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迷路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4993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的迷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丽的迷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丽的迷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丽的迷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丽的迷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丽的迷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的迷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丽的迷路读刘群峰品读毕节有感蒋 巍他是一块黑石头。他读书、成长的地方就叫黑石头,因此这是天意,想白是妄想。他其实比石头和土地还黑,而且被山风吹打得比较粗砺,在夜里找他比找我困难得多。他细瘦,个子很高,背稍躬,衣服随风飘荡显得很宽松,秋天竖在田坝上,鸟们肯定不敢来。他经常一根接一根吸烟,云雾缭绕中那高高的个子有了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当乡村教师的爸妈给他取名“群峰”,大概就是奔这个意思来的。他长着一对很浓的长寿眉,不过参差不齐,总有几根很嚣张地冒出来。茶叙时他说话不多,显得比我深沉且文化,不过偶尔会整出一段“黑色幽默”,没等别人有反应呢,他先抖擞着肩膀不可控地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我与刘

2、群峰相识,是因为写文朝荣。文朝荣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的彝族老支书,生前忍饥挨饿,率领乡亲们改造荒山秃岭,种下几十个山头的林海,当是泽被后人,功德无量。老人家2016年2月去世,贵州省委宣传部通过中国作协找到我,期望写一篇报告文学发在人民日报上。恰好我有另一项写作任务要去贵州,两件事一块办了,于是打点行装奔赴海雀,时任毕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刘群峰做我的向导。上山的时候是同行,下山时就成朋友了,等我的文章海雀一棵树发表出来,他发一条短信表示赞赏,一对老铁了。不过群峰做人很低调,很少说自己,闲聊中得知他年轻时当过记者,办过报,做事做文都很勤奋,后来当了老总。期间培养了很多青年。后来一些人成才了

3、,因此很感谢他。我们的经历很相似,但他似乎从未谈起文学,更没说过他也写,因此我就把他当纯正的宣传干部了:所有的时间、才华都献给了公文和党,自己所剩不多了。全国各省区当中,我跑得最多的就是贵州。为写作以共青团贵州省委“春晖行动”为主题的纪实文学灵魂的温度,为写作顽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让石头开花的村庄,为写作在大山深处支教多年的江苏大学生奇人奇事陈晓明,为写作首钢与贵钢组成“命运共同体”的咱们工人首钢九十年,为写作全国包括贵州在内的人民警察奋斗牺牲的国之盾鲜为人知的中国警察故事,为写作反映文朝荣事迹的这里没有地平线,我走遍了大半个贵州,以至于每天早晨从梦中醒来,我都误以为自己是贵州人。 我写过贵州的风

4、光之美、人文之美,但因写作任务之指向,关注更多的则是贵州的贫困。贵州为什么叫贵州?因为石多山多土地贵。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因为云多雾多阳光贵。也因此,在这里没有地平线中我写道:“活在贵州,人生没有行走,只有登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类的警句在这里基本不起作用,因为这里没有安乐,只有忧患。活在贵州,所有的道路都千回百转,所有的故事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活在贵州,隔窗望山,开门见山,一生爬山又下山,你永远看不到地平线。活在贵州,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靠山吃山,要么走出大山。活在贵州,你必须随时准备把脸别开,不让别人看到你的眼泪。活在贵州,你必须让自己变得强大,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勇气,出了娘胎就大吼一

5、声: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日前,刘群峰发来他的一些散文,嘱我作序。这是相交以来我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细细读来,我才惊异地发现,两年来他成功地把自己“伪装”成革命干部,并朴素成一位有文化的老农模样,让我不经意间露出半瓶醋的本相。同时,他还成功阻止了我混入贵州人的企图,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我的外省人身份。区别就在于:我所有贵州作品汇集起来,只有一个坚决坚忍坚强的主题:抗争,贵州人民同命运与贫穷的抗争。而在群峰诸多小品式的散文里,几乎看不到他对家乡贫穷苦难的描述,笔触所及,尽是挚爱、美丽、清澈与温情,好像家乡藏着一个他终生追求终不得,难觅芳踪又难忘的姑娘,笔下流着绵绵的深深的乡恋乡愁,如一壶酽茶,

6、回味无穷。启悟之一,一切文学都是从故乡出发的。细想,确实,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都怀有深深的故乡情结。作家即使书写的是很宏大很穿越很远方的主题,那些来自故乡的经历、印象、情感依然是他的文思的发源地。有评论家说,像福克纳那样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写的也不过是“家乡那邮票大的地方。”读刘群峰,故乡就是他永恒的主题。即使写艰难困苦,字里行间也流动着乡恋和诗意。他的家乡有个叫“黑石头”的地方,他说,那是“从高高的山上滚下来的名字”。“你车过身就能看到幽深的峡谷,恐怕连倒一瓶啤酒下去都能生出美丽的霓虹,这让你意外地生出了几分惊喜和浪漫的情调来。”他还写道:“一个人的生命之中,也许只要有一条河就足矣”“而对你来

