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诗词解释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774994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咏流传诗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经典咏流传诗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经典咏流传诗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经典咏流传诗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经典咏流传诗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咏流传诗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咏流传诗词解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日歌钱福(明)【原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译文】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才是真生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作者】钱福(1461-1504)明代状元,字与谦,因家住松江鹤滩附

2、近,自号鹤滩。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li)之后。弘治三年进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三年告归。诗文以敏捷见长,有名一时,其著作的明日歌流传甚广。著有鹤滩集。临江仙杨慎(明)【原文】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

3、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作者】杨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

4、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苔袁枚(清)【原文】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者】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乾

5、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秋思张籍(唐)【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作者

6、】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墨梅王冕(元)【原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

7、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作者】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登鹳雀楼王之涣(唐)【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

8、一层城楼。【作者】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无题无名氏 (唐)【原文】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三字经(宋版节选)【原

9、文】人 之 初,性 本 善。性 相 近,习 相 远。苟 不 教,性 乃 迁。教 之 道,贵 以 专。昔 孟 母,择 邻 处。子 不 学,断 机 杼。窦 燕 山,有 义 方,教 五 子,名 俱 扬。养 不 教,父 之 过;教 不 严,师 之 惰。子 不 学,非 所 宜。幼 不 学,老 何 为?玉 不 琢,不 成 器;人 不 学,不 知 义。为 人 子,方 少 时,亲 师 友,习 礼 仪。香 九 龄,能 温 席。孝 於 亲,所 当 执。融 四 岁,能 让 梨。弟 於 长,宜 先 知。首 孝 弟,次 见 闻。知 某 数,识 某 文。一 而 十,十 而 百,百 而 千,千 而 万。三 才 者,天 地

10、人。三 光 者,日 月 星。三 纲 者,君 臣 义,父 子 亲,夫 妇 顺。曰 春 夏,曰 秋 冬,此 四 时,运 不 穷。曰 南 北,曰 西 东,此 四 方,应 乎 中。曰 水 火,木 金 土,此 五 行,本 乎 数。曰 仁 义,礼 智 信,此 五 常,不 容 紊。稻 梁 菽,麦 黍 稷,此 六 谷,人 所 食。马 牛 羊,鸡 犬 豕,此 六 畜,人 所 饲。曰 喜 怒,曰 哀 惧,爱 恶 欲,七 情 具。匏 土 革,木 石 金,与 丝 竹,乃 八 音。高 曾 祖,父 而 身,身 而 子,子 而 孙。自 子 孙,至 玄 曾,乃 九 族,人 之 伦。父 子 恩,夫 妇 从;兄 则 友,弟 则

11、恭;长 幼 序,友 与 朋;君 则 敬,臣 则 忠。此 十 义,人 所 同。【本书】三字经为中国传统启蒙教材,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作。取材广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在它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枉凝眉曹雪芹(清)【原文】一个是阆苑仙葩

12、,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说明】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

13、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声律启蒙(上卷一 东)【原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

14、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本书】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原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

15、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