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经营决策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926757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经营决策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第五章经营决策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第五章经营决策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第五章经营决策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第五章经营决策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经营决策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经营决策剖析(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经营决策,5.1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5.2 品种决策 5.3 产品优化组合决策 5.4 生产组织决策 5.5 定价决策分析,决策的过程就是对不同备选方案择优选择的过程,而对不同备选方案的择优选择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一是将备选方案的所得(如收入) 与所费(如成本)比较,只要所得大于所费,该备选方案就具有可取性; 二是将不同备选方案的所费进行比较,凡是所费最少的就越可取。可见,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成本的高低都是决定备选方案取舍的重要因素。,决策无关成本 (Irrelevant Cost),差量成本、机会成本 应计成本、付现成本 重置成本、专属成本 延缓成本、可避免成本 不可延缓成本,沉没成本 共

2、同成本 不可避免成本,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贡献毛益分析法 差量分析法 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5.1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产品功能成本决策是将产品的功能与成本相对比,寻找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价值途径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适当的、必要的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产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价值(V)=功能(F)/成本(C),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在产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功能提高,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在产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在产品功能提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在产品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功能提高的幅度大于成本

3、提高的幅度,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在产品功能降低的情况下,成本降低的幅度大于功能降低的幅度,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功能成本分析步骤,选择分析对象 收集各种资料 进行功能评价 实施决策方案,选择分析对象的原则1,1从产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有效地积累每一产品的成本降低额。 2从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结构、减少零部件的种类或数量。 3从体积大或重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缩小体积、减轻重量。 4从投产期长的老产品中选,可以改进产品设计,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工。 5从畅销产品中选,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能使该产品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选择分析对象的原则2,6从原设计问题比较多的

4、产品中选,可以充分挖掘改进设计的潜力。 7从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工艺、减少工序。 8从成本高的产品中选,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9从零部件消耗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优化结构。 10从废品率高、退货多、用户意见大的产品中选,可以提高功能成本分析的效率。,收集资料,产品的需求状况。如用户对产品性能及成本的要求、销售结构及数量的预期值、价格水平等。 产品的竞争状况。如竞争对手的数量、分布、能力及竞争对手在产品设计上的特点及推销渠道等。 产品设计、工艺加工状况。结合市场需求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在产品设计、工艺加工技术方面本企业存在的不足等。 经济分析资料。如产品成本构成

5、、成本水平、消耗定额、生产指标等。 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其他有关资料,功能评价的基本步骤(1),计算成本系数 成本系数=某零件的目前成本/所有零件目前成本合计 计算功能系数 功能系数=某零件的功能得分/所有零件功能得分合计 计算价值系数 价值系数=某零件的功能系数/某零件的成本系数,功能评价的基本步骤(2),确定重点分析对象 当价值系数等于1,说明零件的功能与成本相当,因而不是降低成本的对象; 当价值系数大于1,说明零件的功能过剩或成本过低,在该零件功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无必要降低成本或减少过剩功能,因而也不是降低成本的对象; 当价值系数小于1,说明零件的成本相比功能偏高了,因而是降低成本的主要

6、目标。,例:为改进某型手表有3个方案可供选择,现从走时、夜光、防水、防震、外观等五个方面采用5分制评分,评分结果如下。,功能比较表,方案估计成本比较表 单位:元,然后,进行价值分析。如果以方案1的成本系数为100,则方案2的成本系数为: (280296)100=94.59 方案1和方案2的价值系数分别为: V1=21100=0.21 V2=2294.59=0.23 由于方案2的价值系数高于1,应该选择方案2。 ,例6-1,5.2 品种决策,生产何种新产品 亏损产品的决策 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在品种决策中,经常以成本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有时也以贡

7、献毛益额作为判断标准。,一、生产何种新产品决策,常用决策分析方法 差量分析法 贡献毛益分析法 如果企业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供使用,或者利用过时老产品腾出来的生产能力的话,在有几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而每种新产品都不需要增加专属固定成本时,应选择提供贡献毛益总额最多的方案。,差量分析法 (Differential Analysis),差量分析法是根据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差量成本计算的差量收益进行最优方案选择的一种分析方法。,差量分析法 (Differential Analysis),分析步骤: 1将各决策备选方案两两比较,分别计算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 2对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进行对比,择优选择。,若差

8、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正,前者为优。 若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负,后者为优。 若差量收入等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零,前后相同。,例:A企业使用同一台设备可以用来生产甲产品,也可以生产乙产品。若该设备最大生产能力为200 000机器小时,在相关范围内生产两种产品的有关资料预测如下表。,要求:根据已知资料为该企业做出生产哪种产品的决策分析。,差量分析法举例,(1)根据生产能力,计算生产两种产品的最大生产量: 甲产品最大产量 =最大生产能力机器小时甲产品每件所需机器小时 =200 000100=2 000(件) 乙产品最大产量 =最大生产能力机器小时乙产品每件所需机器小时 =

