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阶段提升练十五板块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7920664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阶段提升练十五板块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阶段提升练十五板块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阶段提升练十五板块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阶段提升练十五板块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阶段提升练十五板块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阶段提升练十五板块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阶段提升练十五板块十五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提升练(十五)(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在苏联的表现1马歇尔计划所体现的“冷战”背景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冷战”结束的影响4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干预改变消费观念5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6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7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的弊端8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9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美元霸权地位确立的原因10国际体系合理化改革建议受阻1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

2、18江西九校联考)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A.说明“冷战”源于二战时期各国政策分歧B.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C.使史学研究背离了真实性的原则D.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解析:D注意材料的时间是1949年,当时美苏“冷战”已经开始。材料中提案明显体现了苏联与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这服务于当时苏联的政治需要,D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错误;材料并未提到史学研究的问题,C项错误

3、。2.如图是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B.西欧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C.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D.反映了当时“冷战”的国际形势解析:D依据题图可知,苏联人认为马歇尔计划侵犯了西欧国家的主权,打破了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并非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故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想用美元打开西欧的市场,控制西欧的国家主权,这是美国的目的,但美国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本质是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对抗苏联,与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不一致,故C项错误;苏联人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D项正确

4、。3.1969年,联邦德国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据此,联邦德国推行该政策有助于()A.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形成B.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C.德国摆脱“冷战”的影响D.调和美苏之间的敌对关系解析:B尽管1969年国际关系的主体是两极对峙,但在一定范围内仍有两极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就是其中的典型体现。联邦德国的政策只能是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所以A项表述错误;当时大的国际关系主体仍然是“冷战”,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联邦德国和东方

5、国家的关系,没有涉及美苏,D项错误。4.(2018湖南长沙月考)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俄罗斯国力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与此同时,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反映出“冷战”结束()A.有利于遏制大国的霸权主义B.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健康发展C.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D.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有利解析:C“冷战”结束后是“一超多强”的格局,材料中没有涉及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中“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不等于整个世界格局,故B项错误;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材料中“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相符,故

6、C项正确;和平发展更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发展,而材料未涉及和平发展,故D项错误。5.(2018山东济宁一模)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B.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C.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得人民有底气去花钱,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出台的时间是1947年,持续了4年之久,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由A项造成的,故

7、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是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时间不符,排除D项。6.(2018河北衡水统考)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后,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这些公司在上市时,把股价故意定得偏低,并面向所有的人销售。这一举措()A.加强了国家干预力度B.扩大了市场机制的作用C.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D.提高了国民的工资收入解析:B题干中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及上市公司所采取的措施体现出的是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这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描述相悖,排除;C项错误,题干举措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的调整,不代

8、表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工资收入的内容。【新知生成】 新自由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经济思想。新自由主义政策就是国家对经济干预力度削弱,减少国有企业,增加大量的私人企业,经济发展主要靠市场规则,也要在一定情况下,进行政府的适度干预。7.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概况。以下对此图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A.低收入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中收入国家经济干预80年代最强C.高收入国家已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D.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解析:D低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整体不断提高,并不能说明低收入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中收入国家也应该包括

9、部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高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不断下降并不能说明其已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还在继续发展,故C项错误;高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高收入国家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中收入国家也在逐渐向知识经济转型,低收入国家则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由此说明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故D项正确。8.(2018山东日照二模)下表为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苏联政府机构改革情况。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苏联部长会议由68个部级单位削减为34个1956年苏联部长会议部级单位

10、增至60个1957年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分权管理,撤销了中央管理经济的各部委,按区域原则设置国民经济委员会1964年中央部、委的数量又达到71个A.缺乏明确指导思想导致改革混乱B.以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为重点C.没有触动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D.改革操之过急脱离经济实际解析:A据材料信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的部长会议部级单位和中央管理经济的部委数量先是减少,后又增加,这一混乱局面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明确指导思想,故A项正确;B项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是农业,C、D两项材料体现不出。9.(2018湖北武汉调研)苏联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代烙印,如某一时期涌现出的斯大林综合征1953年寒冷的夏天国际女郎摇滚

11、式的悲剧等电影。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A.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B.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C.勃列日涅夫的军备竞赛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解析:D这些电影反映出苏联社会的阴暗面,反映出对斯大林模式的批判和突破,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主要针对斯大林个人,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勃列日列夫的军备竞赛也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揭露出苏联社会的阴暗面,故D项正确。10.“美国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美元在全球的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此观点产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美国拥有强

12、大的经济实力B.西欧、日本的崛起C.美元处于强势地位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析: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即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故选A项。11.(2018湖南益阳调研)对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多极化发展趋势严重冲击美国霸权B.国际体系合理化改革遭遇严重困难C.美元居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D.美国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于世界各国解析:B从图中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多极化改革”受到“美国”美元霸权的阻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体系合理化改革遭到美国等诸多因素的阻碍,故B项正确,A项

13、错误;C项并非材料主旨,且无法解释“多极化改革”的信息;D项材料无体现。12.1960年美国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要求国际贸易中货币结算多样化B.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C.由于出现贸易逆差,要求实现浮动汇率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解析:D根据材料中“1960年”“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美元作为国际

14、货币核心”可知反映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的话实际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本身存在着矛盾和缺陷,其崩溃是必然的,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 大题共2小题,其 中13题25分,14 题12分,共37分)13.(2018安徽合肥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5月,美国约有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了关税率。法国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60%。英国对棉纱和棉织品征收50%的重税。1932年,德国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实行英镑贬值。1933年,美国也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美元贬值50%。日本在货币战的世界竞争中,实力远不

15、及英美,除采用日元贬值等手段外,还通过剥削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廉价得多的国内劳动力,以低价在亚洲市场上倾销商品。为此,英国提出废弃英日通商条约和在全世界范围内抵制日货的动议。日本在倾销政策遭到抵制的情况下,国内法西斯势力疯狂叫嚣:“以军事力量确保东洋市场”。方连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材料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惨痛教训,就是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各国必须通过国际经济协调形成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以保证世界和平与发展。二战后,尽管不同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大小不一,但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黎兵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理论与实践评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出现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并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信息得出主要措施,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