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生命活动调节专题课件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806889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5.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生命活动调节专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二轮--生命活动调节专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二轮--生命活动调节专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二轮--生命活动调节专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二轮--生命活动调节专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生命活动调节专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生命活动调节专题课件(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部分 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网 络 构 建,回忆核心内容,1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概念 成分 理化性质 (2)稳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体温调节: (4)水盐 调节: (5)血糖调节: 糖尿病,反射、 反射弧、 兴奋、 神经冲动、 静息电位 、 动作电位 、局部电流、 电位差 、突触 、神经递质;,2神经调节:,3.体液调节:,概念 激素调节、反馈调节 分级调节,4免疫:,(1)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4)免疫功能

2、: (5)免疫失调: 内连外展:,防卫、监控、清除;,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1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其激素的反馈调节来认识生命活动的反馈调节机制,并联系血糖、水盐、体温等调节,理解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2本讲内容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要做到学以致用。,考点1 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知识整合,1内环境组成与功能,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 ),(2)内环境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不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关系如下:,(1) 体液与细胞外液,外分泌液:是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所分泌的液

3、体。,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体液是不是人体体内所有的液体?,外分泌液和尿液都不属于体液,2内环境的物质成分与生理过程,(1)可分为三类: 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胃、肠腔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 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 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3内环境理

4、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组织水肿:,引起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例1、(课标卷)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例2、(新课标卷)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

5、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例3、(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A,A,例4、(海南卷)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例5、(海南卷)根据内

6、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 。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 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D,超过了内环境维持移稳态的能力,缓冲,人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 、 。 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 调节。,组织液 淋巴,神经和体液,1反射弧结构及功能分析,考点2 神

7、经调节相关知识整合,2.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传导过程比较,3.兴奋传导与传递的比较,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2、如何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如图,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 反的偏转。 如图,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 如图,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如图,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8、3.回忆相关易混淆的概念,轴突 树突 突触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间隙 后膜,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a.突触的结构,4、突触的结构及递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突触前膜,胞吐(外排)作用,耗能,突触间隙,细胞膜的流动性,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乙酰胆碱,单胺类,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 、5-羟色胺。 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甘氨酸、谷氨酸、

9、-氨基丁酸、甘氨酸等。,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机理: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使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化学递质,经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受体,并与之结合,使后膜某些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特别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使膜电位降低,局部去极化,即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持续时间约10毫秒。,抑制性递质的作用机理:同样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是抑制性递质。此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氯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如由70毫伏增加到75毫伏)、出现突触后膜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持续时间也约10毫秒。此时,

10、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去极化,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例6、下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度大于c处,D.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应,D,【思维误区规避】,1.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低级中枢控制,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2、反射必须经过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否则只能叫反应,感觉都在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产生,产生感觉不属于反射。,3.反射弧在受到适宜刺激后不一定会产生兴奋,实质上当兴奋传递到突触时,

11、因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因此产生的结果也会表现出兴奋或者抑制两种。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外正内负),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上海卷)例7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C,(安徽卷)例8.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12、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C,例8(2014重庆卷).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 ,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 。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 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 ,导致感 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

13、可能是 。,外正内负,神经冲动,感受器,频率,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例9(四川卷).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 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传入神经,外负内正,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大脑皮层,神经-体液调节,(3)伤害引起的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 ,直接促进_ 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

14、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 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功能,考点3 血糖、体温、水盐平衡调节机制,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也有神经调节。 (2)下丘脑在血糖调节时直接通过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 (3)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是神经调节。 (4)糖尿病,注意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2、体温调节机制,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2)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

15、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3水盐调节,(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 (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1生命活动调节模型解读 (1)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b(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c(肾小管和集合管)。 (2)若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神经中枢,c 表示传出神经,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神经冲动(电信号)、神经递质和特异性受体结合(化学信号)。,(3)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 (4)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若a为胰岛,b则是胰岛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下丘脑为神经内分 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调节着体温、血糖调节、水平衡、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