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967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报告杨一航目录第一部分:背景说明一、调查目的二、调查方法三、调查实施第二部分:调查结果(通过图片、文字对调查对象进行介绍说明)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位于宝鸡千阳南寨镇的民间工艺刺绣不属于四大门类中的一种,却结合了当地民风习俗的特色,将本地的传统风俗习惯融入到一幅幅刺绣作品当中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现今,南寨镇的刺绣工艺品已经是文明全省,远销两广地区的手工艺商品,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文化软实力。

2、南寨镇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刺绣之乡”。为使更多的人民了解认识千阳南寨的民间工艺品,特此调查。一、 调查目的此次“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传统刺绣工艺品传统刺绣手工艺品设计理念 传统刺绣手工艺品的制作内容刺绣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2、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品代表千阳县太阳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鑫兴工艺品协会3、南寨镇民间刺绣手工艺品商业化发展模式 南寨镇鑫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千阳县太阳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二、调查方法 本次关于“千阳县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调查”一共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南寨镇民间刺绣工艺品模范先进代表人物,二是向镇政府了解南寨镇民间刺绣

3、工艺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模式。三、调查实施本次调查历时两周(2015年8月3日2015年8月14日)调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访民间刺绣领头人,了解民间刺绣手工艺品的发展历史:第二阶段向南寨镇政府了解民间刺绣手工艺品商业化模式下的运作形式:第三阶段着手整理资料,国出具调查报告。调查结果:(一) 被访者基本情况:李惠莲,女,现年51岁,高中文化程度,党员。家住千阳县南寨镇大寨村三组。现任千阳县太阳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惠莲从小在母亲的感染下,学习刺绣工艺。十几岁就能做出布枕、老虎帽、虎鞋等。村子里哪家姑娘出嫁时都请她做门帘、鞋垫、枕顶等。加之她本人爱好绘画、剪纸,利用课余、工余时

4、间,她总是刻苦钻研学习布艺品的制作和设计。1986年参加了南寨镇工艺美术公司的培训,通过不断的拓展学习,大大激发了她制作工艺美术品的兴趣。有空就走访民间老艺人、汲取传统工艺的精华,同时,在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的指导下,李惠莲的制作和设计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走向了规范化。李惠莲的刺绣工艺作品在色彩搭配上古今交融,突出田园风光,既包含了深厚的民间乡土气息,又注入了一些时尚的元素,体现了现代文明。2003年代表作品百花帐豪华、大气、富贵,在宝鸡市民间艺术展示展演活动中被评为“特等奖”,深受省内外游客和参观者的亲睐。“镇宅狮”、“十二生肖”、“双鱼摆莲”获得宝鸡市工艺作品一等奖;手机套、淑女包、绣花拖

5、鞋、老虎帽、五毒马夹获得最佳作品奖。李惠莲本人2003年被千阳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艺术家”,同年被宝鸡市政府授予“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宝鸡市妇联表彰为“十大农民女状元”、被宝鸡市民间工艺协会评为“工艺美术大师”;从2005年至2009年连续5年被千阳县政府授予“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2009年3月参加了宝鸡市在首都国际机场举办的“文化国门、魅力宝鸡”展示展演活动,并获优秀奖,受到了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2010年受国家旅游局邀请参加了在台湾举办的“海侠两岸、台北旅展”活动;2011年在陕西省妇联举办的手工艺品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012年在中国(银川)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6、参展中获得银奖。杨林转,女,党员,中专学历(千阳县农广校工艺品专业),1962年8月29日生于陕西省千阳县南寨镇占阳村二组,现年48岁,2005年4月入党。从小喜爱刺绣、布艺工艺品制作,1986年开始为南寨镇文化站千阳县文化馆制作民间工艺品,作品采用传统工艺手法与现代风格交融,色彩明快、艳丽,田园乡土风味浓厚,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在1991年12月担任本村妇女主任后,几十年如一日,引领当地妇女走上了依靠制做工艺品脱贫致富之路。2001年率先成立了千阳县第一个工艺品协会“鑫兴工艺品协会”,发展会员105人,带动周边乡镇妇女五千多人制做布艺工艺品,被誉为“针尖撑起半边天”的女能手。宝鸡日报以“千阳

7、村妇杨林转,一年赚了七百万”为题宣传报道了协会的发展、产品及规模经营。2003年9月9日,“动物系列”布艺作品获千阳县委、县政府民间艺术品大赛一等奖,同年九月在宝鸡市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中布艺被评为三等奖。2005年,作品“百花帐”在陕西省“黄土寻根”作品展演中获布艺类一等奖。2006年4月在中国宝鸡旅游文化纪念品博览会上,五福拜寿被宝鸡市旅游局评为宝鸡市十大旅游纪念品,同年六月四日,获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第十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妇女手工艺品参展优秀作品奖。2008年8月8日作品布艺荣获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西凤”杯庆奥运工艺美术精品展三等奖,2009年9月6日在杭州2009年锦秀中华中国织

