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临床应用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809557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临床应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产品介绍,1,2,背景介绍,主 要 内 容,乙型病毒性肝炎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 1。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patitis B.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 Sheet 204

2、dex. (Revised October 2000). WHO Web site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 factsheets/fs204/en/ in html.,流行病学,流行病学,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 Correlations in HBV Infection.,Lok AS, McMahon BJ.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2007;45:507-39. Erratum, Hepatology 2007;45:1347.,流行病学,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3、: 我国 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据此推算, 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2 2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肝病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年12月10日,病原学,HBV(hepatitis B virus)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病毒科,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包膜: HBsAg 糖蛋白 细胞脂肪 核心: HBV-DNA DNA-Polymerase HBcAg,病原学,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

4、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 cccDNA半寿 (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HBV感染和发展的结局图,HBV感染可有不同的发展和结局,这是由病毒和宿主双方因素决定的。 病毒方面:感染的数量和毒株的异质性、以及传播的方式; 宿主方面:免疫状态、以及决定免疫状态的年龄、遗传素质、基础健康状况和并存的疾病。,自然史,诊断, 临床诊断 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

5、V感染。可分为: 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携带者、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实验室诊断 生物化学检查:ALT、AST、血清白蛋白、PT、胆碱酯酶、AFP 血清学检查 HBV 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定量检测、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 影像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直接抗病毒作用和

6、免疫调节作用清除病毒。 我国已批准普通IFN (2、2b和1b)和聚乙二醇干扰素(2和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HBV基因型与疾病进展和干扰素治疗效果有关。 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B基因型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 。,治疗,治疗,核苷(酸)类药物:竞争性抑制HBV DNA聚合酶;参与新的HBV DNA链合成过程中,终止新链合成。 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抗HBV核苷(酸)类药物有3类,我国已上市4种。,治疗,耐药是核苷酸类药物的共性 耐药检测的意义 治疗

7、前检测,有助于临床判断用药是否有效; 治疗中每36个月检测,有助于观察疗效,及时调整用药。,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J Hepatol, 2009, 50: 227-242.,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产品介绍,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试剂盒 (PCR-反向点杂交法),国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3401179号,产品用途,在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中对血清/血浆中的HBV进

8、行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区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常见的HBV-B、C、D基因型 检测HBV 3类抗病毒药物5个热点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类型,HBV耐药突变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1. 抗病毒药物治疗前的药物选择 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前,进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真正实现个体化诊治。 2.抗病毒药物治疗中的药效监测 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进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可以监测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HB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1. 预测疾病进展 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

9、原发性肝细胞癌。 2. 治疗方案的选择 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B基因型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 3.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 准确性:检测105例临床慢性HBV感染阳性样本,结果与测序比较显示为相同的基因型和耐药突变类型,准确率为100%。 2. 特异性:检测50例临床HBV阴性样本结果全部为阴性;检测非HBV感染性病原体DNA,包括C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脑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HIV,结果均为阴性。 3. 灵敏度:能稳定检测血清HBV的最低检出限为1.0103IU/mL。 4. 精密度:检测2.0103IU/mL的血清HBV,批内和批间的一致性好。 5.

10、稳定性:产品有效期为6个月,在有效期内产品性能稳定。,产品性能指标,产品使用,产品操作流程,产品使用,HBV膜条探针阵列图,rt=reverse transcriptase,逆转录酶。以逆转录酶编码氨基酸的顺序命名各检测位点。如:rt180L表示逆转录酶编码氨基酸第180位为亮氨酸。 CC为显色控制点。,试验成立的条件 显色控制点CC正常显色。 阳性质控品正常显色同时阴性质控品除CC外其他所有阵列位点不显色。 结果判读 根据显色(蓝色斑点)出现的阵列位点直接判读HBV的基因型和耐药突变类型。 示例:,产品使用,产品使用,结果判读示例,交叉耐药突变与核苷类似物药物的关系表,注释: 耐药水平分高、

11、中、低三级,以体外实验IC50的变化倍数计算 (变化倍数是相比较于野生株而言); IC50指:最大药物抑制浓度的一半。 低:IC505;中:IC50为520;高:IC5020。,Marc Chany, T. Jake Liang. Drug target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rug resistanc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Gastroenterology,2007(132):1574-1585.,产品使用,适用人群及科室,适用人群:慢性乙肝患者的用药指导及疗效监测 科室:检验科、感染科、消化内科、肝病科等 使用原则: 慢性乙

12、肝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前进行检测,确定HBV基因型和是否发生耐药突变,指导选择敏感的治疗药物;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建议3-6个月进行一次检测,实时监控耐药突变的发生。,检测后的处理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一旦检出基因型耐药或HBV DNA开始升高时就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抑制病毒更快、耐药发生较少、临床结局较好。 对于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发生耐药者,亦可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 对于阿德福韦酯耐药者,可加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联合治疗; 对于未应用过其他核苷(酸)类药物者,亦可换用恩替卡韦。 对于核苷(酸)类药物发生耐药者,亦可考虑改用或加用IFN类联合治疗,但应避免替比夫定和PegIFN联合应用,因为可导致外周神经肌肉疾病。,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