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吃与文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063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小吃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杭州小吃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杭州小吃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杭州小吃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杭州小吃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小吃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小吃与文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小吃与传统文化早在南北朝的梁朝,即在1500年前,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已存在常馔和小食之分了。然而小吃发展到后期,已经有了另外一种的意涵。有些小吃,虽然一样是讲究采用当地新鲜的食材,但是制作方法繁复、作工讲究,比讲究填饱肚子的主餐更为繁琐,是追求利润的餐厅不愿意贩卖的。这种小吃,比如接下来要介绍的杭州小吃,已经是一种在地的饮食文化,绝非只是在三餐之间填饱肚子,追求不饿肚子的层次。特色小吃就地取材,通常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1、定胜糕定胜糕是杭州著名的传统小吃,传说是南宋时百姓为韩家军出征鼓舞将士而特制的,将配置好的米粉放进特制的印版里,中间再放入红豆沙,蒸少许时间就可以了。糕

2、上有“定胜”两字,后就被称“定胜糕”。其味道微甜,颜色白里透红,松软清香,入口甜糯。据说河坊街有一家专门做定胜糕的小店,吃货不防探索一下。2、葱包桧葱包桧是杭州传统民间小吃,是用春饼包卷油条、葱、甜面酱烤制而成。刚出炉的葱包桧香气扑鼻,葱香可口,口味极佳。传说望仙桥畔王二油煎饼店炸“油炸桧”出了名,一时众起仿效,油炸桧店林立杭城。王二有时炸多了,一下子卖不出去,冷了又软又韧,味道不佳,更无人买。他对秦桧夫妇的心头之恨,还愤愤难平,就将冷油炸桧在热锅一烤,把烤熟的油炸桧同葱段卷入拌着甜面酱的春饼里,再用铁板压烤,烤到表皮呈金黄色,油炸桧“吱吱”发叫,王二方才解恨,他拿起来一吃,觉葱香可口,便取名

3、叫“葱包桧儿”,一直流传至今。除了可遇不可求的路边摊,大家所熟悉的外婆家的菜单里也有葱包桧儿哦。3、酥油饼酥油饼为杭州著名风味特产,至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号称“吴山第一点”。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一书中即已提及,并作赞誉。酥油饼用上等白面粉搀和白糖,用花生油煎制而成。其色泽金黄,层酥叠起,上尖下圆,形似金山,覆以细绵白糖,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甜味美,入口即酥。什么?你问哪里有卖?据说还是河坊街,谁去谁知道。4、猫耳朵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叶小舟赏玩西湖。游得兴致勃勃时,天忽然下起了小雨,众人连忙避雨于小舟船舱内。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许久都不见停。几个时辰过去了,乾隆皇

4、帝又饥又饿,忍不住问老渔翁有否吃食。老渔翁告诉乾隆有面但没有擀面杖,做不成面条。正发愁之际,老渔翁的小孙女抱着一只小花猫走来说:“没有擀面杖,我来用手捻。”于是小姑娘动手将面捻成块,状似小花猫的耳朵,小巧可爱。她把这形状怪怪的面条下锅煮熟后再浇上鱼虾卤汁端给乾隆吃。乾隆见面条不同寻常的模样,玲珑别致,吃后更觉得回味无穷,赶忙问小姑娘这叫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说是猫耳朵。乾隆非常喜欢这道点心,回京后即召小姑娘为其做“猫耳朵”。自此“猫耳朵”成了一道名点。现在的你如果想要一尝猫耳朵,也许知味观是个不错的选择。5、宋嫂鱼羹宋嫂鱼羹是起源于南宋的一种汉族名菜,距今已有800 多年的历史。用鳜鱼或鲈鱼蒸熟取

5、肉拨碎,添加配料烩制的羹菜,因其形味均似烩蟹羹菜,又称赛蟹羹,特点是色泽黄亮,鲜嫩滑润,味似蟹羹。据(宋)周密著的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六年(公元1171 年)3 月15 日,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自称是东京(今开封)人,随驾到此,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经历代厨师不断的研制提高。宋嫂鱼羹的配料更为精细讲究,制成的鱼羹色泽油亮,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故有赛蟹羹之称,是闻名遐迩的杭州传统风味名菜。河坊街的各家基本都会有宋嫂鱼羹

