外新建电缆终端塔,终止于风电场内接风机的电缆终端塔。本期2回线路均采用单回路铁塔架设,沿线

3、海拔高度在1510m-1800m之间。本工程采用JL/GIA-240/30-24/7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1根GJ-50(1*7-9.0-1270-B)镀锌钢绞线,与接风机箱变段电缆相连接的引流线采用LGJ-70/10钢芯铝绞线。全线随35kV集电线路架设1根ADSS光缆。本工程架空线路全长约1*35.176km(17.522+17.654km),根据本工程风机现场分布,将24台风机接入升压站,具体线路走径如下:I回线路长17.522km,本回线路将2.3.4.5.6.11.12.16.18.20.21.23共计12台风机接入升压站。回线路长17.654km,本回线路将1.7.8.9.10.17

4、.13.14.15.24.19.22共计12台风机接入升压站。架线施工交叉跨越情况如表1-1:表1-1 交叉跨越一览表序号跨越物名称跨越次数备注1钻800kV线路32跨35kV线路2310kV电力线404 380V电力线15220V电力线46架空光缆15本工程沿线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从成因上多为黄土侵蚀而成,形成了黄土梁、峁,从形态上多表现为丘陵及冲沟,丘陵顶部较为平缓,冲沟较深而陡峭,沟坡稳定性差。本工程绝缘子和绝缘配合:悬垂及跳线串使用片数具体见杆塔明细表。部分采取倒挂:I回37#小号侧,回线路5#、7#、58#、61#小号侧倒挂,回线路29#、36#大号侧。本工程导线JL/GIA-240/

5、30-24/7钢芯铝绞线,采用FFH1824Y型预绞式防震锤防振。地线采用1根GJ-50,采用FFH0713Y型预绞式防震锤防振。本工程线路导线不换位,线路相序排列为三角形排列,施工时按相序布置图的排列方式进行施工。本工程导线悬垂线夹和导线跳线悬垂线夹均采用XGU-4型悬垂线夹;导线耐张线夹采用NY-240/30液压型耐张线夹,导线接续管采用JYD-240/30液压型接续管。第2节 架线施工方法根据本工程地形实际情况和耐张段长度,现场架线主要采用以下方案:1、孤立档部分,施工采用人力放线,在耐张杆塔处紧线、挂线的施工方法进行架线施工。2、其他段采用非张力机械牵引放线,在耐张杆塔处紧线、挂线的施

6、工方法进行架线施工。第3节 架线施工统一要求及规定1、导地线展放(1)、放线过程中,对展放的导地线应认真进行外观检查,对于制造厂在线上设有损伤或断开标志的地方,应查明情况妥善处理。(2)、跨越电力线、通讯线、公路必须搭设可靠的跨越架。同时考虑紧线后,导地线的接续压接管应避开不允许有接头的档距。表1-3 有下列跨越物的档距不允许接头被跨越物名称公路深沟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三级以上三级以下不通航三级三级送电线路配电线路接头情况不许不限不限不许不限不许不限(3)、放线滑车的使用必须符合验收规范规定的轮槽尺寸及所用材料应与导线或避雷线相适应,保证导线或避雷线通过时不受损伤。(4)、滑车应采用滚动轴承,要妥

7、善保管,不得碰摔,使用前应检查并确保其转动灵活。2、导、地线损伤处理(1) 导线的损伤应严格按验收规范GB50233-2014如下标准进行处理。 (2)导线在同一处的损伤同时符合下述情况时可不作补修,只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0#砂纸磨光。A、铝、铝合金单股损伤深度小于直径的1/2。B、钢芯铝绞线及钢芯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为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及以下,且强度损失小于4%。C、单金属绞线损伤截面积为4%及以下。注:“同一处”损伤截面积是指该损伤处在一个节距内的每股铝丝沿铝股损伤最严重处的深度换算出的截面积总和(下同)。 损伤深度达到直径的1/2时按断股论。(3)导线在同一处损伤需要补修时,应符合下列

8、规定:A、导线损伤补修处理标准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 导线损伤补修处理标准 损伤情况线别处理方法钢芯铝绞线与钢芯合金绞线铝绞线与铝合金绞线以缠绕或补修预绞丝修理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的程度已经超过第(2)条的规定,但因损伤导致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且截面积损伤又不超过总导电部分截面积的7%时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的程度已经超过第(2)条的规定,但因损伤导致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时以补修管补修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的强度损失已经超过总拉断力的5%,但不足17%,且截面积损伤也不超过导电部分截面积的25%时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强度损失超过总拉断力的5%但不足17%时B、采用缠绕处理时应符合

