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的检修规程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1378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压器的检修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变压器的检修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变压器的检修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变压器的检修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变压器的检修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压器的检修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压器的检修规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变压器本规程适用于电压等级在635kV的国产油浸电力变压器、6kV及以上厂用变压器和同类设备,如消弧线圈、调压变压器、静补装置变压器、电脱盐、电精制变压器、并(串)联电抗器等。对箱式变压器、国外进口的油浸电力变压器及同类设备可参照本规程并按制造厂的规定执行。本规程适用于变压器标准项目大、小修和临时检修。不包括更换绕组和铁芯等非标准项目的检修。1 周期与项目1.1 检修周期1.1.1 变压器小修系指在变压器外部进行的检查和处理工作。小修周期为每年一次,必要时随时进行。1.1.2 变压器大修系指吊芯检查和修理,或事故后的恢复性修理。主变压器及主要现场用变压器大修周期为510年一次,故障或缺

2、陷修理则可随时进行。1.1.3 箱沿焊接的全密封变压器或制造厂另有规定者,若经过试验与检查并结合运行情况,判定有内部故障或本体严重渗漏油时,才进行大修。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主变压器当承受出口短路后,经综合诊断分析,可考虑提前大修。1.1.4 箱式变压器采用不吊芯结构,如果外观检查正常可不做内部检修,如需检修可参照制造厂说明书执行。1.1.5 运行中的变压器,当发现异常状况或经试验判明有内部故障时,应提前进行大修;运行正常的变压器经综合诊断分析良好,主管工程师批准,可适当延长大修周期。1.2 检修项目1.2.1 小修项目1.2.1.1 检查高低压侧引出线、电缆头、软连接等。1.2.1.2 检查并消

3、除已经发现而又能就地消除的缺陷。1.2.1.3 检查并拧紧套管引出线接头。1.2.1.4 放出储油柜中的污油,清扫油面计,必要时加油。1.2.1.5 变压器油保护装置、放油阀门、堵头等处的密封垫或器件的检查及更换。1.2.1.6 套管密封、顶部连接帽密封衬垫的检查,瓷绝缘的检查、清扫。1.2.1.7 瓦斯继电器及温度计的检查和校核。1.2.1.8 充油套管检查及本体补充变压器油。1.2.1.9 检查及更换硅胶。1.2.1.10 不需吊芯进行的散热器、安全气道和储油柜的检查和修理。1.2.1.11 油箱及附件的外部除锈涂漆。1.2.1.12 测量变压器高、低压绕组直阻及分接开关接触电阻等。1.2

4、.2 大修项目1.2.2.1 检修前摇测绝缘电阻、高低压侧直阻测量,并做好记录,与历史数值进行比较,出入较大者应查明原因,方可检修。1.2.2.2 对绕组、引线的检修。1.2.2.3 对分接开关的检修。1.2.2.4 对铁芯、穿芯螺丝、轭梁、线圈压紧装置、垫块及各紧固件的检修。1.2.2.5 油箱、套管的检修。1.2.2.6 大盖、套管、分接开关密封衬垫的更换。1.2.2.7 油箱内部的清洁及大修后外壳除锈、涂漆。1.2.2.8 对绝缘进行干燥处理。1.2.2.9 变压器吊芯。2 主体检修2.1 吊芯2.1.1 变压器吊芯,应满足以下要求:2.1.1.1 一般应选择晴天进行;2.1.1.2 应

5、尽量缩短器身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从放油开始计算,器身与空气接触时间不应超过下列规定: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5%时16h;空气相对湿度大于65%而小于75%时12h;2.1.1.3 做好防潮、防尘工作。2.1.2 变压器吊芯前应测量一、二次绕组之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吊芯时应注意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2.1.3 起重工作及注意事项:2.1.3.1 起重工作应分工明确,专人指挥,并有统一信号; 2.1.3.2 根据变压器钟罩(或器身)的重量选择起重工具,包括起重机、钢丝绳、吊环、U型挂环、千斤顶、枕木等; 2.1.3.3 起重前应先拆除影响起重工作的各种连接; 2.1.3.4