6、,哪家好吃?还是自己去尝尝吧!6、西湖醋鱼西湖醋鱼也称为叔嫂传珍,是浙江杭州传统汉族风味名菜。通常选用草鱼作原料,烹制而成。烧好后,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鲜嫩酸甜。相传在南宋时,有宋氏兄弟两人,颇有学问,但不愿为官,因而隐居江湖,靠打鱼为生。当地有一恶霸,名赵大官人,他见宋嫂年轻貌美,便施阴谋害死了宋兄,欲霸占宋嫂。至此,宋家叔嫂祸从天降,悲痛欲绝。为了报兄仇,叔嫂一起到衙门喊冤告状,哪知当时的官府与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告状不成,反遭毒打,把他们赶出了衙门。回家后,嫂嫂只有让弟弟远逃他乡。叔嫂分手时,宋嫂特用糖、醋烧鲩鱼一碗,对兄弟说:“这菜有酸有甜,望你有出头

7、之日,勿忘今日辛酸”。后来,宋弟外出,抗金卫国,立了功劳,回到杭州,惩办了恶棍,但一直查找不到嫂嫂的下落。一次外出赴宴,席间得知此菜,经询问方知嫂嫂隐姓埋名在这里当厨工,由此始得团聚。于是,“叔嫂传珍”这道美菜,也同传说一样在民间流传开来。至于西湖醋鱼的馆子,名气最盛的当属“三外”楼外楼、山外山、天外天!但这些都太贵,有时候路边小店也会有惊喜,毕竟美味都在民间!7、片儿川片儿川面是杭州奎元馆的名点,也是杭州的汉族风味小吃。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片组成,鲜美可口。已有百余年历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馆首创,其特色在于倒笃菜和笋片的鲜美,让食客吃后回味无穷。相传片儿川面,还是奎元馆初创时小面

8、店的看家面,传说是清时某年浙江举行乡试到杭州来赶考的读书人很多,各地考生齐集杭城,店主为招徕这些读书人的生意,就以倒笃菜、笋片、猪肉片烧制成的大众化面专门供应外地书生。在所售之早餐面中添加三只蛋,寓连中三元之意。时有一书生因奎元馆面好价廉,常来吃面,后得中乡试举人第一名解元,放榜之日,特到店里向店主致谢,因小面店尚没有招牌,就当场题写奎元馆三字作为招牌,从此,奎元馆的片儿川面名声大振,食客盈门。凡来杭州应考者,都慕名前来吃面,图个吉利。杭州的奎元馆和杨公堤店既是旅游的胜地,也是片儿川的天堂!8、西湖藕粉西湖藕粉是与龙井茶叶,杭州丝绸,杭白菊齐名的浙江传统特产。因杭州西湖盛产荷花,莲藕而得名。据

9、史书记载:古时的西湖藕粉出产于杭州艮山门至余杭三家村一带,该出产的藕粉最负盛名,在南宋时就成为历代皇帝的贡品,称之为三家村藕粉。据考证崇贤镇的三家村就是藕粉的老产地之一。三家村藕粉出自余杭崇贤镇三家村及其周围数十里藕乡,历史悠久。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余杭形胜诗中有绕郭荷花三十里的句子。三家村的藕,孔小、肉厚、味甜、醇香,制成的藕粉呈薄片状,色泽白里透红,质地细腻,洁净清香。三家村的藕取一点放两指间捻之呈肉红色,面别处所产藕粉则为白色。这是识别三家村藕粉的最简单的方法。9、东坡肉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

10、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10、叫花童鸡叫花童鸡是浙江省杭州市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它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越鸡、绍酒、西湖荷叶,加上各种调味品烤制而成。先在鸡腹中填满佐料,然后用荷叶

11、及箬壳包扎,再在外边裹上一层用绍兴酒脚、盐水调和的酒坛泥,放在文火中煨烧三四小时。到顾客食用时,整个泥团拿到餐桌上当着客人的面拆开。由于它是经密封烧烤的,保持了鸡的原汁原味,泥团中的名酒的香醇气味,经火烤后沁入鸡肉,一股清香在桌面上扑鼻而来,更增添了情趣。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一个叫花子看他可怜,便把自认为美食的叫化鸡送给他吃。乾隆困饿交加,自然觉得这鸡异常好吃。吃毕,便问其名,叫化头不好意思说这鸡叫叫花鸡,就胡吹这鸡叫富贵鸡。乾隆对这鸡赞不绝口。叫花子事后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皇上。这叫花鸡也因为皇上的金口一开,成了富贵鸡。流传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好了,就先说到这儿吧,现在了解完各种美味小吃的你是否又漏出了吃货的本质?独特风味、慢慢飘香,古人情怀、生生不息!游杭州胜地,赏西湖美景,听传统文化,品美味小吃。这不失为最惬意的观光,不失为最有趣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