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项目化学习_3___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_4_1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0806996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项目化学习_3___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_4_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进项目化学习_3___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_4_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进项目化学习_3___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_4_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进项目化学习_3___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_4_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项目化学习_3___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_4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项目化学习_3___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_4_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教学 走进项目化学习 文 张悦颖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4+1” 近年来, 学校课程表现出一定的丰富性和自身特 色, 但很多是在外围游走, 未能触及和改变学与教的 本质。 为改变这种状况, 上海市康健外国语小学探索 “4+1” 课程, 用1天时间实现完全的跨学科项目化学 习, 用课程结构之变撬动学校的学与教凝固的讲授 常态, 继而影响4天的常态课程, 从本质上实现教与学 方式的转变。 “4+1” 是什么? “4+1”最大的特点是把分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 程的优势融合在一起,4 天采用分学科课程模式实 施小学课程中的基础课程,1 天采用教师包班形式 实施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自我认识” “自我表

2、 达” “自我组织” “身边科学” “地球空间” “技术工 程” 等六大主题为轴, 结合 PYP 课程和 STEAM 课程, 打破课时界限,模糊学科边界,让学生进行探索性 活动。 两位教师采用包班制实施1天的课程。 由两位教 师协同工作, 统揽这一天班级中所有的教学任务、 教 学项目以及教学时间内学生的一切活动。 教师进行跨 学科教学, 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连接与整合, 将分散 的课程知识按主题进行逻辑结构化, 并与儿童经验 和生活进行联系, 以主题作为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主 要线索, 不考虑学科分类。 这一天, 课堂教学时间可长可短。 每个班级、 小组、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自主安排和调节教学

3、时间。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为了完成任务,需要解决一个或 多个问题,需要针对自己的任务不断试错并改进自己 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获得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培养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校所有的空间都是学生的“学习场” 。由于 所有的项目设计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关联,学生 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和实践,环境成为教 学拓展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各种场地包括 操场、图书馆、实验室、教室以及校外的科学中心、 自然、社会、艺术、历史等博物馆、动物园、植物 园和公园、街道、社区,成为学生学习和完成项目 的场所。传统的在教室内进行封闭式学习的方式被 彻底改变。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以完成项目和

4、解决问 题为驱动力,实现设计、预设、实践、观察、修整、 分享的过程。能力强的学生个体可以摆脱传统的结 构化课堂教学对个人学习与设计活动的约束,更好 地发挥个人的能力 ; 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 和引导下,或在团队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根据分工 职责 , 有主动性和针对性地完成项目中的分工。学 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动态地建构知识和概念,培 养跨学科的思维品质,激发好奇心和兴趣。 432018.06 专业教学 “1”的设计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将严 肃的学术标准与亲和的儿童视角相融合,将知识放 入真实的情境中,用课程之间的联结支持和促进儿 童的探索,用教师和儿童共同的探索塑造、重构

5、课 程。 “1”的课程设计包括主题、能力、任务、实践 四个维度。 1. 主题维度 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我们设计了六条线索:“自 我认识”“自我组织”“自我表达” 以及 “身边科学”“地 球空间” “技术工程” 。前三条线索侧重文科板块, 后三条线索侧重理科板块。这六条线索在各个年级 都要确定不同的主题。 自我认识: 引导儿童探究自我, 从个人的身体与 器官出发, 进而探索了解自己作为自然人、 社会人的特 点, 探索情绪与心智、 信仰与价值观之间的奥秘, 促 进自己身心健康, 发展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包括家 庭、 朋友、 社区和文化。 自我组织: 联结自我与周围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 之间的关系。

6、 熟悉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和系统的功能、 运作及其规则与设备之间的关系, 进而理解社区、 社 会等作为更大范畴组织的运作与功能, 平衡自己的角 色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自我表达: 主要通过语言、 肢体动作、 表情等表 达人物内心的情绪和思想, 向外界传递信息, 用合适 的方式达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肢体和语言是 自我表达的载体, 肢体承载动作, 语言蕴含意义, 两 者都传递了或具体或抽象的信息。 身边科学: 让学生探究生活中各种科学现象, 如 水的蒸发、 声音的传播、 数字信息的存储和传输、 金 属的锈蚀、 光合作用, 等等。 从 “这一切是由什么构成 的” 和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研究出

7、发, 了解、 解释 和预测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 地球空间: 让学生探究地球和所在空间的特征及 相互关系, 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自然灾害 的发生和应对, 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技术工程: 运用金属、 纸质、 废弃物品等多种材 料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方法, 创造性地设计不同的 解决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 识别存在的故障, 找到促 进可持续发展与改进自己和他人世界的最好的解决 方案。 2 能力维度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指向学生的关键能力。 在项 目化学习中培养学生7个方面的能力: 思考、 社交、 交 流、 自我管理、 探究、 审美、 技术应用等。 每个主题和项目涉及学生的一种或几种不同的 能

8、力, 例如 “自我表达” 中的 “读心神探” “奇葩辩论 赛” 等项目,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察言观色” , 穷尽各 自的言语和肢体动作, 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口 语表达能力, 还考查学生的表达技巧、 交流机智、 逻 辑推理及创造性思考能力。 此外, “自我表达” 中还 442018.06 专业教学 包含了对审美能力的考查, 由此创造出与音乐欣赏、 抽象画、 世界名画赏析等相关的项目, 比如 “绘画与 文字” 是 “自我表达” 线索下的活动项目, 要求学生用 绘本改编世界名著, 不仅要读懂, 还要加上配图并装 订成册。 3. 任务维度 每条线索在不同年级都有相应的主题, 每个年 级每条线索

