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心理健康要素-一-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10104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0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与心理健康要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文化与心理健康要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文化与心理健康要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国文化与心理健康要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国文化与心理健康要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与心理健康要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与心理健康要素-一-(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化与心理健康要素 第一讲:东方文化与非现代健康观,罗 非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luof,1,我们究竟想做什么?,目的:以东方文化与心理人文为背景,探讨健康并探索其实现途径 依据:古今文献记载与实践体验 态度:以事实为导师,不依赖权威、知识与经验 形式:材料、阅读、讨论、观赏、实践、反思、小结 总结:书写本课程学习体会与心得,2,我们打算怎么做?,整个课程分七次: 第一讲:绪论,东方文化与非现代健康观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总结,讨论,3,释题:什么是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中国文化不是旗袍辫子、不是愚昧落后、不是唐装汉服 上

2、古三代文明传承 汉、唐、宋文明 明清的自闭与中国文化的衰落 东方文化不是神秘主义 西方的神秘主义 东方的实践哲学 理性的启蒙 中国:中央之国 文化:文明的转化,4,释题:什么是健康观,不是关于健康的概念 不是关于健康的理论 不是关于健康的观点 而是心中看见的健康景象愿景 每个人最终要建立自己的健康观,5,思考与讨论:什么是健康? 在你心目中,健康的你是什么样子的?,6,现代西方世界流行的健康概念,健康的一般定义 没有疾病或者不适 是人类的最大利益 西方健康定义的问题 具体疾病可以定义,健康却不可定义 健康变成了一种纸上谈兵,与事实无关,无从获得的东西 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7,

3、西方医学模式下的疾病,疾病概念:某种外来的、侵犯个人身体并干扰其复杂运转机制的东西 对抗治疗原则 现代医疗服务的定义 利用化学和机械干预手段对抗这种外来力量 专科医学专家对于对抗疾病、维持正常功能来说必不可少 这种观点有时被称为健康的医学模式 这种健康观与人类观可以扩展到人生的很多领域,将不同的法律、社会和宗教问题都视为疾病,需要专家来加以对抗 这种观点有时也称为文明的医学化,8,资料:医学模式下的疾病发展阶段,发病前期 此时个人人格、环境和特殊问题相互作用,决定了发病风险 发病期 此时产生实际的问题和症状 医疗手段 发病前期中的医疗手段包含早期预防以降低发病风险 发病期之后,处理的选择是基于

4、门诊的次级治疗或住院进行的三级治疗 在发病前期中,某些保护性因素可能延缓疾病的发展或促使其康复 西方人常把灵性、宗教和东方的东西一道视为一般保护因素,而不是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法,9,医学模式的身心分离问题,传统西方医学模式倾向于分割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其依据是疾病症状的本质主要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 这种划分反映了一种二元论的理解,即身体和头脑以某种方式分离 许多史学家将这种信仰追溯到Rene Descartes (1596-1650)的早现代哲学 这种二元论被大部分最新潮的思想所摒弃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有很强的相互联系(例如, Merrill & Salazar, 2002

5、),10,西方人提出的广义健康概念,广义的健康概念超越了医学模式,它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在避免生病的同时,健康还包括一些正面的品质,比如生命有意义、主动参与、生产力等 在这种观点之下,疾病的涵义超过了单纯的对机体功能的干扰;它也可以破坏我们的关系,并产生人生意义方面的问题 他们由此认为,健康与疾病有根本的灵性成分(Rowe Kinsley, 1995, p. 152) 全面健康模型的特点 它关注多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而不是零碎的健康方式 它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我们人生许多方面的整体状态 问题:仍然是纸上谈兵,无法落实,11,最主要的问题:理论贫乏,生命科学、心理科学最缺乏

6、的是先进的理论 物理学发展途径的启示 力、热、电、光学 现代物理学 生命科学新理论的可能性 生命力学? 生命热学? 生命电学? 生命光学? 产生新理论的途径是什么?,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3,资料:基督教的健康观,基督教从耶稣时代起就关注治疗和健康 教堂治疗从二世纪开始流行,但当时强调的是治疗灵魂 躯体痛苦也是关注对象,但早期基督徒也将痛苦视为成长和与基督认同的机会 当时社会的传统观点是厌恶痛苦,认为需要避免或忍受 在早期基督教观念中,健康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涉及身、心和灵的整个人 健康是一个整体的全方位现象,它不仅表现为没有身体疾病,也表现为如欢乐等积极情感状态以及关爱他人等行

