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地质预报预报实施方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05368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前地质预报预报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超前地质预报预报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超前地质预报预报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超前地质预报预报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超前地质预报预报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前地质预报预报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前地质预报预报实施方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工程概况11.1线路概况11.2超前预报HSHZQ-6标段概况12 编制依据23 超前预报目的24 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及程序34.1地质预报方法及要求34.2预报内容54.3预期目标54.4预报阶段54.5预报频率74.6 预报程序75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量95.1 预报工作量95.2 预报工作计划106 项目部组织机构106.1组织机构及职责106.2投入的仪器设备137 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147.1 地质调查法管理147.2 地震波反射法(TSP)17.3 地质雷达法77.4红外探测法98 预报重点及方案措施118.1断层预报118.2岩溶预报138.3 煤层瓦斯预报168.4 其他

2、189 安全及文明作业措施189.1安全文明作业工作目标199.2安全文明作业保证措施199.3 临时用电措施199.4 环境卫生措施201 工程概况1.1线路概况新建怀邵衡铁路东起衡阳市,经湖南邵阳,至湘西交通枢纽怀化,全长318公里,其中衡阳市境内89公里,怀化市49公里,邵阳段180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预留时速250公里的高速铁路标准设计,被国家发改委和铁道部列入国家“十一五”铁路建设规划。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级;(2)正线数目:双线;(3)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4)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3500m;(5) 限制坡度:13;(5)到发线有效长度:双

3、机地段880m;(6)牵引种类:电力;(7)机车类型:客车SS系列,动车组;货车HX系列;(8)闭塞类型:自动闭塞;1.2超前预报怀邵衡铁路HSHZQ-6标段三分部概况怀邵衡铁路HSHZQ-6标段三分部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正线长5.49km,本分部,桥梁7座;隧道1座;路基8段;涵洞一座。2 编制依据2.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2.2沪昆公司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关于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沪昆湘安质2014115号); 2.3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2.4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

4、报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6340号)2.5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铁建设2007102号)2.6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2.7关于铁路高风险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工管质201136号)2.8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铁总建设2014131号)2.9 相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技术指南以及验收标准;2.10新建怀邵衡铁路隧道设计图纸;2.11新建怀邵衡铁路6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 超前预报目的隧道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地质勘察资料,而隧道施工的依据主要是设计文件。大量的隧道工程建设实践表明,由于受地质勘察深度、精度及经费等诸多条件

5、的限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做出的设计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屡有发生,由此而来的隧道洞内塌方、涌水、涌泥、涌砂、岩爆、岩溶、瓦斯爆炸等灾害时有发生,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危害。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对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条件(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灾害造成的损失、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需要,是满足环境生态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是质量控制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目的如下:(1)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

6、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新建怀邵衡铁路沿线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2)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尤其是复杂岩溶地区隧道施工风险;(3)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4 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及程序4.1地质预报方法及要求本工程采用的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为地质调查法、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探测、红外探水等。以地质为中枢,加强隧道地质工作,将地质综合分析贯穿到长期、中期、短期和临兆超前地质预报四个阶段中,实行地质、物探、钻探三结合,优化物探组合,综合应用,确保隧道安全、快速、优质施工,不留后患,全面确保隧道施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最优结合。对地质

7、较简单的地段,以洞内地质素描为主。根据对洞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地下水的发育情况等,分析围岩的稳定情况,并据此预报开挖工作面前方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对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段,如地层分界线、角度不整合接触带、物探异常段、次级断层、富水段等,在洞内地质素描的基础上,采用物探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水等),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条件进行预报。对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地段,如区域性断层、岩溶发育段、突涌水段等,在洞内地质素描的基础上,先进行物探超前地质预报,必要时采用超前水平钻探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表1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报方法预报内容预报

8、工具预报频率地质调查及地质素描岩性、结构面产状及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罗盘、数码相机等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爆破后进行地球物理探测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均匀地质体的探测、岩溶探测地质雷达地质雷达间隔1020m,红外探水有无水体存在及其方位红外探水仪红外探水间隔1020m,地震反射波法划分地层界线、查找地质构造、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TSP间隔50100m一个断面4.2预报内容(1) 预报可能出现突水的溶洞、暗河的位置和规模;(2) 预报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包括裂隙发育地段);(3) 预报可能出现突泥、岩溶陷落柱的位置;(4) 预报可能发生中型以上的塌方地段;(5) 预报地下水富集的区域和

9、地段;(6) 预报可能发生岩爆、瓦斯的地段和程度。4.3预期目标(1) 配合隧道施工单位,及时进行跟踪开挖工作面超前地质预报;(2) 每次现场测试后及时向项目经理部、监理单位、业主提交当次预报简报;(3) 对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围岩级别提出建议值,为隧道施工决策提供可靠的地质参考依据,提出相应的施工处理建议;(4) 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5) 保障隧道施工安全。4.4预报阶段(1)长期超前地质预报长期超前地质预报是对一座隧道的宏观超前地质预报,目的在于确定整座隧道的难点、疑点,重点地段和不良地质作用类型和分布里程,为施工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更有针对性,使防灾、减灾措施更加具体,为科学施工提供地

10、质依据,可有效地避免盲目性;指导中短期超前地质预报的顺利进行,并为选择物探手段和物探方法的优化组合提供依据;为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布置突出重点。采用的方法有:地质复查法:通过地表地质复查,确认地勘成果可靠性及存在的问题。地质综合分析法:在综合分析地勘成果、设计文件、地质复查的基础上,找准该隧道的重点、疑点、难点地段。(2)中期超前地质预报中期超前地质预报是指对隧道掌子面前方80120m范围内做出的超前地质预报,其任务是对长期超前地质预报确定的重点地段进一步确认和完善,以期发现新的地质灾害地段,为短期超前地质预报确定目标。建议采用的方法有:地质分析法。物探方法:能够探测80120m距离的适合隧道内

11、短时间作业的物探手段为主,建议用二种以上物探手段,以便对比校核。(3)短期超前地质预报短期超前地质预报是指对隧道掌子面前方3050m范围内,做出的超前地质预报,它是超前地质预报的攻坚阶段,做好该阶段的预报对于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率具有决定性意义。建议采用的方法有:地质法:掌子面素描、地质编录法、正洞左右幅联合断面法。物探法: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法、红外线探水法等优化组合。水平钻探法:一般控制在30m左右。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应用,确定不良地质地段,确定掌子面前方施工围岩级别,为动态设计提供参数和切实可行的施工建议。(4)临兆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特殊的前兆反映。当发现断层破碎带、岩溶

12、、突水突泥、塌方、煤系地层有害气体、瓦斯、硬岩岩爆等的临兆反映时,应及时果断地做出临兆预报,尽可能避免更大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4.5预报频率在长期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中期超前地质预报根据探测仪器等综合确定,原则上全长范围内平均每100m左右探测预报一次,短期超前地质预报在中期预报的结果基础上,对有问题的地段每3050m探测预报一次。当有特殊情况,应视现场需要确定。地质素描、地质跟踪编录紧随掘进进行,每天一次,当长、中、短期确定的重点不良地质地段,可能有险情时,应及时赶到现场确认地质情况,做出临兆预报或提出处理建议。4.6 预报程序地质超前预报的程序如下:(1)首先,对待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隧道进行详细地质调查,了解隧道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初步确定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和难点段。(2)然后,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主要TSP203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