6、如系吊器身,应先紧固器身有关螺栓; 2.1.3.5 起吊变压器整体或钟罩(器身)时,钢丝绳应分别挂在专用起吊装置上,遇棱角处应放置衬垫;起吊100mm左右时应停留检查悬挂及捆绑情况,确认可靠后再继续起吊; 2.1.3.6 起吊时钢丝绳的夹角不应大于60,否则应采用专用吊具或调整钢丝绳套; 2.1.3.7 起吊或落回钟罩(或器身)时,四角应系缆绳,由专人扶持,使其保持平稳; 2.1.3.8 起吊或降落速度应均匀,掌握好重心,防止倾斜; 2.1.3.9 起吊或落回钟罩(或器身)时,应使高、低压侧引线,分接开关支架与箱壁间保持一定的间隙,防止碰伤器身; 2.1.3.10 当钟罩(或器身)因受条件限制

7、,起吊后不能移动而需在空中停留时,应采取支撑等防止坠落措施; 2.1.3.11 吊装套管时,其斜度应与套管底座的斜度基本一致,并用缆绳绑扎好,防止倾倒损坏瓷件; 2.1.3.12 采用汽车吊起重时,应检查支撑稳定性,注意起重臂伸张的角度、回转范围与邻近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并设专人监护。2.1.4 器身吊出油箱后,不应长时间吊在空中滴油,可在箱体上放置横梁,将器身放在上面,此时钢丝绳可稍微放松,但仍应起保护作用。亦可将器身吊下放入油盆中。2.2 铁芯和线圈的检修2.2.1 铁芯检查2.2.1.1 检查铁芯各部螺栓有无松动,有无防松动措施,特别应检查吊杆螺栓和拉紧螺栓的情况。2.2.1.2 检查穿

8、芯螺栓和轭铁梁的绝缘电阻,用1000V或2500V兆欧表测量,其值应大于10M,穿芯螺栓和轭铁梁一端与铁芯连接者,测量时应将连接片断开,不能断开者,不进行此项工作。2.2.1.3 检查铁芯有无局部过热变色现象,检查铁芯叠装质量以及接地铜片是否安装良好。2.2.1.4 铁芯油道是否畅通,油道衬条应无损坏松动,所有穿芯螺栓应紧固,其它所有各部螺丝都应紧固,并有防松措施,木质螺丝应无损坏,防松绑扎完好。2.2.2 线圈检查2.2.2.1 线圈绝缘应完整,表面无变色,不脆裂,无电弧烧伤痕迹,段间的间隔衬垫应牢固无松动。用眼睛观察绝缘层老化情况,根据运行经验,可分为四级,如表1所示。2.2.2.2 检查

9、铁芯与线圈之间的油道,一、二次线圈间油道、段间油道等是否畅通,撑条、垫块是否松动移位,一、二次线圈无移动变位,线圈表面应无油泥。2.2.2.3 线圈上下垫块或垫板应压紧无松动,各相线圈排列整齐无变形,线圈间绝缘隔板稳固。2.2.2.4 引出线绝缘包扎紧固无破裂,引出线固定牢固,与导电杆连接应拧紧,接触良好,其电气距离可参考表2所列要求。2.2.2.5 铁芯、线圈检查完后,将其放入已清扫好的油箱,应用合格的变压器油进行冲洗,并从箱底放油阀处将油放净。冲洗用油最好预先加热,冲洗完毕立即将合格的变压器油注至淹没铁芯上部为止。表1 绝缘老化程度表级别绝 缘 状 态说 明一绝缘层软而韧,有弹性,颜色淡而

10、鲜,用手压无永久变形绝缘良好二绝缘层硬而坚,颜色较深,用手压无变形,不裂不脱落合格三绝缘层硬而脆,颜色暗而发乌,用手按压有轻微裂纹或变形不可靠四绝缘层已老化发脆,用手按压时即裂开或脱落,已不能使用绝缘老化表2 电力变压器内电气距离油中引线沿木质夹 油中套管导电部分具的最小对地距离 的最小对地距离电压(kV)距离(mm)电压(kV)距离(mm)6306253510035902.2.3 线圈重绕2.2.3.1 线圈的绕向分“左绕”与“右绕”两种,线圈绕向三相必须一致,并与原绕向相同。2.2.3.2 线圈的换位:2.2.3.2.1 多根导线并绕的线圈中,应有相等的电阻与电抗(漏磁感抗)值,亦即要求并

