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四知识清单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1661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5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选修四知识清单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二化学选修四知识清单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二化学选修四知识清单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二化学选修四知识清单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二化学选修四知识清单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选修四知识清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选修四知识清单(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焦淑娟整理一、焓变 反应热 1.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符号:H,单位:kJ/mol或kJmol-1。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类型比较放热反应(H 0)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E生成物E反应物E生成物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常见的放热反应: 所有的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

2、原反应【提醒】(1)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有的放热反应也需加热启动反应;有的吸热反应也不需加热。(2)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能量最低原理) 3.H计算 (1)H=反应物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H2(g)O2(g)=H2O(g)H241.8 kJmol1表示的意义:发生上述反应生成1 mol H2O(g)后放出241.8kJ的热量。3.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三、燃烧

3、热 1.概念: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用kJmol-1表示。【提醒】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某些元素完全转变生成稳定的氧化物:CCO2,HH2O(l),SSO2等。 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1,表示在101 kPa时,1 mol 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H=57.3kJ/mol3 中和热的测

4、定实验注意 (1)测定酸碱中和热用稀溶液,因为浓溶液稀释会放热。 (2)强酸强碱的中和热是相同的,因为生成lmol水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相同的,均为 573 kJmol。 (3)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小于 573 kJmol,因为弱酸或弱碱参与中和反应的同时,伴随着电离,电离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总的来说中和热小于 573 kJ/mol。 (4)中和热测定结果往往偏低的原因:a.仪器保温性能差。课本中用大小烧杯间的碎纸片来隔热保温,其效果当然不好,免不了热量散失,所以结果偏低,这是主要原因;b.实验中忽略了小烧杯、温度计所吸收的热量,因此也使结果偏低;c.计算中假定溶液比热容为418

5、 J(g.),密度为 1gcm3,实际上这是水的比热容和密度,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均较此数大,所以也使结果偏低。d.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酸(或碱),这是为了保证碱(或酸)能够完全被中和。e.实验中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量损失较大。五、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H的代数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6、 张保保整理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v)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的物理量。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计算公式:v=c/t(:平均速率,c:浓度变化,t:时间)常用单位:mol/(Ls)注意:(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2)不论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3)同一化学反应里,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哪种物质。(4)固体或纯液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因此,在用物

7、质的量浓度的变化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一般不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5)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1)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c/t(2)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换算的依据。如:对于化学反应aA(g)+bB(g)=cC(g)+dD(g),有下列恒等式:v(A):v(B):v(C):v(D)= c(A) : c(B): c(C): c(D)= n(A) : n (B): n(C): n(D)= a:b:c:d(

8、3)求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题一般按以下步骤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各物质的其实浓度、转化浓度、某时刻浓度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例如反应:2A + 3B C起始浓度(或mol/L) a b c转化浓度(或mol/L) 2x 3x x某时刻浓度(或mol/L) a-2x b-3x c+x 3.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例如锌与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的反应快慢)测量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或者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用的时间。注意:测量时,运用控制变量法。4.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1)“一看”:看单位是否一致。不一致要统一。(2)“二化”:若比较的是两个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则应该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

9、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将其转化成同一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3)“三比较”:满足前两个条件后,数值大的则化学反应速率快。5.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确定化学方程式(1)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2)根据各物质的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系数(3)看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变化),反应方程式要用可逆符号。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有效碰撞理论1.有效碰撞: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之间的碰撞2.活分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活化分子,本身具有较高的能量3.活化能:活化分子最低能量与普通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4.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个数与总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

10、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1.浓度(P20高锰酸钾溶液与不同浓度的草酸反应速率比较)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结论: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小。原因: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加,反应速率也就增大了。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2.压强(对于气体反应来说)结论:增大压强(减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增大容器容积)相当于

11、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原因:同浓度。3.温度(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硫酸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原因: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因此增大。【科学探究】4H+4I-+O2=2I2+2H2O试剂添加顺序:KI溶液-淀粉-H2SO4溶液。热水中先变蓝。4.催化剂结论: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体系中含有的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都提高,从而使有效碰撞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加快。表格:

12、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第三节 化学平衡一 化学平衡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

13、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例举反应mA(g)+nB(g) pC(g)+q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V(正)=V(逆)平衡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

14、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Mr一定时,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3)在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