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09989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4.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 古诗两首 苏教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24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第一课时,杭州西湖,西湖,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sn,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多音字,sn,她披着松散的头发从屋里跑出来。,遮,我会写,识字方法,换一换:,蔗,遮,遮,zh,形声字,形旁为辵(chu),声旁为庶。本意为阻拦。组词:遮盖,遮蔽,遮挡。

2、,不要少写“、”。,易写错,词语解释,翻墨:打翻的墨汁。本课用翻墨形容天气骤变的情景。,乌云像翻墨一样从天空卷来。,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苏轼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你最喜欢哪句?,整体感知,默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想想这首诗写了_ 自然景物。,云、雨、风、水,从六月二十日望湖楼醉书 题目中找出:古诗创作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互动课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间,地点。位于杭州西湖边上,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事件:喝醉酒时所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本诗是第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翻

3、墨:打翻的墨汁。 跳珠:跳动的珠子。,课后第三题,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诗意: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把山遮住,白花花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活蹦乱跳的窜上了船。,课后第三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比喻。写出了乌云之黑,雨来之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变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出诗人周中赏雨的喜悦心情。,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卷地风:翻卷到地面的风。散:散开。,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意: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雨后,从望湖楼往下看,湖水一片汪洋,就像天空那

4、样广阔。,后两句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雨去的快。,诗人在楼上看到的雨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情景交融。,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指作品中对环境的描写、对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描绘景色多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试着写一写关于“雨”的情景交融片段。,示例:这是夏天的雨,能给世间万物带来凉爽的夏雨。 它像子弹般的往下坠,有力的小身躯落到了地面上,溅起了一个个的小酒窝,有时候还酷似一朵盛开的水花儿。它将酷热和灰尘全部都赶走了,带来了一个凉爽的世界。,小练笔,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感,读出韵味

5、来。这首诗描绘了雨中变幻的景色,朗读时语气惊叹,语调舒缓有气势。,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的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我们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说一说:这首诗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课后第四题),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把山遮住,白花花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活蹦乱跳的窜上了船。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雨后,从望湖楼往下看,湖水一片汪洋,就像天空那样广阔。,结构梳理,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雨水之急,景色之

6、奇,黑云 白雨,卷地风 水如天,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通过描写诗人在_经历的天气变化,写出了诗人_和对 _的赞叹。,身处其中的感受,望湖楼,自然变化,主题概括,一、辨字组词。 未( ) 珠( ) 末( ) 株( ),未来 期末,珍珠 一株,课堂演练,1.“黑云翻墨未遮山”的 “遮”读zh,不读z。( ) 2.“卷地风来忽吹散”的“散 ”读sn,不读sn。( ),二、判断对错。,黑云翻墨_,_跳珠_。 翻墨:_ 跳珠:_,未遮山 白雨 乱入船,打翻的黑墨水。,活蹦乱跳的珠子。,三、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解释加点的词。,第二课时,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

7、,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杨万里 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有诚斋集。,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杨万里的这首诗你最喜欢哪句?,整体感知,默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想想这首诗写了_等自然景物。,莲叶、荷花,互动课堂,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早晨走出,杭州西湖边上的著名佛寺。,送别,杨万里的朋友,这首诗是诗人在西湖边送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时创作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到底。 四时:一年四季。文中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间。,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呀,山水风光

8、与其他季节真是不一样。,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无穷碧:没有尽头的绿色。 别样红:格外红,不同于一般。,课后第三题,湖面上铺满了荷叶,青翠碧绿,一望无际,好像与天接成一片。盛开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特别红艳明亮。,课后第三题,诗人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然后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伦的画面。,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碧”“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明丽的图画,意境开阔,给人以无尽的喜悦和想象。,说一说:看着这满湖的荷花杨万里会对林子方说些什么呢?,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行了,我们曾在这西湖边畅饮美酒,吟诗作赋,高谈阔论,这里曾留下我们美好的记忆

9、。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这满湖的荷花,不要忘了今日为你送行的好友。,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呀,山水风光与其他季节真是不一样。湖面上铺满了荷叶,青翠碧绿,一望无际,好像与天接成一片。盛开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特别红艳明亮。,说一说:这首诗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课后第四题,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写西湖夏季的景色。,都写得情景交融。,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它们有什么不同点?,第一首诗写的景物多,变化快,是动态的景物。,第二首诗只写了荷叶、荷花两景,突出了景物的静态美、色彩美。,这首诗描写了荷叶的壮美,朗读时应充满惊喜,语调舒缓。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课后第一

10、题),这两首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苏轼借西湖的暴雨表达对被降职的不满,认为雨后一定会天晴,自己终究会官复原职。,杨万里想通过西湖的美景表达对朋友的情谊,更想用西湖美景来挽留朋友。,结构梳理,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感受,写景,西湖六月中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 映日荷花,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 _,显示了大自然的_,表达了诗人的_同时将对友人的祝福和勉励融入其中。,西湖六月的美景,蓬勃生命力,欣喜之情,主题概括,拓展延伸,题临安邸 (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黑云翻墨未遮山,_。 接天莲叶无穷碧,_。,白雨跳珠乱入船,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堂练习,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中。 接: 继续,连续。 连接。 迎收,取 1.接天莲叶无穷碧。 ( ) 2.晚饭后妈妈接着给我讲故事。 ( ) 3.我刚刚接到一封叔叔的来信。 ( ) 4.我们全家去车站接姥姥。 ( ),三、如果请你来杭州,你想去看哪些地方的景物?,望湖楼,西湖、荷花、断桥、雷锋塔,净慈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