7、为 治疗不仅包括身体也包括灵魂的修复,14,基督教对现代派健康观的批判,基督教神学家认为,当代健康观脱胎于现代主义和实证主义的人类观,而这些人类观是由问题的 现代世界从本质上是一种治疗文化,其中的问题被定义为疾病,而消灭这些疾病就是社会和人生的终极目标 现代文化代表一种倾向,即排斥宗教健康观而接受所谓“疗法”:能够维持健康和个体社会功能正常的各种东西 每种文化都有治疗的一面,它们一般都认同宗教和道德要求的有益性。然而在当今社会中,治疗主义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旧的宗教和伦理内容仅在其具有治疗潜力时才会得以保留,从而将道德医学化,15,基督教眼中“疗法文明”的隐含假设,健康是道德中性的,可以存在

8、于多种不同的价值观和人格的框架中,因此健康不必包括强制性的核心价值观 满足先天本能就实现了人的完善,因此冲动释放是首要治疗工具,而不是自我控制;希望转变是一种没有意义的理想 健康的人生应当关注当下和每一天,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终极”或“神圣”的东西上 弗洛伊德认为询问人生意义本身就是一种病态,因为除了个人私欲的满足之外别无意义 治愈或完美是不可能的;应以增强满足本能的个人能力为目标。 培根主义科学理想:提高力量与自由,而不必遵循理想来做抉择 例如,精神分析提供了提升自由的技术,却不排序,不决定价值 反对把社团作为积极力量的观点;社团是某种方便人们共同生活并寻求冲动释放的东西 弗洛伊德认为社团或

9、文化不能作为治疗手段,个人主义的自我才是必须的中心,拒绝承诺才是治疗手段,16,基督教对现代派健康观的批判,基督教反对宗教是一种疗法的观点 认为宗教所宣称的真理并不全是、甚至也不是部分地关于健康的,而是关于恰当的行为以及人生的本质和归宿的 宗教传统是为了帮助人们不论疾病或健康都共同生活在世界上 它涉及到发生在深层水平上的灵性治愈,它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带来身体上的治愈 在基督教中,未来的希望和承诺在于别处 治愈是新事物到来的标志而不是其终结 关注健康不是为了提升个体的需求 而是基于社团成员相互之间以及对陌生人保持友善的理想 用健康取代神成为人们致力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局限的,它代表着对基督教观念和友善

10、理想的抛弃,改变了人们对疾病的态度,让人们变得无助,17,基督教对现代派健康观的批判,基督教反对治疗主义的自我崇拜式目标 在治疗主义文化中,一切都以身体和心理的能力或力量的发展为目的 对力量的关注通过一系列方式表现出来,包括文化的青年化 失去是一种检验手段,可以检验我们所追求的欲望和支持它们的政治体系是否构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 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宗教变成了一种仅仅是满足个人而非满足自身的手段;它变成了为达到特殊目的而被检验或使用的商品。 这种宗教消费主义是对团体传统的破坏,它使神成为简单的商品生产者;人们可以而且也应该把宗教作为将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健康状况的产品;,18,基督教对现代派健康观批判,

11、基督教反对治疗主义文化背后的技术导向性 将宗教看做一种治疗技术的观点代表了一种神秘主义世界观,即万事万物都是有限的,每件事物之间都有交感性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操控一些事物就会影响其他事物 基督教拒绝这种观点,因为它讨论的是人与无穷的力量和至高无上的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对神之依靠的知觉 技术导向性与基督教导向性的差异可以从祈祷态度的转变中看出 技术性祈祷的目的是愿望的满足,是将神圣的力量用于个人目的 这是对祈祷的神秘主义扭曲 真正的祈祷以神为中心 当人自身的灵性中心重新连接时,祈祷把人作为整体治愈 祈祷的要点是关系而不是技术 参与这些实践的人对他人、对疾病和痛苦产生了更为积极的态度,而更少地