9、200 00080=2 500(件) (2)分别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甲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36+28+32=96 乙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52,差量分析法举例(续),(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 差量收入=(1122000)(642500)=64000(元) 差量成本=(962000)(522500)=62000(元) (4)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差量收益 差量损益=6400062000=2 000(元) (5) 做出决策 因为差量收入(64000元) 大于差量成本(62000元),即差量损益为正数,所以应选择生产甲产品。,差量

10、分析表,所以,应选择生产甲产品。,贡献毛益分析法 (Contribution Margin Analysis),贡献毛益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个备选方案的贡献毛益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贡献毛益分析法的步骤 1判定各方案共同固定成本是否相同 2分别计算各方案的贡献毛益总额 3选择贡献毛益总额最大者为最优方案,贡献毛益分析法举例,30000,32000,贡献毛益总额(元),2500,2000,最大产品产量(件),0.15,0.16,单位小时贡献毛益(元/小时),12,16,单位贡献毛益(元/件),所以,应选择生产甲产品。,应用贡献毛益分析法 应注意问题,1在不存在专

11、属成本的情况下,只需要通过比较不同的备选方案的贡献毛益总额,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2若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首先应该计算剩余贡献毛益,然后通过比较不同的备选方案的剩余贡献毛益总额,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应注意问题,3在企业的某项资源受到限制时,应该计算单位资源的贡献毛益额,然后通过比较不同的备选方案的单位资源的贡献毛益额,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4.由于贡献毛益总额的大小既取决于单位产品贡献毛益额的大小,也取决于该产品的产量,应选择贡献毛益总额最大的。因为单位贡献毛益额大的产品未必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也大,所以,在决策中,不能只根据单位贡献毛益额的大小进行择优决策。,贡献毛益分析法适用于: 收入

12、成本(收益型)方案的择优决策,尤其适用于多个方案的择优决策。,二、亏损产品的决策,对于亏损产品,绝不能简单地予以停产,而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各种产品的经营状况、生产能力的利用及有关因素的影响,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采用差量分析法进行分析后,做出停产、继续生产、转产或出租等最优选择。,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资料如下:,甲、乙、丙三种产品的盈亏情况,要求:做出亏损产品乙应否停产的决策。,分析:如果亏损产品乙停产,那么甲、丙的盈亏情况,如下表:,(6000),(4000),(2000),净 利,36000,12000,24000,固定成本总额,采用差量分析法:,差量收入120 00060 0

13、0060 000 差量成本76 00030 00046 000,即亏损产品乙不应停产,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正,前者为优。,差量分析表,14 000,46 000,60 000,差量,30 000,18000+12000 =30 000,40000+20000 =60 000,停产,44 000,18000+46000+12000 =76 000,40000+60000+20000 =120 000,不停产,相关收益,相关成本,相关收入,方案,可见,亏损产品乙不应停产。,亏损产品的决策应考虑问题,1.如果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停产。 2

14、.虽然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但存在更加有利可图的机会,如转产、将设备出租等,那么该亏损产品应立即停产。 3.在生产、销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能够提供贡献毛益的亏损产品,最终实现利润的大幅提高。 4.如果亏损产品不能提供贡献毛益,还应考虑企业产品结构、社会效益的需要等因素。,三、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由于所需零配件的数量对自制方案或外购方案都是一样的,因而通常只需要考虑自制方案和外购方案的成本高低,在相同质量并保证及时供货的情况下,就低不就高。,常用的分析方法 差量分析法 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常见决策类型 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的决策 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 外购时有租金收入的决策,1

15、、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的决策,分析方法:差量分析法 决策原则:由于固定成本不因停产外购而减少,所以固定成本是无关成本。 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应该外购; 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应该自制。,例:,甲电冰箱厂每年生产电冰箱需要A零件6000个,若从市场上购买,每个零件进货成本为58元。 如果该厂生产车间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自制A零件,估计生产每个零件的成本资料为: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16元,变动制造费用9元,固定制造费用12元,则单位零件的总成本为67元。 请为该厂做出零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差量分析法,计算自制单位A零件的相关成本 自制A零件的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16、 =30+16+9 =55(元) 计算外购零件的相关成本 外购单位成本=58(元) 应选择自制方案 因为每自制一个零件比外购节约3元,共节约成本18000元。,2、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分析方法:差量分析法 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决策原则:由于涉及专属固定成本,而专属固定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 自制变动成本专属成本购买价格, 应该外购; 自制变动成本专属成本购买价格, 应该自制。,例:,甲电冰箱厂每年生产电冰箱需要A零件6000个,若从市场上购买,每个零件进货成本为58元。如果该厂生产车间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自制A零件,估计生产每个零件的成本资料为: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16元,变动制造费用9元,固定制造费用12元,单位零件总成本67元。 企业要生产该零件,需要专门购置一台检验设备,每年折旧20000元。 请为该厂做出零件自制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