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读后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5449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雪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咏雪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咏雪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咏雪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咏雪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雪读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雪读后感(一)读完咏雪这篇文章,了解到本文主要写了下雪的场景。但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

2、谢道韫的才气。兄子胡儿的比喻更多的是形似,而兄女的比喻则是神似,两人的比喻各有好处。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在最后的公大笑乐,表示谢太傅欣赏谢道韫的才华而最后还特别介绍谢道韫证明他欣赏谢道韫的才华。咏雪读后感(二)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围绕亲情这个主题进行写人叙事的,现代文如此,古文也不例外。今天来说说我对世说新语的其中一则故事咏雪的感悟与见解。亲情是人间一种美好而真挚的感情,亲情与家庭密不可分,家庭自然和幸福密切相连。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说,理解这种亲情的快乐的角度和含义也不相同。少年儿童理解可能会比较浅显,或许认为只要自己开心快乐就好。中年人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代表

3、群体,肩上的责任沉重,他们或许认为能养家糊口,父母孩子身体康健就是上天给予他们最大的恩赐。而老年人这个群体对亲情的理解可能是最深刻的,老了,什么都不重要了,时间也在愈发减少,我认为他们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安享天伦之乐,自己的子女、孙子孙女过得幸福快乐;整天一群小孩子围在老人身边,他们最开心最幸福的事恐怕莫过于此吧。而咏雪这篇小短文也是从一个家庭聚会中体现了和谐、美好、融洽的家庭环境。课下我了解到,谢太傅非常爱雪,这也正是他在家庭聚会时看到突然雪骤高兴的原因。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一家人坐在家里,团圆在一起,多么温馨的场景,多么和谐的家庭!众所周知,谢太傅饱读诗书,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往往人们都会在家里

4、唠唠嗑,娱乐娱乐;而谢太傅一家却不同于他人,这家人可谓学富五车,个个文采了得。这样一个日子里,太傅借雪发挥,巧妙地让子侄辈们来形容纷纷白雪。子侄辈们也都随机应变得十分迅速,回答的各有千秋:“撒盐”一喻好就好在盐与雪的颜色、下落之态都十分相似,写比喻句形似是一个基础,把雪花比作盐符合了这一点。而把雪花比作柳絮又是另一种感觉了,雪是白色,柳絮有些浅灰,在颜色和下落姿势与雪花不太相同,但代表着有一层意思柳絮在春天飞舞,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春天的象征,是春意盎然的萌芽,是勃勃生机的代表!两个比喻句有着各自的特色,也有不足之处。从文末一句再次介绍谢道韫身份,这是个暗喻,可以看出作者更倾向于把雪花比作柳絮,

5、也很钦佩谢道韫这一才女。这就是我读咏雪的感受,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学会了用分分妙妙来积累学习语文,更明白了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是最重要的。咏雪读后感(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有一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笔者读后有以下几点感想。一、即兴教学,联系生活文中说太傅给侄子们讲诗文,他并没有正襟危坐、严肃刻板地按即定计划进行教学。而是即景生情,设疑、引导学生设喻描写当时的雪景,把所学的知识用在生活实践中。

6、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一下子雪下大了,孩子们可能把注意力转向了门外的雪景。他没有批评孩子们的不专心,而是接着讲他的诗文,因情设疑,让孩子们用刚才学的知识描写此情此景。学用结合,以用促学,以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教学。在新课程标准指导的背景下,我们应有所启示: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一定要死板地只教教科书上的内容,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课中可以停下来随机引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教学生动有趣,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教学要因势利导,即景教学,即兴提问,即兴作答,既开发学生思维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7、:“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是一个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教学实例。在新课程标准下指导的教学,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教科书,而忽视学生主体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个体差异及当时的教学情景进行教学。二、自由讨论,平等对话在太傅出题后,胡儿与道韫都回答了问题,他们各自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自由的讨论,这样的回答也许很多,但作者只录下了这两个

8、,太傅对这两种回答,只是“大笑乐”,并没有明确表示谁对谁错,谁优谁劣,十分耐人寻味。在学生回答意思基本正确的前提下,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辨别优劣,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平等对话,自由表达,自然地发展,自豪地做人,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划分优劣的等次。特别是在学生答错的时候,不要怒目呵斥,更要耐心启发、悉心引导。报之以微笑,鼓励学生再来一次,重试一次。三、问题开放,自由回答文中的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就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有无穷无尽的答案,而学生可以自由的回答,只要符合生活实际就行了。我们以往的提问往往只设定一个“标准答案”,把学生往自己设好的圈圈内引,把学生往一个目标带,限定学生的思维,打击学生的创造力,把许多天才扼杀在摇篮中。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在教学中更应该深入反思自己,尽力设计开放的问题,多角度、多层次训练学生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