12、追求个人满足,19,20,思考与讨论:你怎么看待基督教健康观?,21,资料:印度教的健康观阿育吠陀与瑜伽,22,印度文明的根源,悠久的文明传承 古印度的学问:五明与四吠陀 五明:古印度的五种学问,包括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四吠陀:婆罗门教根本经典,包括 梨俱吠陀:上古赞美诗 娑摩吠陀:祭酒歌咏集 夜柔吠陀:散文体献祭祷词 阿闼婆吠陀:神咒与法术 每一部中又包含本集(诗句与歌词)、梵书(解说与传说)、森林书(祭祀仪式)、奥义书(宇宙人生最高原理)四部分,23,阿育吠陀,古印度医学体系 首次历史记载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的梨俱吠陀 作为阿闼婆吠陀圣典的补充副吠陀 分为八个分支: Kay

13、achikitsa(内科学) Shalakya Tantra(头颈外科学及治疗、眼科学和耳鼻喉科学) Shalya Tantra(外科学) Agada Tantra(毒物学) Bhuta Vidya(精神病学) Kaumarabhritya(儿科学) Rasayana(延缓身体老化的老年学) Vajikarana(生育学),24,印度数论派思想,梵(Brahman)是超越一切的纯粹觉知和意识状态,有两种基本表现形态 神我(purusha),即不受现象世界约束的自由能量,它是纯粹的意识,是思维过程的基础 自性(prakrti),是原始意志和创造潜能,有时也称为太初圣母,将其自身展现于物质世界 在

14、人类经验中,这一纯粹意识最初分裂为知道者,知道的过程和知道的对象三部分 三部分意识与自性共同作用,产生三种元素能量 由知道者产生风 由知道的过程产生火 由知道的对象产生土 这一切构成了物质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包括人体运转在内,25,阿育吠陀的元素能量理论,风、火和土这三种元素能量形成物质身体功能的指导原则 在三种元素平衡时,健康和幸福就会出现;自觉头脑清醒,睡眠安稳,身体机能正常 如果失去平衡,就会产生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平衡点,它与个体的正常身体、认知和人格特征相关 因此阿育吠陀(以及瑜伽)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完善之路 在体内,元素能量通过物理通路运动,但也通过称为

15、气脉的能量通路运动 如果因情绪问题、生理失衡或者饮食不当导致通路阻塞或者流动过度,就会出现问题 人体组织中的化学物质能改变朵萨的品质,因而与正性或负性的情绪和认知品质有关,26,能量与疾病的关系,任何一种元素能量朵萨失去平衡,将出现特征性的身体或心理效应 每种元素能量朵萨都倾向于围绕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发挥作用,因而若一种朵萨出了问题,将引发一系列相应的症状 风元素出现问题影响运动、能量和结肠,导致诸如便秘或腰背痛,以及悲伤、难过、焦虑和恐惧等问题 火元素与代谢和消化系统相连,也与某些脑神经递质以及心脏的脉轮相关,因而火的能量出现问题导致炎症、愤怒、嫉妒和批评 土元素与身体结构、组织和免疫有关,

16、如果土的力量平衡,将促进爱与宽恕的情感;土的力量失衡与依赖、贪婪和充血性疾病有关 土还能影响消化之火和身体代谢,它促进正性的精神品质如心智清醒和逻辑推理,以及正性情绪如快乐和耐心,27,能量的微妙形式,在能量身体水平上,元素能量有三个微妙对应物,它们负责维持生命力、促进健康、以及支持更深水平的瑜伽与冥想修炼 生命之流(ojas)与生命力和免疫有关,它受营养、应激、饮食或运动失衡、人际关系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它维持意识,将意识和物质相联,是自由和爱之能力的源泉 光(tejas)与能量和消化有关 息(prana)与大脑活动有关,并在神我(purusha)和自性(prakrti)之间建立桥梁 现代瑜伽修习者相信,元素能量是具有生化对应物的高度精细的物质或精华,它们组合起来成为昆达里尼(kundalini)的基础,可以在脉轮的通路中流动,28,自性的通用品质,在息的基础上,自性有三种通用品质,或称要素(gunas) 精微能量,是认知、正确行为、灵性目的(将我们推向头脑净化之潜力)的能量 动性,是一种运动、兴奋性和生命活力的品质 惰性,是一种懒惰、迷茫、反射性或无意识活动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