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901801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教师版)【高考考点集结】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和意识的能动性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点难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基础知识梳理】一

2、、把握六个概念1、物质概念:(1)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区别开来): 客观实在性 2、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3、静止概念: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4、规律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来

3、概括。如“种瓜得瓜”是现象,背后隐藏的遗传才是规律。5、意识概念:(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反应特性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 物质 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 (2)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生理基础)人脑是意识活动的 物质 器官,也是产生意识的 生理 基础;意识是人脑 特有 的机能。(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内容)意识的内容是 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 主观的 ;意识有 正确与错误 之分,正确的意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错误的意识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

4、律的意识,但 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本质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而且只有经过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环节,客观存在才能进入(作用于)人脑中,这时才产生了意识。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 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办?“两个结合”: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

5、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两个反对”: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辨别三个关系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1)区别: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2)联系:二者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形而上学 观点,离开

6、物质谈运动是 唯心主义 观点。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 和 相对静止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相对主义 和 诡辩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三、熟记并运用五个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方法论)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方法论)原理:(

7、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一

8、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原理内容: A.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9、能被消灭,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构建网络】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反映物质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规律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

10、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前提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考点精题演练】一、选择题1、(2011广西桂林中学高三模拟)30.近年来,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到舟曲特大泥石流,让中国人民几经磨难,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顽强精神。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理解正确的是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2、(2011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

11、中高三模拟)27、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无论是我国的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都有大幅增加和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事物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C、事物是主次矛盾的统一 D、事物的矛盾是主次方面的统一3、(2011甘肃兰州一中高三实战演练(一)292010年9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家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人类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 人与自然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生物的

12、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B. C. D4、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国际金融形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出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意识是变化发展的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2011年2月18日,50名旅居巴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等国家的福建明溪籍华裔青少年回到故乡明溪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礼仪,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福建明溪营活动。世界华人无论身处何地,身陷何境,心中的“根”始终不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动中有静 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意味着事物没有任何变化 事物是变与不

13、变的统一A B C D6、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谈到自己的治学经验时,强调“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其中“法”指 ( )A物质的客观性B意识的能动性 C事物的规律性D实践的历史性7、(2011广西桂林中学高三模拟)28我国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启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普查能准确掌握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从而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国家这样做从哲学上看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客观规律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做事情要经过调查研究,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A. B C D8、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板,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容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它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来同化客体的信息。”这段话表明 ( )A大脑天生就具有意识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C意识是人脑特有机能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9、新红楼梦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就连人民日报也罕见地对其进行了批评,称“新红楼梦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