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5560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落尘初读九栋,我很费解,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苦心经营的铺陈,亦没有浩浩荡荡的气势,有的只是平淡与平和。就像是一个小孩子,静静地讲述着他的故事。没有太多的情感在其中,大多是幼年的懵懂,好奇,对事物的直观感受。它只是一本书,一本以九栋为环境的一部日记。那是什么让这样一本小说集受人欢迎呢?由于它的作者是邹静之吗?由于大家对它的宣传的盲目推崇吗?我觉得不是。有读者告诉邹静之,尽管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书中故事里有一种"本质"的东西,没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唔,本质,也许就是书写时的从容、自然,还有平和。对,就是平和。平和之处出真实。这种平和,真实,作者称之为&qu

2、ot;自然元素"."我个人喜欢带有自然元素的文字。最常规的温暖、幽默,包括苦难都是自然的,而市井的、所谓宏大构思,是非自然的。自然元素穿透时间的力量特别大,它不会因为某个事件和政治形式的过期而使文学丧失光彩。"我还是想将它称为平和。那些名垂千古的诗篇,如陶渊明,悠然而淡泊;如李白,绚丽而傲气;如杜甫,悲悯与担当;如苏轼,豪放而淡然;如李清照,婉约与幽怨这些作者,都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而他们用诗篇将这种特点挥洒而出,让世人、后人,叹为观止,心生敬慕。平和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种。虽不如李白的绚丽多彩,不如杜甫的沉重,不如李清照的婉约,但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不悲,不喜,

3、不怒,不怨,这,也是一种颇为难得的意境。我向往平和,它能穿透千年时间,一下子打动一个人的内心,它就是最本质的、接近自然元素的东西,它不被时间左右,不管一千年两千年,总会作用到人的身上。九栋写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一张餐桌,那里就是邹静之写作的空间。每天上午,家人出门去了,阳光照在餐桌,他就开始在餐桌上用方格纸写作,"所有的语气、所有的感觉是从容的、投入的、沉浸的",邹静之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在后来的写作以及成为知名编剧之后,邹静之常努力寻找当年写九栋那些故事时的感觉,却都找不到了。在创作由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剧本归来时,他原本觉得在自己很满意的两处写作中也许能

4、找到当年写作的感觉,但最后仍然找不能到,"情调和个人的悲苦都不是九栋的特点。"不谈情调,无关个人悲苦。旨在记录时代,记录一个孩童的所见所闻。令人羡慕的平和。而这种平和,在我看来,也就是最大的情怀。平和不是淡漠,淡漠是漠视生命,不在乎外物,以自我为中心,而平和是释然,恰如佛家的心境。我时常在想,什么是真实,我终于在无问西东之中找到了答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对,平和,与真实是分不开的浮躁只会让人迷茫,迷茫会让人困惑,分不清虚实,步入虚妄。读这本九栋,我不能说我得到了太多,但我能感受到平和,发觉此刻的我才是真的我。合上书,书中的内容虽有些模糊,但那种平和的心境却挥之不去。拈花一笑,万物皆释然。提笔一书,真实跃纸上。平和蕴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