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1月修订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0126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1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1月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1月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1月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1月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1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1月修订(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概况3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4第二节 煤 层4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5第四节 地质构造6第五节 水文地质6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6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7第二章 采煤方法8第一节 巷道布置8第二节 采煤工艺11第三节 设备配置15第三章 顶板控制17第一节 支护设计17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24第三节 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26第四节 矿压观测33第四章 生产系统34第一节 运 输34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36第三节 排 水42第四节 供 电42第五节 通讯照明46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8第一节 劳动组织48第二节 作业循环48第三节 主要技术

2、经济指标50第六章 煤质管理51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52第一节 一般规定52第二节 顶 板56第三节 防治水58第四节 爆破58第五节 “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60第六节 运 输63第七节 机 电66第八节 其它68第八章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69第九章 安全质量标准化74第十章 预防瓦斯措施77第一章 概况工作面概况:该工作面位于11采区上部,上邻F43断层,下为1102采空区,西为井筒保护煤柱,东邻1111二阶段采空区。开采水平-66m,地面标高+112m,工作面标高为-45m-67.5m。地面无建筑物、铁路及河流。该采面所采煤层为二1煤层,厚度2.0m5.0m,平均3.5m。采面走向长200

3、m,倾斜长20m80m,平均50m,面积10000m,顶分层采高2.2m,工业储量约3.3万吨,可采储量约3.14万吨,顶分层可采期为3个月左右。煤层无自然倾向性,煤尘无爆炸性,无地温影响,无地压影响。煤层走向N55E、煤层倾向S35E,煤层倾角1418,平均17,煤质为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优质无烟煤。地质情况:回采工作面煤层构造简单,整体为一单斜构造,工作面内无断层和褶曲构造。上顺槽上帮有一不规则走向断层F43,该断层大致走向N66E,倾向S24E,倾角75,落差04.5m,密闭良好不导水。瓦斯地质情况:该工作面煤层内瓦斯含量较小,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1m3/min,相对涌出量为23

4、m3/t。水文地质情况: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L8灰岩厚5-10m,L8灰岩顶到二1煤底3042m,隔水层以中粒砂岩和泥岩为主,隔水性较好,由副井底长观孔观测L8灰岩水压为1.07Mpa。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以中粗粒砂岩为主,厚度约10.8m,呈深灰色、块状、坚硬;直接顶以泥岩为主,厚度00.8m,呈深灰色、块状;伪顶以炭泥质岩为主,厚度00.2m,呈深黑色、薄层,含植物叶部化石;直接底以泥岩为主,厚度为1.29m,呈深灰色、薄层状;老底以粉砂岩为主,厚度4.1m,呈黑灰色、薄层状。在回采期间,上顺槽以下10m范围内应注意加强底板水情观测,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回采,撤人到安全地点,采取

5、措施,进行处理。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水平名称-66m采区名称11采区地面标高+112m井下标高-45m-67.5m地面的相对位置矸石山正东约270m。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均为农田,地面无建筑物、铁路及河流。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该工作面位于11采区上部,上邻F43断层,下为1102采空区,西为井筒保护煤柱,东邻1111二阶段采空区。走向长度(m)200倾斜长度(m)2080面积(m2)10000第二节 煤 层煤层情况表(表二)煤层厚度(m)(2.05.0)平均3.5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度)平均15开采煤层硬度(f)0.51.5煤 种无烟煤

6、稳定程度中等稳定煤层情况描述1111三阶段顶分层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但在接近停采线时有薄煤区,平均煤厚为3.5m。煤层结构简单,走向N55E、倾向S35E,平均倾角150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第四节 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该回采工作面内无断层,上顺槽上帮有一不规则走向断层F43,该断层大致走向N66E,倾向S24E,倾角75,落差04.5m,密闭良好不导水,对回采影响不大。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该回采工作面内无褶曲。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无影响.第五节 水文地质一、工作面涌水量正常涌水量:0.1m3/min最

7、大涌水量:0.3m3/min二、含水层分析:主要含水层为L8灰岩,厚度5-10m,其顶界面距工作面煤层底板3042m,隔水层岩性主要是中粒砂岩和泥岩为主,隔水性较好,由副井底长观孔观测L8灰岩水压1.07Mpa,预计该工作面不会突水。三、其它水源分析: 无其他水源。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表五)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21m3/min相对涌出量为23m3/tCO0.10.3煤尘煤炸指数煤尘无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无自然倾向地温危害无危害冲击地压危害无危害二、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无三、地质部门建议:1、初采期间应控制好顶板,制定初次采煤、初次放顶措施。2、上顺槽下10m左

