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海南 论文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948361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在海南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轼在海南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轼在海南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在海南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在海南 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宋诗研究主讲教师:张平授课班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生姓名:冯勤学生学号:20102311310050教师评语: 阅卷教师:阅卷时间:苏轼在海南摘要:苏轼博学多识,才气横溢,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千古奇才。他一生困于俗吏,屡遭贬谪,却从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晚年时,苏轼在生活上以佛老思想为主导,更多地采取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旷达态度。这种处世哲学是他身处逆境时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使他无往而不乐。当他遭贬海南儋州时,正是这种人生观使他勇敢地生活下来,并写下了大量乐观的诗。关键词:苏轼 海南 诗 苏轼的一生是极不平凡、极不平坦的一生,既有过三次被贬、两次被迫外任的厄运,也有过一年

2、内官升三级的鸿运,可谓有荣有辱。而穷达、荣辱和人生都是倏忽即逝、变幻无端的,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晚年的苏轼获得了思想上的解放,精神上的解脱,寻求到了生命的意义,这也就使他“忘得失、齐生死”。这是苏轼得以在儋州安穷乐道、傲笑自若的动力。唐代诗人李德裕在谪岭南道中作 中描述道:“岭水纷争路转迷,桃榔椰叶暗蛮溪。愁冲秋雾毒蛇草,,畏落沙虫避燕呢。”这首诗表明了海南的环境的恶劣,所以苏轼原本以为自己将会死在海南,生还无望,于是在到海南之前,写下了“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于海外”。苏轼刚到海南时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生活,缺乏各种设

3、施的海南岛让苏轼感受到生活的不如意。但这种打击并没有使他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苏轼作为一个写的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具有豪迈气魄诗的诗人,怎么会为被贬至海南这样一个蛮荒之地而心中郁结?当然郁结可能只是一时的,苏轼很快就在黎族人民的帮助下在海南立足了。”悠然自得的心态,海南奇丽的风景,敬仰他而给予他关怀和照顾的海南人民,使他快乐地在海南生活下去。在内地人看来,海南为瘴疠之地,可他反说:“瘴雾三年刮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独觉) 。由于他一反世俗观念,在别人很难忍受的种种烦恼,在他都化为生活的余甘。当他的新茅屋落成后,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了几首诗来赞美这不平常的新居。“且喜天壤间,一

4、席亦吾庐。”苏轼欣喜自己在这广大的天地间有了一席安身之所,而且他能够一饱便终日,高眠忘百须,忘记世俗的烦恼,抛却一切的思想包袱,只在此悠然自得,像陶渊明一般。苏轼有一首椰子冠,据说还有一段趣事:话说,苏东坡来到海南儋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随着对环境的逐步适应,与当地黎汉百姓来往的日趋密切,有趣的是,他还拿椰子壳请别人加工成“椰子冠”呢。一天,苏东坡顶着“椰子冠”出门上市。路人看见苏东坡这副模样,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询问东坡戴的是什么帽?是怎么制作的?苏东坡望着四周围观的人群,心想:不回答是难于解围了,于是抿嘴带笑,摇头晃脑,吟诗道:“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

5、空壳付冠师。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这就是后来的“东坡帽”,还被当时的士大夫广为效仿。 苏轼在海南一直追求着心灵的解脱和个人的自适,但他又从来没有忘记过百姓的疾苦。他、劝导民族团结,促进农业生产;倡导移风易俗,为病者送药治病;敷扬文教,培养人才,开办了东坡书院。这使他在儋州过了充实、无悔的三年。苏轼在澄迈留下的诗,数量虽少,却分量不轻。在海南他已经完全沉淀下来,他的人生态度更加超然、淡定和达观,无论诗文的写作还是精神人格的提升也已逐渐转变为对苦难的审美和超越了。苏轼获赦北归时在澄迈写下澄迈通潮阁二首和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其中的名句“九死

6、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就是苏轼最后离开海南时在此留下的千古绝唱,也是他在海南留下的最后一首诗,为后人追寻苏轼的背影留下历史线索。在澄迈时,连日的风雨突然停止,云散月明,一派蓝天碧海景象。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他将自己被贬谪海南视为一次“奇绝”的经历。“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参星横斜在天空上,北斗星已转移得很低,夜已接近三更。连绵的阴雨、成天刮个不停的大风现在已经停止,天空终于放了晴。诗人回想着刚刚结束的久风霪雨的恶劣天气,难免联想起自己晚年的政治遭遇。他屡次被贬,而且越贬越

7、远,最后到了海南。这几乎是当时中国最南、最偏远的蛮荒之地了,诗人的遭遇真可谓“苦雨终风”。好在现在终于有了转机。因此,首句既是写诗人在船上所见,同时包含着三更过后迎来黎明的意思。“也解”两字,表达了久雨遇晴的喜悦心情,也暗示自己所遭遇的政治阴霾即将过去。夜空下云翳散尽,一轮明月又有什么在点缀呢?这青天和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啊。这两句写风雨过后的夜景,而寄托深远。前面这四句诗,在叙述中夹杂比喻,写得委婉自然,富有感染力。作者高明的地方,是善于运用形象而准确的语言来捕捉眼前的景物,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得意与象合,情与景合。诗人欣然感悟到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在屡经政治风浪、世态炎凉之后,对于自己的感悟,却只称“粗识”,我们可窥见他那平和澄澈、宠辱不惊的心态。我在这僻远的南荒之地历尽磨难,纵使九死一生,也无所悔恨,因为这次南游实在是平生最奇妙的经历啊。刚到海南的时候,一想到今生将要老死这里,诗人就万念俱灰。后来,在领略到海南的自然美景、淳朴风情后,在对人生有了更多的体验之后,他开始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和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这一切。不恨朝廷把自己贬到海南经历了九死一生,到海南的经历是一次我平生未遇过的奇遇啊!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