8、绣精品大展中作品“百花帐”获创作银获,作品五福团寿荣获创作铜奖,财神到和马上送宝获创作奖。2009年9月作品八封镜被宝鸡市妇女联合会在“西秦巧娘”民间手工艺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3年,本人被选为宝鸡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同年被命名为千阳县优秀民间艺术家,同年11月去海南参加了首届创业女性国际商务节。布艺品制做绝技,2005年随国家妇联主席顾秀莲赴泰国参加中泰建交30周年庆典活动,展演了工艺品受到国外朋友的一致好评,2006年陕西省政府袁纯青省长前来闫家村视察“一村一品”工艺品制作给予高度评价。2004年被评为千阳县委、县政府年度工艺品产业开发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千阳县委、县政府评为“第

9、六届千阳县十大杰出青年”;被宝鸡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宝鸡市妇女联合会评为“宝鸡市十大农民女状元”;宝鸡市人事局、农业局授予“宝鸡市农村优秀乡土人才”荣誉称号,授予宝鸡市“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2006年6月,本人被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授予“党员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8年1月9日,本人先后被宝鸡市人民政府、陕西省妇女“双学双比”活动联席会议授予“宝鸡市创业之星”,陕西省“双学双比”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12月,经第二届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本人被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陕西省三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9月10日在陕西省首届妇女手工艺品技能大赛布艺类比赛中荣获一

10、等奖并授予“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称号。8月12日被南寨镇人民政府、中共南寨镇委员会评为“工艺品产业带头人”。2010年6月被中共宝鸡市委评为“全市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被市美术馆任命为宝鸡市工艺美术馆副馆长。2011年6月本人制作的老虎枕在陕西省旅游商品博览大赛中获银奖;在全国旅游商品博览大赛中获旅游商品奖。2007年7月国家“专业合作社”实施后,于7月10日在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鑫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2006年4月,被陕西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授予陕西省“双学双比”活动“先进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年6月所经营的“鑫兴工艺品协会”被中华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

11、体”。2007年5月15日,本人被宝鸡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宝鸡经济编辑部特聘为“宝鸡经济”理事会理事,2009年8月31日被陕西省西秦民间艺术研究所聘请为研究员。2010年6月被宝鸡市工艺品协会特聘为宝鸡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2011年4月陕西省旅游商品博览会评为银奖。(省旅游局)2011年4月宝鸡市风云人物提名奖。(二) 商业化运作下南寨镇民间刺绣手工艺品的发展道路 千阳县太阳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文化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惠莲带领全村妇女大力发展布艺工艺品产业,使千阳布艺品走出了宝鸡,打向了全国。2008年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她带头成立了“千阳县太阳鸟工

12、艺品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会员130余人,带动周边地区制作工艺品专业人员2000余人。合作社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至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举办四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200多人,通过培训,使制作工艺品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太阳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也在201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建功创业先进集体”。鑫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2001年杨林转率先成立了千阳县第一个工艺品协会“鑫兴工艺品协会”,发展会员105人,带动周边乡镇妇女五千多人制做布艺工艺品,被誉为“针尖撑起半边天”的女能手。宝鸡日报以“千阳村妇杨林转,一年赚了七百万”为题宣传报道了协会的发展、产品及规模经营。2007年7月国家“专业合作社”实施后,

13、于7月10日在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鑫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截止2013年,全镇从事工艺品制作群众达300人,辐射带动全镇15个村,周边7个乡镇及临近的凤翔县共计5000多名妇女,制作销售工艺品100多万件,产品也由原来的剪、拼、缝,发展到今天的五大类、上百个品种的规模化生产。生产方式也由原来的个体、林散之做发展到今天的集约化生产、有组织的生产,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出口东南亚等地区。年产值达300多万元,社员收入达4000千多元。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近年来,在合作社发展中,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合作社技术力量还有待提高,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我们决心在今后,抓紧以合作社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为契机,加快技术革新,继续规范合作社管理,是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使我县的工艺品产业,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实现社会效益,文化传承作用,经济效益双丰收。”调查结果: 经过两周的调查研究,下面是调查过程中参观的手工艺品 上图为镇宅狮子上图为舞狮子挂件虎头鞋十二生肖合作社员工现场刺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