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0258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讲义(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满足生产过程要求,但对一些较复杂的过程或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单回路控制系统往往难以满足要求。例如:,过程可控性较差,具有明显的时变性或非线性,干扰变化剧烈,且幅度较大,控制性能要求较高,过程参数之间存在严重关联,为此,在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串级、前馈等较复杂的控制系统,以提高控制品质。,第一节 串级控制系统,反应釜温度的单回路控制,控制通道时间常数较大,容量滞后也较大,控制作用不及时,系统克服扰动的能力较差,不能使反应温度达到工艺要求。,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反应釜温度的串级控制,串级控制系统由主回路(主环)与副回路(副

2、环)组成,副调节器具有“粗调”作用,主调节器具有“细调”作用,提高了控制品质。,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串级控制系统与单回路控制系统相比较,结构上多了一个副回路,因而具有以下特点:,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二次扰动,从而大大减小了二次扰动对主参数的影响;副回路的存在,使得控制作用的总放大系数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控制性能都比单回路控制系统有了明显提高。,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缩短了振荡周期,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控制质量。,对负荷和操作条件的变化适应性强。,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虽然串级控制系统有许多特点,但其所用仪表多,参数整定较繁琐,所以单回路控制系统若能满足生产要求,就不必选用

3、串级控制等复杂系统。,应用于容量滞后较大的过程,应用于纯延迟较大的过程,应用于参数相互关联的过程,应用于干扰变化剧烈且幅度大的过程,应用于非线性过程,1. 适用于容量滞后较大的过程:选容量滞后较小的辅助变量,减小时常,提高频率。(图68),2. 适用于纯滞后较大的过程:(图69, )工艺要求:过滤前的压力稳定在250Pa;特点:距离长,纯滞后时间长。仿丝胶液压力与压力串级控制。,3. 适用于干扰变化剧烈、幅度大的过程:,工艺要求:汽包液位控制,特点:快装锅炉容量小,蒸汽流量与水压变化频繁、激烈三冲量液位串级控制。 (图610),同一种介质控制两种参数(图611) 单回路控制:两套装置,不经济又

4、无法工作; 常压塔塔顶出口温度和一线温度串级控制。,4. 适用于参数互相关联的过程:,特点:负荷或操作条件改变导致过程特性改变。若:单回路控制,需随时改变调节器整定参数以保证系统的衰减率不变;串级控制,则可自动调整调节器的整定参数。,(图612)合成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换热器呈非线性特性,注意:串级控制虽然应用范围广,但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优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5. 适用于非线性过程,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主参数的选择与主回路的设计,副参数的选择与副回路的设计,主、副调节器调节规律的选择,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控制参数的选择,串级控制系统由主回路和副回路组成,主回路是一定

5、值控制系统,副回路是一随动控制系统。,主参数的选择与主回路的设计,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回路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对于主参数的选择与主回路的设计,基本上可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行。,凡直接或间接与生产过程运行性能密切相关,并可直接测量的工艺参数,均可选作主参数;,若条件许可,可选质量指标为主参数。否则,应选一个与产品质量有单值函数关系的参数为主参数;,主参数必须具有足够大的灵敏度;,主参数的选择应符合工艺过程的合理性。,副参数的选择与副回路的设计,副参数的选择应使副回路的时间常数小,时延小,控制通道短,使等效过程的时间常数大大减小,从而加快系统的工作频率,提高响应速度,缩短过渡过程时间,改善系统

6、的控制品质;,应使主、副过程的时间常数适当匹配,原则上,主、副过程的时间常数之比应在310之间;,a):燃料油压力为主要干扰; b):燃料油粘度、成分、热值、处理量为主要干扰,副回路必须包含被控过程中变化剧烈、频繁且幅度大的主要扰动,并尽可能多地包含一些扰动;,冷剂液位为副参数,投资少,控制质量不高; b) 冷剂蒸发压力为副参数,投资多,控制质量较高。选择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副回路的设计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控制参数的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控制参数的选择,大致与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相同。,选择可控性好的参数作为控制参数;,所选择的控制参数必须使控制通道有足够大的放大系数,且大于主要扰

7、动通道的放大系数,以实现对主要扰动进行有效控制,并提高控制质量;,所选控制参数必须使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较小,灵敏度较高;,选择控制参数应同时考虑经济性和工艺的合理性。,主、副调节器调节规律的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调节器起定值控制作用,副调节器起随动控制作用。,主参数是工艺操作的主要指标,允许波动范围很小,一般要求无余差,因此,主调节器应选PI或PID调节规律。,副参数的设置是为了保证主参数的控制质量,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允许有余差,因此,副调节器选P调节规律,一般不引入积分和微分作用。若选流量为副参数,为保持系统稳定,可采用PI调节规律。,根据工艺生产安全等原则,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

8、,根据生产工艺条件和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确定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根据主、副参数的关系,决定主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确定方法:,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燃油阀气开,副对象为正过程,副调为反作用调节器;主对象也为正过程,主调为反作用调节器,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总体上,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回路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要求主参数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其品质指标与单回路定值控制系统一样。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只要求副参数能快速而准确地跟随主调节器的输出变化即可。,逐步逼近法,当主、副过程的时间常数相差不大,主、副回路的动态联系较密切时,系统整定可反复进行,逐步逼近。,主回路断开,按照单

