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有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6058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读《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读《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读《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读《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读《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读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有感刘又宁我手里有一本当时署名为中山医学院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编写组编著,1976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专著。这本书跟随我已40年整,每当遇到鉴别诊断相关问题时,我就随时查阅,甚至有时在应邀会诊之前,临时抱佛脚,也会先用它来武装一下自己的头脑。因担心翻阅太多会把书翻烂 ,我还特意托人制作了硬纸板布质封面,将简装变成了精装 .我之所以如此珍视、爱护这本书,是因为它确实帮了我大忙,为我的临床知识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继此书之后至今40年,我没再发现有比它更实用的鉴别诊断学书籍了。我的大学本科是在1970年结束的,现在的年轻医生很难想象,当时我们这一代人是怎样获得知识与信息的

2、。不必说没有互联网,更没有手机微信,就是普通的座机电话也十分稀罕。至于国外科技出版物,一方面因当时的情况没人敢引进,另一方面因缺少外汇购买版权,只有个别人有资格躲在图书馆的隔离房间内,才能偷偷地阅读到影印本,当然更不要说能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那时尚还年轻的我,内心充满对各种知识特别是医学知识的渴望,但却无法得到,这就是我对这本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情有独钟的最重要原因。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辛辛苦苦倾注了大量心血来编著了这本好书的前辈们,首版并没有留下一个名字,而只冠以编写组3个字。他们有的可能尚健在,也有的可能已离我们而去。当时的中山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该书前言中也提到了,此书

3、的编写还得到北京、青岛、武汉、广州等地众多专家的协助。所有的编者,都是无名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而永不忘怀。该书的第1版共60章,近千页,每页排版字体又很密集,在当时也可称为学术巨著了,作者们编写这样的书也一定历时很长(前言是写于1975年5月)。只有我们这一代或比我们更年长一些的知识分子,才能想象到作者们可能历尽了怎样的艰辛。相信他们许多人是一边被批判 ,一边坚持写作,甚至也会有人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为了给年青人留下一本好书,不顾自己的健康而义无反顾。以上这些磨难也在该书上留下了些痕迹。该书内扉页、书名的前面是2整页的毛主席语录,而在字数并不算多的前言中执笔者还特别写到本书的编写是在我院党委领

4、导下编写成的。全体编写人员在编写过程中,坚决贯彻十大精神,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开展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努力弄清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统帅全书,并坚持到农村去参加医疗卫生工作,为贫下中农服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等等。像这样与学术根本不相干的政治术语,竟占到整个前言的三分之二还多。在第1章鉴别诊断的原则与方法中,不足4页的版面中,竟有8处成段引用了毛泽东和列宁语录,并一律用黑体字印出。从第2章起才是纯粹的学术内容。笔者阅读最多的章节是该书的第2章发热 ,从中受益匪浅,随着后来获取知识途径的增多,笔者还在原书列出共7条非感染性发热原因之

5、后,又用钢笔加上了第8条药物热。另外,要按我作为本刊总编的原则,这本书如称为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异常鉴别诊断学可能更为合适。因为60章中59章的标题并不是疾病,而是诸如发热、胸痛、心脏增大、蛋白尿及白细胞异常改变等。但虽有以上不足,却丝毫不影响我对该书的珍视与对作者们敬仰的初衷。顺便高兴地告诉读者,由已故邝贺龄教授主编的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在1983年得到重新修订,当然首版被埋没的作者们也得以重见天日,至今已成功发行了6版,并即将修订出版第7版。时过境迁,数十年后笔者之所以再翻陈年旧账 ,乃是为提醒当代青年读者们,一定要珍视现今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要荒废了大好青春;同时也要了解一点历史,从老一辈刻苦治学的经历中,能吸取些正能量。本文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