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809708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临床应用(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临床应用,宁大附院 胡东瑞,什么是OCT,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性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能使医生在活体上获得类似于眼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像,是继眼科放射、超声、眼底血管造影诊断后又一全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基本工作原理,光束射到将要被成像的组织或标本上,光束被不同距离上的显微结构反射,通过测量反射光的时间延迟,可以无创地测量组织或标本的纵向内部结构。在不同的横向位置上进行连续的纵向距离测量,然后把获得的信息显示为二维的横截面图像。,OCT的应用,发现各种微小病变,协助诊断 确定

2、病变位置 病变的厚度测量,用于疾病的随诊、疗效判断 发病机制的探讨,人类视网膜黄斑部OCT图像和组织学图像比较,OCT,组织学,视网膜各层结构,高感度,高精度再现各视网膜层,高分解性,视神经纤维层,视神经节细胞层,内网状层,内颗粒层,外网状层,外颗粒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Copyright NIDE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7,Copyright NIDE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7,视网膜构造:OCT下视网膜断层结构,病例介绍,病例1:黄斑裂孔,黄斑裂孔,OCT扫描,发现为全层裂孔,RPE外

3、露,神经上皮层断裂,两侧视网膜厚度增厚并上翘。内核层至外核层有多个囊样小腔。同时最大裂孔长度为922um。,黄斑裂孔 4期,病例2:黄斑前膜,可以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放射状并呈褶皱样。,OCT下见视网膜表层有高反射条带状粘连与内界膜上,为前 膜形成。该区域视网膜厚度增厚,神经上皮山峰样隆起。,黄斑前膜 视网膜水肿增厚,病例3:中浆,OCT线扫显示黄斑中央凹神经上皮脱离,脱离的IS/OS层呈细齿状。 同时可测量脱离宽度。,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神经上皮脱离伴色素上皮脱离,病例4: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OCT显示黄斑中央凹神经上皮萎缩明显,厚度降低。垂直线扫中可见中央凹下RPE有

4、小部分高反射并隆起。,病例5: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湿性) CNV,OCT在青光眼诊断方面的应用,GCC:神经节细胞丛(RNFLIPL厚度),青光眼诊断,GCC(RNFL+GCL+IPL),GCC黄斑部拍摄的青光眼诊断支持,GCC(Ganglion Cell Complex:视网膜神经层3层组合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层(GCL)、内丛状层(IPL)的厚度总和 GCC厚度主要观察神经节细胞减少反映,存在于黄斑部周围的GCL(神经节细胞)如果数量减少则GCC的厚度变薄,可应用于早期青光眼的诊断。,GCC:神经节细胞丛(=RNFL+GCL+IPL厚度),青光眼诊断,病例1 青光眼早期:GCC 局部缺损,视乳头地形图:颞下RNFLD, C/D有意义,视乳头圈扫:提示RNFLD SLO、OCT和数据库值一一对应,病例2 青光眼 46岁,青光眼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损害,国内外研究发现青光眼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损害可比视野损害早6年以上 即使病人的视乳头和眼压均正常,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也有可能出现损害 超过50%的病例在视野出现损害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就已出现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与视野损害位置相对应,OCT的优点,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患者一般无需作检查前准备 无需接触患者 检查快速,方便 量化分析,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