11、联导线长度均相等,从而并联导线之间不产生平衡电流及由它所引起的附加损耗。因此,在绕制过程中必须换位;2.2.3.2.2 通常有三种换位方法,即为完全换位,分组换位和均布换位;2.2.3.2.3 换位时应在换位处的间隙用楔形绝缘纸垫平,并用0.25mm的直纹布带将楔形纸条扎紧在导线上;2.2.3.2.4 在导线换位的弯折处垫0.30.5mm的绝缘纸槽,下面一组纸槽槽口向下,上面一组纸槽槽口向上,纸槽外包厚0.25mm的直纹布带,半叠包一层。2.2.3.3 线圈的出头绝缘包扎应按工艺要求进行,保证绝缘强度,其包扎长度不得小于50mm。2.2.3.4 线圈的绕制方法:2.2.3.4.1 双筒式线圈直

12、接绕在线模上,为了增强线圈机械强度应在圆周上放56处拉紧用布带,起头处应有一根,绕线时用木锤打紧线匝,同时把拉紧用布带编织在线匝间,多层圆筒式、连接式、螺旋式绕在绝缘纸板上或其撑条上,其撑条长度应等于线圈轴向尺寸加60mm,待线圈干燥处理后将撑条与绝缘纸板切齐;2.2.3.4.2 为了便于套装端绝缘,绕制时起端适当留出一段撑条长度。对筒式线圈如用胶木圈作端绝缘时,应在周围用布带扎紧35处,并用导线压紧,布条应放在撑条位置上;2.2.3.4.3 层间有油隙撑条时,应加置临时撑条,对连续式、螺旋式线圈,段间油隙事先按尺寸要求配好垫块厚度,串在撑条上,边绕线边移置垫块;2.2.3.4.4 连续式线圈

13、的奇数线段需要进行翻迭。翻迭过程中,为保证线圈的紧度,要用冲击力拉紧末端,使各匝间靠紧;2.2.3.4.5 在绕第三段和以后的奇数段时,要用楔形纸使导线和撑条接触后再绕临时线段,楔形纸条放置的位置必须找准,否则将影响线段的紧度;2.2.3.4.6 段间换位处如有分接引出线时,可将换位提前或落后一个撑条间隙;2.2.3.4.7 对于匝数不足一层而径向尺寸较小时,可用纸板条填补平整,使各段外径尺寸一致,垫纸条时应均匀分布在各匝间;2.2.3.4.8 线圈绕完后,应将布带沿线圈圆周绕缠绑紧,以防松散。2.2.3.5 线圈的干燥、浸漆和烘干要求:2.2.3.5.1 线圈绕完后需进行干燥处理。干燥之后,

14、将线圈轴向尺寸压缩到所要求的高度再修整外形,其烘干温度不高于110,不低于100,其干燥时间为1012h。2.2.3.5.2 线圈干燥后应尽快浸漆。浸漆时,线圈温度应在7080之间,浸入漆中不少于10min,以漆面不翻起泡沫为止,取出后滴净余漆(不少于30min),使线圈各处不存在漆泡或漆瘤等,再放在干净地方凉干1h;2.2.3.5.3 烘干处理:浸漆凉干后的线圈再次送入干燥室,此时线圈温度不高于60。在7080预热3h,再升高到110120烘干,连续式和螺旋式烘16h,圆筒式烘20h,以漆完全干透,表面不粘手为准。3 附件检修3.1 调压装置分接开关检修3.1.1 检查分接开关机械转动是否灵

15、活,有无卡死、松动现象,油封是否漏油。3.1.2 转动接点应正确地停留在各个位置上,且与指示器的指示位置一致。3.1.3 各接点与线圈连接应紧固、正确。3.1.4 触头表面清洁,不应有灼迹和疤痕,接触紧密,弹力充足而平衡,必要时可用丙酮清洗动、静触头表面,或者用00#砂布打磨,但不允许用粗砂布或锉刀打磨。3.1.5 传动装置的各机械连接部分应牢固可靠,各部分螺丝、弹簧、销子应完整无损。3.1.6 所有绝缘件、胶木筒、胶木管、胶木杆、胶木座板应无裂纹及变形。3.1.7 分接开关检修完毕,应测量其接触电阻,使之符合DL/T 596-1996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3.2 套管的检修3.2.1 套管表面应清洁无垢,无破损裂纹,无放电痕迹。3.2.2 对浇装式套管,法兰浇灌应严密牢固,无渗漏,螺栓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