9、的特定主题下都包含5-6个任务, 以任务 支撑相应的主题。 以 “自我认识” 这条线索为例, 一 年级的主题是 “身体与器官” , 二年级的主题是 “遗 传与变异” , 三年级的主题是 “情绪与管理” , 四年级 的主题是 “差异与理解” , 五年级的主题是 “权力与 责任” , 形成螺旋上升的序列。 在“身体与器官” 主 题下, 又包含不同的项目。 比如, 一年级有 “玉米玉米 拉出来” “牙齿蛀掉了” “怦怦跳的心脏” “胃是粉碎 机” “支撑身体的骨骼” “假如我的眼睛不能看” “神 奇的唾液” 等。 这些跨学科项目完成时间长短不一, 如 “神奇的唾液” , 看哪些东西放在嘴里能被唾液溶

10、 化, 这个项目几十分钟就能完成; 而 “支撑身体的骨 骼” 可能要用一天的时间; “玉米玉米拉出来” 是个了 解消化系统的项目, 需要用一周的时间教学; “我的 蛀牙” 可能要观察记录一个月, 看浸泡在各种液体里 的蛋壳多长时间被腐蚀。 这些有趣而有挑战性的任 务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与意义。 4. 实践维度 实践维度主要包含四种不同的形式: 个人的主动 探究, 小组的同伴合作, 成人的示范支持和社区的服 务活动。 这四种实践形式需要学生在真实世界和学科 世界中来回穿梭, 将自己所学应用于改变自己和周围 人的生活, 创造新的意义。 个人的主动探究 : 从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能欲望 入手,以学生切身

11、经历为基础,鼓励学生用文学 家、 艺术家工作的方式去学习。鼓励学生像科学家、 工程师般去探究自然或物质世界,发现和解决实际 世界中的问题,建立从系统模型到问题解决的推理 集合。 小组的同伴合作: 在项目完成过程中, 教师鼓励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同伴合作。 通过与同伴交流帮助 自己构建思想, 同时也让同伴学习成为可能。 学校和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 452018.06 专业教学 成人的支持示范: 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 教 师、 家长及其他辅助人员要适时给予启发和引导, 进 行互动开放式示范或过程性示范, 给予学生恰当的 支持与帮助, 成人要带头执行与实施, 潜移默化地影 响学生

12、。 社区的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项目旨在帮助学生能 够通过真实的体验和实践, 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 产生真心实意的关切和承担。 学生在这种有意义的 活动中学习知识、 锻炼身体、 体验感悟, 意识到自己 作为家庭、 社区、 地方、 国家乃至全球成员一分子的 责任, 积极持续地参与社区项目。 如何成为“4+1”教师 每周, 教师4天时间在传统的分学科课程模式下 教学, 另1天要完全切换到项目化学习的课程模式当 中。 这一过程对教师来说, 意味着极大的挑战。 首先,教学内容需要从教科书转到基于问题 的项目化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问题的 设计者,而是要帮助学生在与生活相关联的情境中 进行问题的个

13、人识别,通过质疑展开有意义的探究 活动。 要胜任项目化学习,需要对教师进行大量的培 训和跟踪式矫正,需要教师参与到项目的设计过程 中;需要教师分别以教师身份和学生身份教与学。 这对于在分科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教师来讲,是一件 困难甚至痛苦的事。 正如一位教师所言: 说这一天艰苦, 因为我要思 考, 应该讲到什么程度, 这么多的资料, 学生如何抓 住要点, 我要引导学生关注资料中的 “最” “唯一” , 以让他们学会快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学生活动时, 我 要在班级巡视, 发现每个组的闪光点, 有的小组在动 手制作时特别有条理, 有的小组却未必; 遇到共性问 题, 要组织全班大讨论, 寻求解决办法。

14、其次, 广博情境中的知识与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成为教师设计的根基。跨学科项目化课程需要知识 的广博性和联结性,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知 识结构体系支持学生进行主题式项目研究。 既让学 生的研究有深度, 也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实用性。 同 时,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所提供的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 以及能力为中心的培养导向, 也会潜移默化地渗透、 迁移到分学科课程的教学中, 使分学科学习在内容上 与其他学科联结, 在传授与探究间找到平衡点, 评价 理念和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再次, 教师需要从单一传授的策略转化为质疑 探究的教学策略。 在质疑探究式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 定位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探究过程的合

15、作者、 课堂 情境的调控者和评价者, 教师甚至与学生形成学习 共同体, 一起学习和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 探究过程 大于探究结果, 教师要创设一个允许学生自主探索的 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教师要学会等待学 生, 要充分允许学生试错。 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 教师与学生进行探究式 学习合作, 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的学习氛围。 在此氛 围中, 教师成为一个了解、 激励学生的合作伙伴。 教 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张和权利, 鼓励学生对问题 进行质疑。 教师还要重视过程性评价, 搜集学生学习 与思考的证据, 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 保留学生的作 品及任务结果。 这种过程性反馈有助于学生把评价 与学习联系在一起, 帮助学生增长见识, 培养兴趣, 使其投入到有意义的反思中,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 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的转变起初是艰难的,需要大量的课堂跟 踪与纠正和评估,但当教师入门后,会从物理反应 产生化学反应,教师会在课程建构中主动学习,自 主进行课程再造,课程改革与教师学习之间产生良 性循环。 (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康健外国语小学 ) 责任编辑 钱丽欣 读者热线: 010-82296697 投稿信箱: qianlixin 462018.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