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第36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4327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第36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第36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第36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第36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第36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第36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第36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概要(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篇 物质科学(二),第36课时 常见的化学反应,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考点1 描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a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_的变化。 2.化学变化:_新物质的变化。 考点2 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b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 (微观上:是否生成新分子)。,有无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生成,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考点3 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外界条件能影响物质的性质 a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比热、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

2、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1(2014菏泽)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鲜牛奶变质 B酵母粉发酵 C钢丝球刷碗 D洁厕精除垢,C,2.(2015河池)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葡萄酿成酒 B水果榨成果汁 C.蔗糖溶于水 D汽油挥发,A,三、氧化性和还原性 考点4 举例说出氧化还原反应 a 物质_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_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例 H2CuO= H2OCu 在这个反应中,氢气得到氧化铜中的氧,_, _;氧化铜失去氧,_,_。,得到氧,失去氧,被氧化,具有还原性,被还原,

3、具有氧化性,考点5 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 b 氧化反应中_、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叫做_。氧气、氧化铜等是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具有_,是常见的_。 考点6 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 1氢气和一氧化碳,提供氧,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剂,点燃,点燃,加热,加热,2.H2、CO等可燃性气体在使用前必须先_,防止与空气混合受热时发生_。H2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鉴别;CO的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检验纯度,爆炸,3(2013绍兴)进行如图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有红色物质出现,说明氢气具有 ( ) A还原性 B可燃性 C氧化性 D助燃性,A,4(2013衢州)某

4、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把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装置后,测得装有浓硫酸的装置质量增加,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质量不变。 (1)该气体中一定不存在_。 (2)若实验中观察到_ _现象,就可以证明原气体中存在氢气。,CO,有红色物质生成或氧化铜变成红,色物质,【解析】若有CO存在,则通过CuO之后变成CO2,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会增加。没有CO,而黑色氧化铜又变为红色,则说明一定有H2。,四、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考点7 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辨认具体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a,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种,一种物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合物,另一种单质,相互交换成分

5、,5.(2015湖州)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2Sb2O33C=4Sb3CO2。该反应的类型为(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D,高温,6(2014丽水、衢州)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请回答: (1)变化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_ _(写出一项即可); (2)变化发生的是_(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B,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或吸热),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考点8 知道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6、 a 1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_的变化。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_,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_。 2.物质的燃烧、生石灰与水反应可放出大量的热量,这两个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_;反应条件为高温或需要加热的反应中,内能转化为_。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呼吸作用_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中和反应化学能转化为_。,能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内能,化学能,化学能,内能,7.(2015台州)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B,高频点1 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例1 (2014杭州)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乙中的仪

7、器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好的是 ( ) Acba Bcda Ccbd Dbca,A,【解析】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还原氧化铁,要想知道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我们要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要知道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我们要先用浓硫酸质量变化测出生成水的质量,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所以我们选择氢氧化钠,若先除二氧化碳会使所测水的质量变大,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a。故选A。,1某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一氧化碳气体,也可能是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

8、确定其组成将该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装置见如图),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若假设各步反应完全, 试根据实验数据回答: (1)该气体中含有_。 (2)若该气体为混合物,则氢气与一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_。,H2、CO,114,【解析】(1)氧化铜失去氧元素的质量为: 65.6g62.4g3.2g, 生成水的质量为:102.6g100.8g1.8g, 1.8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所以生成物不仅仅是水,还有二氧化碳,即混合物中有CO。 (2)CO夺取了氧元素的质量为:3.21.61.6g, 氢气的质量为:1.81.60.2g, CO质量为: 所以氢气与一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 0.22.811

9、4。,高频点2 四类基本反应的判断 例2 (2013莱芜)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A,【解析】首先根据化合物的定义,从微观变化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反应物A是单质,B是化合物,生成物C是化合物,D是单质,而置换反应的定义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不难得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2015黄石)下表所列的各基本反应类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实例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B,MnO2,高频点3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例3 (青岛中考)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

10、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A,【解析】A.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B.由图示可以看出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电能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由图示可以看出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电能才能完成;D.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3下列实验装置中,加入固体物质前,所有实验装置中U型管a、b两端液面均保持水平,加入固体物质后,U型管中a、b两端液面仍然保持水平的是

11、 ( ),A,【解析】因氯化钠固体溶于水,虽放热但放热很少,温度变化不明显,则装置中空气体积基本不变,即U型管中a、b两端液面仍然保持水平,故A正确。,【提醒】对混合气体进行除杂和干燥操作时,因除杂时需要把混合气体通过溶液,除杂后的气体中会含有一定量水分,所以干燥操作应放在除杂操作之后,但本题水分对实验无干扰,所以不用除水分。 例4 (2015河池)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CuO,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C,A丙甲乙丁 B.甲丙乙丁 C.丙乙甲乙丁 D.乙甲丙乙丁 【解析】首先应除去混合气体中

12、的CO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CO2检验的影响,因此混合气体先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丙装置;通过装置丙的混合气体再通过乙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甲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最后再通过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CO,应用丁酒精灯点燃,防止污染空气,所以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丁,故选C。,【提醒】根据题设条件,按步分析,逻辑推理,层层推进,“对号入座”,得出结论。 例5 (2014无锡)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

13、 B原溶液中的杂质一定是氯化钙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三种物质组成 D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C,【解析】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加入硝酸钡无现象,说明原溶液中无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A与稀硝酸混合,A不溶解,A是由原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根据元素守恒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由B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B是由原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根据元素守恒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杂质可能有三种,即:CaCl2、Ca(NO3)2、NaCl。根据题设条件和这一推论,可以得出如下答案:A.无色溶液B的溶质不只

14、是硝酸钙还有硝酸钠;B.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杂质可能有三种,即:CaCl2、Ca(NO3)2、NaCl,不一定是氯化钙;,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杂质可能有三种,即:CaCl2、Ca(NO3)2、NaCl;D.该实验中都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都是复分解反应。,例6 (2014温州)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氧气所需的时间。 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 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