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周练试题(实验班,零班,3.6)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335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周练试题(实验班,零班,3.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周练试题(实验班,零班,3.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周练试题(实验班,零班,3.6)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周练试题(实验班,零班,3.6)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周练试题(实验班,零班,3.6)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周练试题(实验班,零班,3.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周练试题(实验班,零班,3.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丰城中学丰城中学 2015-2016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周考试卷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周考试卷 1 1 生生 物物 ( (实验班和零班实验班和零班) )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1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 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C若为肝细胞,则饭后 5 小时处血糖浓度低于处 D中的成分进入需要透过毛细血管壁 2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脏可增

2、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红骨髓源源 不断地产生新的血细胞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 CO2和吸入 O2 3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是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 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 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B C D 4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 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 表

3、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和 A 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和毛 细血管壁 B内环境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主要是主动 运输 CC、D 代表的分别是肾脏和皮肤 D垂体分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重吸收 5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6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 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表 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在 a、d 两个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是 a 神经元树突突触 d 神经元轴突

4、 B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借助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兴奋由 b 传至 c 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 bc 2 D经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 d 的兴奋 7以下左图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 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 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右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左图 A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 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左图运输 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 Na C右图兴奋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D右图处 K通道开放;处 Na通道开放 8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

5、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 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涉及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参与 C恐怖电影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产生了上述现象 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9.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10.长白山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海洋藻类的垂直分布分别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所致( ) A海拔高度与海水深度 B温度与光照 C 均受 CO2的浓度 D均受光照 的影响 11有

6、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 K 值后呈“S”型增 长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 2 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D.因为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1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 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13.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3 B动物在群落中垂

7、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14.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 成的植物体。以上 4 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 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15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 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 最后变成衰退型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

8、率可能相同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16.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为细胞免疫,A 为淋巴因子;为体液免疫,B 为抗体 B与 B 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D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免疫,再通过免疫,才能消灭抗原 17.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若干大鼠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 乙组损毁下丘脑,丙组切断支配左后肢的脊神经前根(传出神经纤维) ,丁组不作处理在 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均同时感染某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

9、确的是( ) A甲组鼠只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不具有特异性免疫 B乙组鼠因损毁下丘脑,机体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而最先死亡 C用一定强度电流刺激丙组鼠的左后肢趾部,左后肢收缩而右后肢不收缩 D丁组鼠再次被该病毒感染时,记忆 B 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18.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后计数 B吸取培养液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4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实验结束后,将血细胞计数板浸泡、冲洗后晾干 19.下列物质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是( ) A胰岛素 B抗体 CD

10、NA 连接酶 D限制酶 20.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一强一弱 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 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t3t5时间内甲、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21.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出生率如图中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在 c 点之前呈 J 型增长,c 点之后呈 S 型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c 点时期 Cc 点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K 值) D曲线表明种

11、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22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 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15 年种群呈 J 型增长 B2030 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 C到 20 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 D1520 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23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5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24如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2、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 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 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 25如图为动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激素 Y 含量的相对稳定是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共同维持的 B该生理过程的调节只有体液调节方式 C激素 Y 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D长期注射激素 Y 会导致生殖能力下降 2626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 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

13、传 学之父”。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A豌豆是自花受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 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D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2727右图中的 a 和 b 分别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在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 K 值,表示空间全部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 型 B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零,表示几

14、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于 “J”型 6 C当种群数量由零逐渐增大到 K 值时,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缩小,种群 数量不再增长 D阴影部分表示种群内个体数 2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素施用过多可能引起水稻疯长,体现其两重性 B生长素都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 C产生顶端优势的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侧芽生长受抑制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29.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 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 ,一段时间后, 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

15、 A背地(心)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 3030关于人类“21 三体综合征”、“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唇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突变基因引发的疾病 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有该种遗传病 C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区分三种疾病 D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病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31. 某人在路上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图 1 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图 2 为图 1c 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图 1 图 2 (1)图示反射弧中,a 是_。当兴奋到达 b 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 位变为_。 (2)当兴奋到达 c 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的名称 是_。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 _。缩手反 射时,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 B 传到 A 的原因是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