9、回路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法(如衰减曲线法),整定副调节器参数 ;,主回路闭合,副回路作为一个等效环节,按单回路系统的衰减曲线法,整定主调节器参数 ;,按上步所得结果,在主回路闭合情况下,整定副调节器参数 ,完成一个逼近循环。若满足要求则 、 为所求调节器参数。否则,继续上述方法,逐步逼近,直至满足质量指标要求为止。,两步整定法,若主、副过程的时间常数之比 在310范围内,可在副调节器参数整定后,将副回路作为主回路的一个环节,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整定主调节器的参数。,在工况稳定、主回路闭合情况下,主调节器纯比例作用, ,用4:1衰减曲线法得到副调节器的比例度 和操作周期 ;,将副回路等效成

10、一个环节,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主调节器的比例度 和操作周期 ;,两步整定法,根据 、 、 、 ,按衰减曲线法整定公式,计算主、副调节器的参数 、 和 ;,按先副后主、先比例后积分再微分的次序,调整主、副调节器参数,直至系统质量达到满意为止。,例:在硝酸生产过程中,有一个氧化炉温度与氨气流量的串级控制系统。炉温为主参数,工艺要求较高;氨气流量为副参数,允许一定范围变化。主调节器采用PI控制规律,副调节器采用P控制规律,试用两步整定法整定主、副调节器参数。,两步整定法,令主调节器 ,用4:1衰减曲线法得副调节器的 , ;,根据上述结果,得主、副调节器的参数为:,将副调节器 ,用4:1衰减曲线法得主调节

11、器的 , ;,主调节器:,副调节器:,一步整定法,根据副过程的特性或经验,先确定副调节器参数,然后按单回路系统的方法整定主调节器参数。,工况稳定,系统纯比例作用,由 或由经验确定 ,并将其设置在副调节器上;,按单回路系统的衰减曲线法,整定主调节器参数;,观察控制过程,根据 与 相互匹配的原理,适当调整调节器参数,使主参数满足工艺要求。,在参数整定过程中,若出现共振,只需加大主、副调节器中任一调节器的参数,即可消除共振。,一步整定法,例:在石油裂解气冷却系统中,通过液态丙稀的气化吸收热量,保持裂解气出口温度的稳定。为此,设计了一个裂解气出口温度与丙稀气化压力的串级控制系统,主调节器采用PID控制

12、规律,副调节器采用P控制规律,试用一步整定法整定主、副调节器参数。,由于副参数为压力,反应快,滞后小,比例度可选小一些,故选副调节器的 ;,根据上述结果,得主、副调节器的参数为:,将副调节器 ,用4:1衰减曲线法得主调节器的 , ;,主调节器:,副调节器:,一步整定法,比例积分控制 PI 或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PID,比例控制P,一、串级控制规律,二、参数整定方法,先整定副回路参数,后整定主回路参数,先设置副回路参数,一步整定主回路参数,二、参数整定方法,二、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调试,串级系统结构图,1、准备工作,二、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调试,1、准备工作,二、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调试,二、液位串级

13、控制系统的调试,三、串级控制的特点及参数选择,1、串级控制特点,2、串级控制的应用场合,3、主、副变量的选择,第二节 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是按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补偿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以消除偏差。反馈控制总是滞后于扰动,是一种不及时的控制。,前馈控制又称扰动补偿,是按照引起被控参数变化的扰动大小直接进行控制的,以补偿扰动的影响,使被控参数不变或基本保持不变。,生产过程中,通过换热器用蒸汽对冷物料进行加热,最主要的扰动是冷物料的流量。,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干扰 一方面通过干扰通道 影响 ,另一方面 经测量装置和前馈控制器 产生控制作用,再经控制通道 影响 。,扰动完全补偿的条件

14、为:,即,前馈控制的特点,前馈控制只能抑制可测而不可控的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前馈控制是一种开环控制。,前馈控制是一种按扰动大小进行补偿的控制。它通过前馈调节器和控制通道的作用,及时有效地抑制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而不像反馈控制那样,待被控参数产生偏差后再进行调节。,前馈调节器的调节规律与常规PID调节规律不同,它是由过程特性决定的, 。,前馈控制的局限性,前馈控制是减少被控参数动态偏差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却无法实际应用,主要原因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使被控参数变化的扰动很多,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干扰设计一套独立的前馈控制。,对不可测的干扰无法实现前馈控制。,前馈调节规律由过程特性 和 决定,

15、要得到其精确值较为困难。,为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通常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利用反馈控制使系统在稳态时能准确地使被控参数等于给定值;而在动态时,依靠前馈控制有效地减少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动态影响,提高控制质量。,复合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式:,设计步骤: 1)独立设计反馈控制系统; 2)再设计前馈补偿器,与前馈补偿器无关。,前馈控制系统的选用原则,经济性原则。,当系统中存在变化剧烈、幅值大、可测而不可控的干扰时,反馈控制难以克服其对被控参数的影响,而工艺生产对被控参数要求十分严格,为改善和提高系统控制品质,可引入前馈控制。,当控制通道滞

16、后大,其时间常数比干扰通道的时间常数大,反馈控制不及时,控制质量差,此时应选用前馈控制,以提高控制质量。,当主要干扰无法用串级控制方法使其包含在副回路内,或副回路滞后过大,此时应选用前馈控制。,2. 复合控制系统应用实例,(1)蒸发过程的浓度控制(图619),5073溶液沸点与水沸点之 温差(被控量)进料溶液浓度、温度、流量,加热蒸汽压力、流量,方案:蒸汽流量为前馈信号、温差为反馈信号、进料溶液为控制参数的复合控制,(2)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水位控制的重要性。,影响因素:蒸汽用量(不可控)、给水流量(选为控制参数),问题:“虚假水位”。影响控制效果。,解决方案:蒸汽流量为前馈信号,给水流量为副参数,水位为主参数 前馈反馈串级控制(图620),第三节 大滞后过程控制系统,大纯滞后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附加纯滞后特性后,会使广义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