7、说,真正称得上生命之河的,惟有牛栏江。它曾在你的想象中流动着,其后又在你的记忆中流动着,最终是在你的血脉里流动着。”“ 一个舞蹈就能涵盖一个民族的历史,这不能不让你动容。”“史上那些战马、刀枪、军旗混在一处厮杀所带来的喧嚣,全被时光默默地收回到那一片片庄稼地里,包括那只威风凛凛的立虎。”以上文字除了诗意的表达,甚至进入哲学的境界了。歌德说,生活是上帝的作坊,他在那里的创造,远比所有文学家都更生动和更富有想象力。文学就是细节,群峰散文中的一些细节,非亲历者包括我这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人,是打死也想不出来的。一些细节甚至对今天的官员有深刻的值得深思的启迪:不要轻易认为你已经很努力很亲民很细致地

8、为老百姓着想了。当年,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为青年刘群峰发来录取通知书,校方写的极热情极周到极温暖,作风好极了。他们一定想不到,这份通知书却让刘群峰和全家着实紧张了一阵子。“晚上,凡知道消息的亲朋好友都来庆贺了!笑语声中,屋里的板凳一时都短缺起来,都在对那录取通知书进行传阅,只见那上面说,乘火车到北京站后,再转乘103电车去北京西郊。这时就傻了眼,那电车是啥模样呢?幸好听说张大学(其老师)回公社来办点事,于是母亲就让人去把他请到家来,主要是介绍一下电车是怎么回事。”可见,中央民族大学那么亲民的一份录取通知书,对于完全不知电车为何物的山里娃刘群峰来说,还是有些“不接地气”。不过,让民族大学在通知书里

9、认真形象地把电车解释一通,那也是很要命的事情。启悟之二:一切文学都是从“伤口”生长的。平庸的,“正常”的,无爱无恨无激情的,随波逐流的生活,它当然也是一种文学的表述形态。但真正激发、催生、创造文学的哪怕是一封信一篇日记,哪怕是其中三个并排的“!”一定是生活中出了什么“意外”,生命中出现了一个“伤口”也就是突然到来、猝不及防的甜蜜或痛苦。别忘了,在很多情况下,甜蜜也是“伤口”,甚至是更深更痛的伤口。当原始部落的某酋长得到或失去他最喜爱的第九个妻子、美貌如花披着兽皮的西施时,突然间仰天长啸发出一阵激越的吼声。我们可以认定,那就是人类诗歌、音乐、小说,包括刘群峰散文的起源了。“伤口”有一种痛或一种爱

10、,抒发出来才能表达和缓解。刘群峰的文字,常有惊人的突兀之处,写至父亲去世时的悲哀:“因为父亲走了,我们兄妹几个全都成了他的遗物。”一句话,重得让人心痛。写到黑石头中学的住宿生活,饥饿是透过一个细节表现的:“正餐时,常见在大锅白菜汤或洋芋汤,凭饭票打。有时锅里可能没啥内容了,但有同学还在向师傅央求:多捞点干的吧!这时师傅就会红眉毛绿眼睛地砍过来:还有哪样干的嘛?不信你脱了裤子下去捞!”写到做乡村教师的母亲,因为天天批改作业,她才可以用一盏有玻璃罩的煤油灯。而公家的煤油灯是没有罩的,因为常会被人不小心打碎,到镇上去买还要“走后门”。呵,群峰书中那些记忆,真是不堪回首。启悟之三,一切文学都是从美感生

11、发的。外省人绝不会想到,用棕树皮做鞋垫。而母亲在做这类艰辛的女红时,依然充满着享受般的美感:“母亲也常会在心闲时,找来一些棕树皮,用针线钉牢剪成鞋垫图样,再用皮来镶了边,粘上各色的花布,之后就可以穿针引线地做鞋垫了。”在剪着棕树皮时,母亲不时还会哼起一些歌曲来:“山茶那个花来嘛山茶花,十呀个大姐采山茶”“祝红军,向北方,一路平安无阻挡”刘群峰还纪录了许多山歌,令人陶醉:“马摆大山高又高,威宁街上卖葡萄。别人来买抬高价,小妹来买让三毛。”读罢觉得这小伙子还是太抠门了,太不爷儿们了。而另一首小妹唱的,却真是叫人感动:“好股凉水出半坡,日头出来照不着。郎变犀牛来吃水,妹变鲤鱼来汇合。”还有许多新奇的

12、美感 。其中有在海雀村看到的苗族大迁徙舞,那史诗般的舞蹈“追思了苗族先民历尽艰辛终于找到理想家园的漫长历程。”有赫章大韭菜坪野生的韭菜花,“一眼铺排开去,竟达三万多亩”,“这种美丽是搬不动的,一旦离开了这个环境,或者是无意间改变了它的海拔高度,这韭菜花就会失去那高贵的紫色。”还有大方城的四十八口井,其中犹为奇特的当数“双水井”,两井相邻,仅咫尺之隔,水质却有天壤之别,左涩右甜,被称为“大水”和“小水”。“大水”可用来推豆腐、烤酒、泡茶或直接饮用;“小水”就只能用来熬糖、洗菜或洗衣裳了。如此等等,美不胜收,都在刘群峰的书中。在“无事乱翻书”的品读中,常常拿起就放不下,显然因为发生了“迷路”跟着他的叙述渐行渐远,而美丽越来越近。其实,品读毕节给我们的启悟,都属于艺术规律,雷打不动,没有商量余地。遵而循之,才叫文学,才是文学。不能给人以来自心灵的温度、痛感或美感的,即使不是伪艺术,也是一堆塑料花,没有香味更没有生命,放久了,只有一层灰尘。2017年12月于北京(作者系全国知名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