9、下列规定;a、将受伤处线股处理平整;b、缠绕材料应为铝单丝,缠绕应紧密,其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并应将受伤部分全部覆盖。其长度不得小于100mm。C、采用补修预绞丝处理时应符合以下规定:a、将受伤处线股处理平整;b、补修预绞丝长度不得小于3个节距,或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预绞丝中的规定;c、补修预绞丝应与导线接触紧密,其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并应将损伤部位全部覆盖。D、采用补修管补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将损伤处的线股先恢复原绞制状态;b、补修管的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需补修的范围应位于管内各20mm。c、补修管可采用液压或爆压,其操作必须符合本规范第6.4.2条的有关规定。注:导线的

10、总拉断力是指保证计算拉断力。(4)、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符合下述情况之一时,必须将损伤部分全部割去,重新以接续管连接:A、导线损失的强度或损伤的截面积超过第(3)条采用补修的规定时;B、连续损伤的截面积或损伤的强度都没有超过第(3)条以外补修管补修的规定,但其损伤长度已超过补修管的能补修范围;C、复合材料的导线钢芯有断股;D、金钩、破股已使钢芯或内层铝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5)作为避雷线的铝包钢绞线,其损伤应按表1-5的规定予以处理。表1-5 铝包钢绞线损伤处理规定 处理方法绞线股数以镀锌铁线缠绕以补修管补修锯断重按7断1股断2股19断1股断2股断3股3、导地线连接(1)导地线的压接必须由经

11、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技术工人担任,操作完成并自检合格后在连接管上打上操作人员的钢印。(2)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地线严禁在同一耐张段内连接。(3)导线、避雷线必须使用现行的电力金具配套接续管及耐张线夹进行连接,连接后的握着强度在架线施工前应进行试件拉力试验,试件不得少于3组(允许接续管与耐张线夹合为一组试件)。其试验握着强度对液压及爆压都不得小于导线或避雷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4)切割导线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导线及避雷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5)连接前必须将导线或避雷线上连接部分的表面、连接管内壁以及穿管时连接

12、管可能接触到的导线表面用汽油清洗干净。避雷线无油污时可只用棉纱擦拭干净。(6)采用液压连接导线时,导线连接部分外层铝股在清洗后应薄薄地涂上一层导电脂,并应用细钢丝刷清刷表面氧化膜,应保留导电脂进行连接。(7)接续管及耐张线夹压后应检查其外观质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使用精度不低于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压后尺寸,其允许偏差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DL/T 5285-2013的规定;飞边、毛剌及表面未超过允许的损伤,应锉平并用0#砂纸磨光;弯曲度不得大于2%,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的连接管严禁有裂纹,达不到规定时应割断重接;压后锌皮脱落时应涂防锈漆。(8)在

13、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或避雷线上只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三个补修管,当张力放线时不应超过两个补修管,并应满足下列规定:各类管或耐张线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5m;接续管或补修管与间隔棒的距离不宜小于0.5m;宜减少因损伤而增加的接续管。(9)各种液压管压后呈正六边形,其对边距S的允许最大值可根据下式计算:S=0.8660.993D+0.2(mm) (7.2.13)式中D管外径(mm); S对边距(mm)。但三个对边距只允许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规定时应查明原因,割断重接。4、紧线(1)紧线施工应在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全紧线段内的杆塔已经全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

14、(2)紧线前应对耐张转角塔加设临时拉线进行补强。打临拉,绑扎点应垫麻袋等保护塔材。(3)弧垂观测档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可选34档;观测档宜选档距较大和悬挂点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弧垂观测档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但不得减少。(4)观测弧垂时的实测温度应能代表导线或避雷线的温度,温度应在观测档内实测。(5)挂线时对于弧立档、较小耐张段及大跨越的过牵引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耐张段长度大于300m时过牵引长度宜为200mm;耐张段长度为200300m时,过牵引长度不宜超过耐张段长度的0.5耐张段长度在200m以内时,过牵引长度应根据导线的安全系数不小于2的规定进行控制,变电所进出口档除外;大跨越档的过牵引值由设计确定。(6)紧线弧垂在挂线后应随即在该观测档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般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