8、右为托顶煤掘进,回采时应挑顶煤,沿顶板回采。3、上顺槽距离断层较近,如局部压力增大,应加强对上顺槽的维护。4、工作面内有3条废巷,其中11采区运输大巷(料石砌碹)为走向巷道,其余2条为四贯风(矿工钢支架)和三贯风(料石砌碹),回采期间应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5、局部薄煤层,应控制采高。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工作面工业储量:据公式工业储量:3.3万吨W1=LQhr式中: W1:3.3万吨; L: 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200m;Q: 工作面倾向可采长度:50m;h: 工作面分层开采,顶分层采高2.2m;:煤容重:1.5t/m3;工作面可采储量:据公式可采储量:3.14万吨W2=W1C式中:

9、 W2:可采储量:3.14万吨;W1: 工业储量:3.3万吨 ;c: 工作面回采率:95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3个月工作面服务年限 =(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12=(200/54)/12=0.309年3个月第二章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布置,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爆破落煤,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顶板,齐梁直线柱布置。支护型式为“三梁四柱”,采高2.2m。最大控顶距3.6m,最小控顶距2.4m。第一节 巷道布置 一、采面巷道布置概况该工作面为顶分层工作面,上、下顺槽及开切眼均沿煤层顶板布置,采用矿工钢梯形断面支护,断面积5.5;上、下

10、顺槽巷道上帮扎角距均为0.8m,下帮扎角距均为0.3m,开切眼两帮扎角距均为0.5m;高度1.9m。 二、工作面运输巷:下顺槽长度200m。 三、工作面回风巷:上顺槽长度230m。 四、工作面切眼:长度75m。 五、联络巷:无 六、溜煤眼:无 七、硐室及其它巷道:无 附图: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图工作面上、下顺槽断面图工作面开切眼断面图第二节 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该工作面为炮采工作面,边采边准,昼夜1个半循环,循环进度1.2m。工艺流程为:打眼放炮挂梁攉煤支柱推移刮板运输机回柱放顶打眼放炮。 打眼放炮应为:打眼装药放炮二、炮眼布置及爆破图表 炮眼布置方式: 三花眼布置1、炮眼布置图:2、爆

11、破 图 表炮眼名称眼深m角 度距顶m距底m眼数个炸药雷 管万吨耗封泥长度水平垂直每孔kg计kg每孔个计个炸药kg雷管个腰眼1.275+100.81.4550.211155505.12525.30.8底眼1.375-101.80.4550.211155505.12525.30.8合计1100.42221101010.25050.61.63、简要说明:1、每孔必须装一个水泡泥,剩余部分用黄土按规定装。2、必须正向装药,串联放炮,采用毫秒雷管爆破。3、炮眼布置、装药量按采高2.2m和每循环炮眼的100计算,局部变动时由放炮员和班组长共同商议后确定。4、一次拉炮距离不得超过5m。5、爆破使用3段毫秒电

12、雷管(1段:灰红;2段:灰黄;3段:灰蓝)6、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三、装运煤工作面放炮后,由人工将崩落的煤装入刮板运输机,由工作面运至下顺槽,由下顺槽至进风斜巷,在11采区运输大巷装车点装车。四、工作面支护及采空区处理1、支护形式: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齐梁直线布置,最大控顶距3.6m(三梁四柱),最小控顶距2.4m(二梁四柱)。2、支护质量和裱褙要求 支护质量工作面支柱实行编号管理。支柱打成一条直线,排距: 煤壁侧800mm 、老塘侧1200mm、偏差均不得超过100mm;柱距500mm,柱距偏差不得超过100mm;梁端头距煤壁不得大于200mm。新暴露的顶板要及时

13、支护。支柱支设迎山有力,迎山角35,工作面不准有空载柱。支柱钻底量不得大于100mm,除煤壁侧支柱外,支柱要穿柱鞋,工作面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11.4Mpa(90KN),煤墙帮柱初撑力不得小于6.5Mpa(50KN),放顶后重新栽的柱,初撑力不得小于3.8 Mpa(30KN),达不到规定要进行二次补注液;在工作面推移刮板运输机时,拐弯段运输机旁支柱作为临时点柱支护,此段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3.8Mpa (30KN)。运输机移到位后,重新栽好的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11.4Mpa(90KN)。工作面配齐水平销,挂梁后水平销要打紧打牢,禁止将水平销立插,正常情况下的插入方向是小头朝工作面上方,禁止用木楔或其它材料代替水平销。煤层变化时,可以适当调整采高,但支柱不得超高使用(活柱伸出量不得超过600mm);需要降低采高时,活柱伸出量不得小于200mm。损坏的顶梁和失效的支柱,要立即更换。工作面顶梁挂设平直,梁小头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